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47.反熵增思维模型

本系列内容来源: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

熵增源自物理学,其定义为: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

如,家里不收拾就会布满灰尘、杂物;人不运动就会长胖、身体变形;学习不整理就如没有学;组织不成长就会从井然有序走向混沌无序,以致最终灭亡。

所以贝佐斯说:我们要反抗熵增;华为的任正非也提倡反熵增,他说:我们要不断激活我们的队伍,防止“熵死“。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反熵增思维模型——查理·芒格100个思维模型中的第92个,一个告诉我们要克服熵增做功,有策略的向更好发展的思维模型。

本文依然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何谓反熵增思维模型,反熵增思维模型生活中的案例,启发,供参考。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47.反熵增思维模型

01

何 谓

反熵增思维模型

‍‍‍

一、反熵增

,代表一种无序程度,熵增表示熵不断地增加,而熵增定律则是一个物理学定律,它意味着一切都在从秩序走向混乱

熵增定律被认为是很负面的定律,因为熵增定律指出,在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做功,那么整个系统就会退化为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一团物质。哪怕是太阳、星系甚至整个宇宙都不例外。

如,文章开头举的案例,房间不收拾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那么,如何做到熵减呢?即如何做到反熵增呢?

要做到反熵增,即把无序变成有序,那么具体怎么实施呢?

构建耗散结构(外力持续做功)和避免路径依赖(保持开放系统)

什么是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由化学家普利高津提出的一个理论,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处于持续不平衡或者不均匀的状态中,他就不会陷入熵死的状态。耗散结构是一种型,它的本质依旧是外力持续做功

任正非曾打过一个比方,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跑步去锻炼身体,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耗散结构。

因为身体的能量通过跑步耗散,吃下去的蛋白质就能转化为肌肉,血液循环会更快;能量消耗了,诸如糖尿病、肥胖症等会逐渐消失,这个人的身材也会变得更苗条。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耗散结构。

同样地,一个人如果不停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通过学习、输出和使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耗散结构。因为在输出和使用知识或技能的时候,这些学识、认知、技能会逐步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和习惯,帮助他跃迁到更高的认知层级,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除了建立耗散结构,个人还应当避免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是指一旦进入某个路径,就可能对这个路径产生依赖。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不能让人轻易走出来。

和“耗散结构”相似,路径依赖也是一种型。路径依赖的本质是封闭,在原有的系统里不停地循环。而避免路径依赖则要求个人找到原有系统以外的路径。在找寻新路径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突破原有的系统,到一个更大、更开放的系统中去探路。

综上,所谓反熵增就是,通过构建耗散结果(持续做功)和避免路径依赖(保持开放系统)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二、反熵增思维模型

所谓反熵增思维模型,就是将反熵增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在解决问题,做决策时,记得使用反熵增,即通过构建耗散结构(持续做功和避免路径依赖(保持开放系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继而实现有策略的向更好发展

02

反熵增思维模型

案 例

一、信奉开放的谷歌

很多人都羡慕谷歌食堂的寿司、牛排等美食,但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谷歌不断获得创新成功的秘密——20%时间制。

什么是20%时间制?这是谷歌官方颁布的一种工作制度,即员工可以拿出一周20%的时间去研究自己喜欢的项目。比如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谷歌地图(Google Map)、谷歌新闻(Google News)、谷歌语音服务(Google Now)等都是20%时间制的产物。

很多企业高管担心,如果颁布20%时间制,员工会不会一到每周五就把工作空间变成夏令营营地而恣意妄为。

事实上,绝大多数谷歌工程师都会把这份时间放在晚上,甚至周末。

从效果上来看,20%时间制并不意味着时间长短,而在于自由。公司并非把员工的时间牢牢捏死,而是放权给员工,让他们把精力和时间投入真正有激情的项目。

在这种开放性政策的影响下,只要不妨碍正常工作,就没有人来阻止你。当然,要想让一个好的创意从种子、开花到结果,一个人努力的大概率是比不上一支团队共同推进的。但如何吸引别人把时间和精力投入一开始只有你感兴趣的项目里,显然有着不小的难度。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20%时间制政策就衍化出了“演示方案日”,即个人或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先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构建项目原型,然后在周末之前向大家做路演。

虽然很多项目原型在路演时被证明并不具备进一步探索的价值,但团队却在彼此交流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不仅逻辑越辩越明,而且多个部门之间的同事从陌生到熟悉、从点头之交到彼此熟稔。

所以谷歌内部后来得出一个结论:20%时间制其宝贵之处并不在于因此创造出了多少具备商业价值的产品,而在于员工们在此过程中磨炼和使用了工作之外的技能,并且建立起了原本独立作业同事间的有效联系

对抗熵增的开放性20%时间制,让一个企业保持思想开放,让部门之间打破了壁垒,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链接,给未来的各种协作提供了可能性。

二、持续做功,从全身瘫痪到催眠大师

米尔顿·艾瑞克森被誉为“现代催眠之父”,在催眠领域的家庭治疗以及短期策略心理治疗领域是权威。

1919年,年仅17岁的艾瑞克森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艾瑞克森除了眼睛之外,其余部分都无法动弹。

他的母亲连续向三位医生求治,换来的却是“放弃治疗”的建议。要知道,艾瑞克森是完全能听到医生对母亲说的话的。接下来,艾瑞克森用行动证明,他是一个持续做功者。

他通过眼球的转动向母亲传递信息,并且还示意,希望将他的床移动到窗户旁边。

次日,三位医生都被艾瑞克森展现出来的惊人意志力和传递信息的新奇方式给镇住了。但他们表示,就算艾瑞克森能活下来,也永远无法重新站起来。

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病灶虽然限制了艾瑞克森的身体,却没有限制他的思想。他利用躺在床上的时间,通过思想和想象创造出了催眠术,艾瑞克森只花了3年时间,不仅重新站了起来,甚至还能划着独木舟,独自畅游密西西比河。

艾瑞克森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答案正是催眠术中的暗示。

医生的“暗示”无疑是给他判了死刑,但作为一个持续做功的坚守者,他不仅否定了医生的“暗示”,反而用一个新的“暗示”——我要站起来,来对抗前一个“暗示”。

在不断地探索下,他在全身放松(符合现代催眠条件)的情况下,回忆起小时候摘苹果的画面。在一次次反复“观看”这个画面的过程中,画面的动作像今天高速摄影机一样,被分解为一帧帧极其细微的动作。而与此同时,他的大脑也在极度专注的情况下,开始用身体做细微的移动,去体验这些动作。

通过这些画面的引导,艾瑞克森的肌肉从微小的行动能力开始恢复,就像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的一个植物人的手指开始轻轻地动了的镜头,这就是艾瑞克森身体走向痊愈的开始。

绝大多数全身瘫痪的人都无所建树,但艾瑞克森却用持续做功为人类探索出了催眠的技术。

03

启 发

以上,我们知道反熵增思维模型一个信奉开放、通过持续做功保持成长的思维模型。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运用该模型呢?以下谈谈我的几点启发。

第一,志存高远。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么任何风都是逆风;而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就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准备,要做什么计划,要有什么行动。

艾瑞克森,只剩下眼睛可以转动,但正因为他想要重新站起来,所以惊为天人地研发出了催眠技术。

第二,勇于行动。

勇于行动的人和整天沉溺在完美主义幻想中的人不同。前者先行动再幻想,后者只做计划不行动。

但反馈永远只会出现在行动之后,只有勇于行动的人才能获得反馈,只有获得反馈才能调整策略重新行动。

第三,坚韧不拔。

表面上看起来是坚持,但坚持背后的底层动机则是对自己的信心。艾瑞克森对自己有信心,所以他只花了3年时间,就重新站了起来,甚至还划着独木舟,独自畅游密西西比河。

第四,积极乐观。

积极乐观的人努力行动,哪怕这个行动只是不断重复小时候摘苹果的画面,但正因如此,艾瑞克森的肌肉从微小的行动能力开始恢复,直到能一个人划着独木舟畅游密西西比河。

第五,承担责任。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每个人必须为自己负责,一个人只有让自己承受压力,才能成为一个攀登者,持续向自己人生的巅峰前行。

04

写在最后

反熵增思维模型,一个告诉我们要克服熵增做功,有策略的向更好发展的思维模型。

志存高远、勇于行动、坚韧不拔、积极乐观、承担责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运用该模型。

相关内容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01.机会成本 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02.直觉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03.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04.决策树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05.沉没成本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06.易得性偏差思维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07.确认偏误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08.损失规避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09.效率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10.时光机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11.不平衡性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12.非SR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13.隐含前提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14.破束缚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15.卡尼曼双系统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16.九屏幕分析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17.启发式偏差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18.六顶帽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19.诺依曼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20.三层解释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21.风险概率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22.完型融合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23.101010旁观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24.竞争进化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25.上帝视角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26.升维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27.混沌与秩序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28.信息传递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29.成其私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30.认知资源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31.反作用力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32.可复制化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33.价值指数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34.反向失败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35.演绎法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36.放大镜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37.缩小镜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38.纳什均衡(非合作均衡)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39.决策损失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40.反脆弱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41.万物联系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42.黑板去沙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43.替身决策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44.坏模因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45.笛卡尔思维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046.逆向思维模型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work/promote/323483.html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3年9月25日 下午12:17
下一篇 2023年9月26日 下午4:11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