《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3.金字塔原理

本系列内容来源: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

作者 l Benign Hu

编辑、排版 l Benign Hu

我们经常遇到思考问题的时候头脑里一团乱麻,写文章的时候越写越乱,或者说话演讲时,说了半天不知道在说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思想缺乏合理的组织和结构。

麦肯锡公司的首位女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介绍了金字塔原理,这是一种层次分明、结构化的思考和沟通技术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这个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查理·芒格100个思维模型中的第93个,一个帮助我们高效地思考和表达思维模型。
本文依然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何谓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生活中的案例,启发,供参考。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3.金字塔原理

01

何  谓

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

一、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就是“以结果或结论为导向的思考、表达的过程”

当我们思考或表达一件事情时,可以先提炼出一个中心思想或先抛出最终结论;然后这个结论下面有几个分论点作为支撑,每个分论点可能会向下延伸出新的论点或需要论据作为支撑,这样一层一层向下延伸,直到不需要再分解和提供支撑为止。

整个过程呈现为金字塔结构,因而被称为金字塔原理,如下图所示: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3.金字塔原理

举个例子:就如我写“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这篇文章,其实我就是按照金字塔原理进行编排的!

开头,我先阐述了一个结论——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很重要,是一个帮助我们高效地思考和表达的思维模型。

其次,我从何谓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的应用两个方面向大家论证该模型的重要性。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如何培养该思维模型,帮助大家掌握并运用该模型。

由以上定义,我们可知金字塔原理对于表达或者思考者自己来说,体现了其提纲挈领的能力,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

二、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

所谓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就是将金字塔原理思维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在解决问题,做决策、与人沟通时,记得使用金字塔原理思维,即先明确目标(结论先行),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解目标,继而找到合适的路径、方法实现目标,解决问题或者沟通达成共识。

02

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

案  例

一、利用金字塔原理来表达

《金字塔原理》一书中的案例:

作者未组织的思想:

约翰·科林斯来电话说他不能参加下午3点会议了。

哈尔·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明天开也可以,但明天10:30以前不行。

唐克利福德的秘书说,唐克利福德明天晚些时候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

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订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上午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3.金字塔原理

用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

今天的会议可以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更方便,唐克利福德也能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订。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3.金字塔原理

以上,通过金字塔原理的梳理,表达的效果是不是非常好?提纲挈领、逻辑清晰且利于理解。

二、利用金字塔模型来解决问题

问题产生于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一个问题的解决通常有如下两步:第一步,界定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

所谓界定问题,指的是使用以下框架来明确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困扰……)
2.我们不喜欢它的什么(非期望结果 R1)
3.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 R2)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3.金字塔原理

找到问题之后,再进行问题的结构化分析: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实际操作上,因为信息太多,为了有目标地收集信息,在收集信息前,我们要先强迫自己思考,推测问题的可能原因,再去收集资料来证明或证伪,即我常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3.金字塔原理

以上,通过金字塔原理的梳理,问题思考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分析彻底、效果好、效率高。

03

启  发

以上,我们知道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一个帮助我们实现高效地思考和表达思维模型。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运用该模型呢?以下参考《金字塔原理》一书跟大家聊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该模型。

一、学习掌握金字塔结构的四个原则

使用金字塔结构应掌握四个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1. 结论先行;
 
举个例子:美国有一个节目是主持人采访一些小朋友,主持人问一个小朋友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朋友说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那如果你正在驾驶的飞机没有汽油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说“我会让乘客都绑好安全带不要动,然后我用降落伞跳下去”!
大家哄堂大笑打断了小朋友的说话,大家普遍会以自己的想法认为“这就是人性的恶、自私”,但是故事的结论是小孩希望跳下去之后去寻找汽油回来救这些乘客。
 
因此,沟通表达的时候要结论先行,因为一开始给出过多杂乱的信息,会使听者难以理解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反而听者会在大脑不断组合,因为人总是会按照自己已有的认知去理解,导致听者理解的未必是我们想表达的。
2. 以上统下;
举个例子:在阅读一些书时,是否发现页码翻过去了,在我们脑里却没有存留什么。除了在阅读时精力不够集中之外,我们更多可能是陷入到段落的各种“论据”论证中。
 
这时,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看看标题、目录、首句,就会发现主题浮现在脑海里了。
因此,要学会自上而下的表达。结论先行让我们把结论放在最上面了,接下来需要阐述这个结论,一层一层的往下剖析,上一层的思想应该是对下一层思想的总结。
 
3.归类分组;
举个例子:如果看到手机、充电器、手表三个词语,我们一定会把手机和充电器联系在一起。
 
因为人的大脑会自动的将所有的事务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有秩序的表达可以使听者更容易记忆。
乔治·A·米勒提出奇妙的数字“7±2”,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性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记忆力好的可能可以记住9个,有的可能只能记住5个,3个比较容易记住。
 
因此,表达要做到归类分组,且归类的组数,每组的点数不要超过7个,最好控制在5点以内。
 
4.逻辑递进
 
举个例子:如果妈妈让我们去市场把苹果、胡萝卜、梨子、西红柿、香蕉、菠菜买回来,到了市场能买齐全吗? 
 
这时很大可能遗忘掉一两样东西,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第一步,将以上这6样东西进行分组苹果、香蕉、梨子 一组,西红柿、胡萝卜、菠菜 另一组;这时发现仍然难以记住,因为依旧需要记忆6项。
 
第二步,分组后再逻辑递进推进归类;我们可把苹果、梨子、香蕉归类分组并逻辑递进为水果,而胡萝卜、西红柿、菠菜为蔬菜,这样我们就只需要记忆2项了。
 
这时记忆6样东西变更成记忆2项,容易多了。
因此,我们要学会逻辑递进,即每一组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单单归类分组是不够的,需要把它提高一个思想层次,否则归类分组也是徒劳。

 

二、有目标,工作、生活要定目标

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工作、生活要定目标,即要有明确的塔尖,且其他一切行为都要为塔尖服务

大家回顾下,某天早上确定当天的工作目标后,这一天是否是过得非常充实且收获满满;而一天没有目标,是否会感觉时间过得好慢且心会累。

电影《下一个奇迹》告诉我们: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像一艘轮船没有舵一样,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握,最终搁浅在绝望、失败、消沉的海滩上。

只有当我们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会有计划,有目的的为之去努力奋斗。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三、会分解,依据MECE原则对目标进行分解

什么叫目标分解?

就是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小步骤。没有被分解的目标,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这个大的目标不能被完成。

麦肯锡在分解、分析一个复杂的商业问题的时候,会遵循一个方法,即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如下图所示: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3.金字塔原理

错误情况1:虽然没有遗漏,但有相互排斥的地方。就是中间有一部分内容,既属于A又属于B,那么在分析的过程当中就会产生冲突,那分析A的人也会对这块有分析,分析B的人也会对这块有分析,到最后可能会有冲突,或者是有资源的浪费。

错误情况2:虽然A和B完全没有冲突,但是它俩加在一块儿,还有很大的一块范畴,没有人去覆盖,所以它有遗漏。

错误情况3:既有重复也有遗漏的地方。

MECE的原则告诉我们,无论目标怎么分,我们都尽量做到,这几个它是相互独立,然后加在一起,又可以覆盖目标的全部。

所以,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在一个问题拆解完了之后,要审视是不是覆盖了问题的全部,有没有遗漏。同时在我们的每一项在进行分析之前,也要看它们相互之间有没有重叠的部分。

其次,把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分支,以便我们去应对这些分支,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一个一个进行分析,最后各个击破,实现目标。

四、重实践,在实践中强化理论

所谓重实践,指的是学到一个新的思维后要去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3.金字塔原理

每天看的、学的已经很多了,该开始实践了,要记住学习的目的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04

写在最后

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是一个高效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掌握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的原则,定目标、会分解、重实践可以帮我们快速地理解和运用该模型。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相关内容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1-50简单汇总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51.思维投影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52.大脑系统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53.头脑开放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54.指数对数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55.把背包扔过墙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56.蝴蝶效应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57.万物系统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58.每日评估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59.极限情境想象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60.点滴串联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61.破界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62.优先排序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64.联脑破界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65.大脑实验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66.错误记录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67.全局观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68.顺势而为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69.获得性偏差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70.多维视角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71.左右互搏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72.事物关系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73.升维打击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74.细节效率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75.放大关键行动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76.系统回顾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77.复利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78.排列组合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79.费马帕斯卡系统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80.前景理论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8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82.复式簿记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83.质量控制理论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84.冗余备份系统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85.断裂点理论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86.心流理论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87.奥卡姆剃刀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88.微观经济学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89.规模优势理论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0.黄金圈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1.能力圈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92.安全边际率模型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work/promote/341862.html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4年9月8日 下午3:09
下一篇 2024年9月8日 下午3:28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