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依然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何谓替身决策思维模型,替身决策思维模型生活中的运用,怎么培养该思维模型,供参考。
01
何谓替身决策思维模型
一、替身决策思维
了解替身决策思维前,我们先说说何谓替身!
所谓替身,指的是替代别人的人,对正身而言,常指代人受罪的人,在影视作品中指的是代替某一演员完成规定的动作的人。
而所谓替身决策思维,指的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或换成特定角度,去做决策的思维。
如工作中,作为普通员工,可以站在老板、领导的高度思考企业的未来,思考怎么做选择。
再比如,美国天天打压华为,我们作为普通国民,除了看八卦,做键盘侠,其实也可以站在任总的角度去做一些思考,如果我是任正非,我应该怎么决策!
又比如,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亦可以换一个身份,如换成一个读者的身份:我想看到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应该怎么写我看的更舒服且有收获……
综上,这就是替身决策思维,类似于换位思考,穿上别人的鞋子,感受别人走过的路。
二、替身决策思维模型
所谓替身决策思维模型,就是指将替身决策思维运用到解决问题上。
生活、工作中,培养自己的替身决策思维,即遇事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或者换成特定角度,去做决策的思维,继而帮助自己打破固有思维和认知的僵局。
02
替身决策思维模型
生活中的运用
一、感同身受很难,所以生活少点评价
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
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嚎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活,也各有各的苦难。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很难做到感同身受。
所以,与人相处少点评价、评论,因为你看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你知道的也许更少!
二、懂得换位思考,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
闻名于世的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某一年需要聘请一位秘书,于是在几家报刊上刊登了招聘广告。结果应聘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
但这些信件大多如出一辙,比如第一句话几乎都喜欢这样开头:
“我看到您在报纸上的招聘秘书的广告,我希望可以应征到这个职位。我今年某某岁,毕业于某某学校,我如果能荣幸被您选中,一定兢兢业业。”
拿破仑·希尔对此很失望,正琢磨着是否放弃这次招聘计划时,一封信件给了她全新的希冀,认定秘书人选非信主人莫属。
她的信是这样写的:
“敬启者:您所刊登的广告一定会引来成百乃至上千封求职信,而我相信您的工作一定特别繁忙,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来认真阅读。
因此,您只需轻轻拨一下这个电话,我很乐意过来帮助您整理信件,以节省您宝贵的时间。
您丝毫不必怀疑我的工作能力与质量,因为我已经有十五年的秘书工作经验。”
后来,拿破仑·希尔说:
“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03
怎么培养该思维模型
NLP“感知位置法”最初只有三种主要的观点位置:
第一人称:自我观点
第二人称:对方观点
第三人称:超然观点
意思即是,在某一个情境里,或某一个人际互动的关系上,都有三个角度,或三种观点。一个角度只提供你对事物一部分的了解。从另一个角度看来,又是另一番景象。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一个观点是所谓“完全正确”的观点。各个观点,即使正确,也不能完整,不是 “真相”的全部。
打个比喻,每一个观点,就像拼图的一小片。当越多的小片拼起来的时候,图像就会看得更清楚。所以,唯有从所有的观点来观察,我们才能得到更完满的了解。
如今,NLP已经发展出更多的“感知位置”。兹将五个通用的“感知位置”介绍如下: 五个感知位置。
第1位置:自我位置
●自我核心,关注自己的思想感触和需要。
●用以自我发觉,自我意识,自我反省, 自我摸索。
●卡在这位置,会使人损人利己,不论他人情况和感受。
第2位置:对方地位
●采用对方观点,有同理心,身临其境体会对方感受。
●这是同理心和亲和感的基础。
●卡在这位置,太会顾虑他人见解,轻易受人影响,以别人须要为优先,疏忽本人好处,往往成为就义者。
第3位置:超然位置
●抽离,客观,坚持中破,傍观者或局外人的态度。
●用来测验整体均衡,作感性客观剖析。
●卡在这位置,会显得过火理性,冷淡,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有效沟通,只有情理,没有人情。
第4位置:体系位置
●以系统或制度 (如家庭,机构,文化,宗教等等) 作起点,将系统或制度的利益和运作方法当作待人处事或决议的根据。
●这是同化与合一的基本,团队和机构的基础。
●卡在这位置,思想行为会轨制化,僵化,往往为著顾全大局而牺牲个人
第5位置:宇宙/神明位置
●超出时空制约,有神明般永恒智慧的目光。
●可供灵性意识的发展。
●卡在这位置,人不是人,催眠之统合,不吃世间烟火,疏忽人间事实。
NLP讲求灵活弹性,对相同事物要有多种不同观点,并对各种不同的观点予以尊重。
灵活移动感知位置,有助发展意识的弹性。善于移动感知位置,拥有多重观点,让人行动有智慧,因为各种不同的观点,互相补充配合,可以增加更多资源,更多选择,使人不致于陷入僵化贫乏的困境里。
三、具体练习
目的:移动感知位置,发展意识弹性,增加资源与选择。
确认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预备五张椅子,代表五个感知位置。
分别轮流在“自我位置”,“对方位置”,“超然位置”, “系统位置”及 “宇宙/神明位置”去了解和体会该问题。
每一次,都要完全结合和投入在特定的位置上去思想和感受。一个位置处理完毕后,打破状态,完全抽离出来,才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直到五个位置都轮流完毕。
针对各个位置上所有的思想,感受或领悟,进行反思,加以整合。
如此,经过多轮的刻意练习,我们终将学会替身决策思维。
04
写在最后
替身决策思维,一个极其有用的思考方法,特别是用于开拓思维,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各种问题。
NLP技巧之感知位置法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替身决策思维。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作者:benignHu
相关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work/promote/32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