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人生十二法则

内容简介

现代人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实现的能力,更准确地说,是付诸行动的心理素质。在《人生十二法则》中,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的将人类数千年来哲学思考、神话故事中的精神财富与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前沿研究相结合,用12条基本的人生法则,为千禧一代找到摆脱人生困境的方法。

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

写给每一个挣扎生活的年轻人

我总是失败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一

我总是委屈自己满足别人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二

我好的朋友堕落了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三

我比别人差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四

我没法对孩子说“不”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五

我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六

上班让我不快乐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七

我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八

我觉得周围的人总犯蠢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九

我处于人生的至暗时刻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

面对他人的偏见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一

我感到永不满足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二

唯有了解规则、真知、历史与前沿科学中蕴含的真理,你才有能力面对人生的每一场困斗。

书摘

  • 人类只要一适应幸福的状态,就又会开始觉得不幸福。
  • 培养区分善恶的能力是获取智慧的第一步,这是永不过时的道理
  • 向他人宣传你的美德并不能体现你的美德,你只是在进行自我推销,而这有可能是人们最常见的恶习。
  • 人类的存在不可能不需要道德观。
  • 最重要的法则是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这么简单。
  • 通过提升和发展个体,通过让每个人都主动地承担存在的重负。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社会和世界承担尽可能多的责任,坚持真理,修补缺憾,这样人们才可以减少毒害世界的苦难。
  • 人永远都在渴望着真实存在的英雄主义,而主动承担责任无异于决定过有意义的人生。
  • 保护远比不上培养和赋能
  • 审视内心,关注社会,退出世俗
  • 除了出于天真,拯救一个人的想法有时还出于虚荣和自恋
  • 拯救他人的人有可能确实是坚强、慷慨、成熟而又完美的,他们只是想做对的事情。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或者只是希望别人注意到他们那用之不竭的同情和善意;或者他们只是想通过拯救他人证明自己是有人格力量的,而不仅仅是依靠运气或是出身;抑或站在一个毫无责任感的人旁边能让他们显得更加高尚
  • 在帮助一个人之前,你需要先弄明白他为什么身处困境。你不应该先假设他是不公正和剥削的无辜受害者,因为这往往是最不符合实际的解释
  • 不论你多么擅长某事,或者得到过多少荣誉,世界上总有人能让你相形见绌。
  • 标准的存在非常重要,因为忽视标准、允许平庸的后果就是实实在在的失败。
  • 人与人之间永远都会有能力和成就的差异。一小部分人创造了世界上的大多数事物,赢家即便不会赢得一切,也会赢得大部分东西。
  • 说服自己对什么都不在乎并不是在对存在进行深刻评判,而是在用理性思维玩一些低劣伎俩
  • 好与坏的标准既不是虚构的,也不是多余的。你决定做某件事情,必然是因为你认定这是最好的选择。价值判断是行为的前提条件,因此,价值中立在概念上就是自相矛盾的。
  • 在所有事情上都成为赢家或许意味着你并没有展开任何新的挑战。你也许是在赢,却没有成长,而成长是赢最重要的前提。
  • 人们年轻的时候既缺乏独立也缺少认知,因为还没来得及积累阅历与智慧、建立起个人标准,所以只好和他人做比较。
  • 标准是必要的,没有标准会让人失去方向和目标。相比之下,人成熟后反而会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人生状态会更加个人化,也更难以和他人做比较。
  • 和他人比较这件事情要小心对待。当你成年后,你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了。你在财务、亲密关系、心理等层面的特定问题,都镶嵌在你存在的独特情境中。你的事业是否适合你,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因为答案也和你生活中的其他细节息息相关。你需要据此决定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以及决定要放弃什么,追求什么。
  • 人们的视线总是指向那些他们有兴趣靠近、试探、寻找或者拥有的东西。
  • 一个人必须有要瞄准的目标才能畅游这个世界。
  • 你追求什么,决定了你看见什么。
  • 看见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选择看见什么,忽略什么。
  • 既然你忽视了很多事物,那么一定还有很多未被你发现的可能性。
  • 生活的不顺或许不是因为生活本身,而是源自你的无知。
  • 因为当你真心想要更好的时候,会逐渐开始明白什么是更好。
  • 管教原则一:限制规则数量
  • 管教原则二:用最小必要力量
  • 了解孩子会如何回应管教,进而实施有效的措施,这是和孩子建立关系的一部分
  • 否定体罚等于是在假设人们可以在没有任何威慑力的情况下成功地拒绝他人
  • 拒绝意味着“如果你继续这么做,就需要承担令你不适的后果”
  • 有一个很实用的管教手段:隔离反省(time-out)。
  • 管教原则三:父母同时管教
  • 管教原则四:了解自己的阴暗面
  • 管教原则五:让孩子看清世界
  • 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情。
  • 真相是,生活很艰难,每个人都注定要遭受痛苦和伤害。有时候痛苦显然源自个人过失,比如选择性失明、决策不当或心怀怨恨
  • 报仇雪恨或既往不咎
  • 报复心无论多么有理,都会阻碍内心的成长。
  • 习惯了拥有的一切,看不见世事的变化和腐败的滋生,然后一切就会分崩离析。
  • 在一切崩溃时,主动为自己的失败负责,直面现实,这是极端负责任的表现
  • 如果你感到痛苦,这其实是正常的
  • 停止卑鄙的行事方式,停止令你感到懦弱和羞耻的言语。只说让你感到强大的话,只做令你为之骄傲的事。
  • 停止用谎言填充头脑,头脑就会变得更清晰;停止用不坦诚的行为扭曲生活,生活就会得到改善。随后你就能发现和纠正那些更微妙的错误。
  • 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 在发现了当下努力和未来回报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我们才有了制定社会契约的动力,而这种契约让我们能够放心地储存当下的工作结果。
  • 学会储存和分享需要花很长时间,而且这两种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储存就是和未来的自己分享。相比之下,自私地狼吞虎咽目之所及的一切要容易得多。
  • 要改善未来,更大的牺牲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 并非所有牺牲都能换来同样的回报,有时候更大的牺牲之后并不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而且很难解释为什么。
  • 延迟满足的前提是人类文明稳定到能够确保延迟行为在未来会得到奖励。
  • “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 每个想要减轻世间痛苦、完善存在的缺陷、实现最美好未来和创造人间天堂的人,都会做出最巨大的牺牲。
  • 如果你停止说谎,遵从自己的良心,那么即使面对死亡也能保持高贵。如果你真诚勇敢地追寻最崇高的理想,获得的安全感和力量将远胜于任何目光短浅的自我保护。如果你以正确、充实的方式生活,就能发现你已强大到足以克服死亡的恐惧。
  • 人们能够战胜地震、洪水、贫穷和癌症,但是人性之恶却为这个世界的痛苦增加了全新的维度。
  • 为英雄雪中送炭的桥段是故事创作者们最廉价的写作手法,它嘲弄了独立、勇气、命运、自由意志和责任感。
  • 邪恶会放大生活的灾难,大大增加我们用权宜之计来应对人生悲剧的动机。
  • 长时间的不自由和对单一解释框架的坚持是自由思想发展的必要前提。
  • 每个人都有天性,而我们必须发现这种天性,只有与之抗衡,我们才能与自己和解。
  • 只有相信自我的某些部分不会因为这一系列死亡而改变,自我才能够开始思考。
  • 如果你自律,并且愿意为了未来牺牲当下,那么你就能让现实变得对你有利。
  • 如果不好的事情存在,那么好的事情也一定存在。如果最糟糕的罪恶是为了制造痛苦而折磨他人,那么善就是与之截然相反的、阻止这种罪恶的东西。
  • 为善,集中注意力,修复你能修复的,不要因为自己的知识而傲慢。尽力保持谦和,因为强权主义的骄傲会在不包容、压迫、折磨和死亡中体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怯弱、恶意、怨念和仇恨,在指责他人和试图修复世界之前先看清自己凶残的内心。
  • 永远不要撒谎。
  • 将缓解不必要的痛苦当作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等同于是在完善社会形态和优化个人心态。
  • 权宜之计是只考虑短期利益的盲目冲动,往往通过欺骗来实现,这样的行为不考虑后果,是狭隘、自私、幼稚而不负责任的。意义是比权宜更成熟的替代品,会在冲动被调节、整理和整合之后出现。
  • 意义是自然显现的,你可以为它创造前提条件,然后在它出现的时候跟随它,但你无法刻意地制造意义。
  • 意义的出现表明了你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恰当地平衡了秩序与混乱,让一切都实现了最好的可能性
  • 意义产生于不同层次存在的完美协作。
  • 意义是终极的平衡
  • 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 逃避或者说出真相,不仅仅是两个不同的选择,更是两条人生道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
  • 不良欲望通常包括:将自我意识强加于人、强行证明自己是对的、抬高自己的地位、逃避责任、抢夺别人的功劳、被破格提拔晋升、确保被所有人喜欢、获得殉难者的光环、合理化地愤世嫉俗、为自己的反社会倾向辩解、维持天真、利用自己的脆弱性、维持圣人形象,或者将所有问题归咎于缺爱的子女。
  • 人类的理性有危险的骄傲倾向:我所知道的就是所有需要被知道的
  • 骄傲使人爱上自己创造的思想,并且还会试图使之绝对化。
  • 人生谎言还有一个根本问题,尤其是当谎言的动机是基于逃避的时候。
  • 已知是错的但还去做是明知故犯,允许本可以阻止的错误发生则是玩忽职守。
  • 如果你不能向他人展现自己,也就不能向自己展现自己。
  • 愿景能够将当下的行为与长远的基本价值观相联系,赋予当下行为非凡的重要性和意义,提供限制不确定性和焦虑的框架。
  • 错误需要被及时纠正,纠正重大的错误往往需要重大的牺牲。
  • 接受真相往往伴随着牺牲,如果一直拒绝接受真相,那你就会始终深陷牺牲的巨额亏空中。
  • 一个人若以失去自我为代价赢得了世界,又有什么益处呢?
  • 心怀坦诚的人类有能力将存在的痛苦减少到可以忍受的程度
  • 一个拥有爱、力量和完整人格的人可以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然而由欺骗和悲剧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则是难以忍受的。
  • 理性面对的最大诱惑就是美化自己和自己的创造,并且宣称自己的理论能够诠释一切,任何超越或超出其理论范畴的事物都是无须存在的。
  • 欺骗让痛苦难以忍受,让心灵充满怨念和报复。
  • 欺骗带来了可怕的人类苦难,谋害了数以亿计的人。欺骗险些毁灭了人类文明,而且在今天还依然持续威胁着我们。
  • 你需要与未知为友,在行动的同时保持自我觉察。你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痛苦,再去担心他人。这样你才能够强化自己,承担起存在的重担,使生活重新焕发活力。
  • 你绝不仅仅由那些你已知的部分构成,你也包括那些你只要愿意就可以获得的部分。你永远不应该为了当下的自己而牺牲未来你可能成为的样子。
  • 与发展和人格相关的志向比追求权力和地位的志向要好。
  • 专注能够让你朝着目标前进,更重要的是,专注带来的信息能够让你及时调整目标。
  • 当你直面真相、坦诚地生活时,需要接受这种存在模式带来的冲突,这样你才能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担当。
  • 存在究竟是好是坏?你需要冒很大风险,活在真相或
  • 谎言中,直面后果,然后才能得出结论。
  • 所有的具体目标之上都应该有一个元目标,也就是一种发现和确立目标的方法。
  • 一切都将分崩离析,这是人类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 人的盲目、欺骗和不作为会加速重要事物自然衰败的速度。疏忽会让文化衰退和消亡,让邪恶有机可乘。
  • 谎言会腐蚀世界,而腐蚀正是谎言的目标。
  • 当谎言破坏了个体或集体与现实的关系时,深渊才会真的出现。
  • 真相是个人的
  • 如果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拼命地坚持某种意识或者沉迷于虚无主义,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感到脆弱、无用、绝望和困惑,试着说真话。
  • 真诚对话包括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在真诚的对话里,大多数时候你是在聆听。聆听就是关注的表现。
  • 当下可以改变过去,未来则可以改变当下。
  • 记忆的目的,不是要记住过去,而是要避免重蹈覆辙。
  • 有时候,你必须改变理解一切事物的方式,然后才能理解某一件具体的事情。
  • 人们认为自己会思考,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进行自我批判,真正的思考如同真正的聆听一样少见。思考就是聆听自己,而这并不容易。要思考,你至少要同时分饰两个角色,而且还要允许他们有分歧。思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世界观之间的对话。
  • 用结论来证明证据的合理性,是对真相的逃避
  • 思考是一件情感上痛苦、生理上辛苦的事情。
  • 如果你执意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坚持自己的看法,那么最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是经过充分思考过的理由,否则你的下场可能很糟糕。
  • 有时候,你只需要闭嘴就可以做个很聪明的人。
  • 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坚持聆听,总是忍不住要去评价,因为聆听太危险了。聆听的首要要求是勇气,而我们并不总具备勇气。
  • 第一个好处是我能够真的理解别人在说些什么。
  • 第二个好处是能帮助你整合记忆信息
  • 记忆的目的不是要准确记录过去,而是要帮助你更好地面对未来。
  • 第三个好处是避免陷入谬误
  • 表达和思考在更多时候在于你忘掉了什么,而不是还记得什么。
  • 并非所有对话都是思考,也并非所有聆听都能促进转变。
  • 人们通过对话来整理思绪,这是一个值得反复强调的事实。
  • 人们心理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通过他人反馈来维持复杂自我的正常运转的能力。
  • 女性讨论问题的目的便是为了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她们需要有人聆听和提问,然后再着手去解决。
  • 急着解决问题是在拒绝参与对问题的探讨
  • 规矩只有一条:别做个无聊的人。另外,也别在装作讽刺别人的时候真的贬低他们。
  • 缺乏聆听的对话总是在支持某种现有的秩序,相比之下,共同探索则鼓励人们与未知为友。
  • 除非你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否则你已知的东西是不够的。
  • 你也必须沉思,而不是试图取胜
  • 你在聆听他人的时候其实也在聆听自己。
  • 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不断寻求新知,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 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 人类眼中的世界除了是客观的存在,还是自己可以利用和驾驭的东西。
  • 一个人必须拥有精确的目标,否则就会淹没在世界的复杂性当中。
  • 故障让被忽视的事实显现,模糊不清的后果就是混乱不堪。
  • 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犬牙交错、复杂万分的,人们只能狭隘地感知到因果关系矩阵中的一个切面,同时又极力避免承认这种狭隘。在遭遇根本性问题时,掩饰感知局限性的脆弱面具就会破裂。
  • 永远不要低估忽视问题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
  • 没有人可以找到完美到不用维护关系的伴侣,就算找到了,对方也会因为你的不完美而离开你。真相是,你需要的是一个和你一样不完美的人。
  • 一切只有被表达和澄清之后,才能变得清晰可见。
  • 你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会在你准备最不充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发生;你最怕遭遇的东西也会在你最弱、它最强的时候现身,而你终将被打败。
  • 当一切陷入混乱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创造结构,重建秩序。
  • 我们应该在问题一出现就立刻关注它。
  • 精确性无法改变悲剧本身,但可以赶走鬼神。
  • 但是现实中的可怕与想象中的可怕相比通常是小巫见大巫
  • 未来有太多可能性,浑浊不堪、难以掌控,但谨慎的思想和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证明人生意义的独特、辉煌的命运。这就是眼睛和文字创造世界的方式。
  • 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 真正想要改善世界的人,
  • 通常不会去试图改变别人,
  • 至少他们会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 能力才能让一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感到安全。
  •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想要做的都不是将风险最小化,而是优化风险。
  • 如果你无法理解一个人的行为,那就看看结果,并以此推断动机。
  • 真正想要改善世界的人,通常不会去试图改变别人,至少他们会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 文化向来都是一种压迫性结构,这是一个根本而普遍存在的现实。
  • 对目标的追求能赋予生命持久的意义,那些让生命显得深刻和迷人的情绪几乎都产生于我们朝着理想成功前进的时刻,而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成功的等级之分和结果的差异。
  • 最能有效预测长期是否成功的人格特质是智力和责任心。其中,智力由认知能力或智商测试来衡量,而责任心则是由一个人的勤勉和条理性来体现。
  • 所有的结果都无法完全均等
  • 缺乏攻击性的女性和男性会倾向于将周围的人像小孩子一样对待,并且持续地自我牺牲和过度付出;他们更为天真,也总认为合作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他们避免冲突,因而无法直面关系和工作中的问题。这样的态度显得很高尚,也的确能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但其片面性也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 怨恨的产生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被占便宜了,二是自己不愿意承担责任
  • 必须清楚自己期待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 没有局限,就没有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存在。
  • 任何合理的存在都是有局限性的,这或许是因为存在不仅是静态的,它还是一个“成为”的过程。“成为”意味着成长或者变化,而这只可能发生在有限的存在中。
  • 因为生活的痛苦而憎恨和鄙视生活,只能让痛苦变得无以复加。
  • 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集中思考和讨论所有的危机和应对方式,其他时间就忘掉这些事情。
  • 存在的美好也许可以平衡生命中无法消除的痛苦。
  • 你必须先找到正确的方向,把目光投向美好和真理,然后才可以专注于当下的每时每刻。脚踏大地,仰望星空,全神贯注,这能使你更好地完善当下和未来。
  • 人生是痛苦的。若你或你的亲人正在遭受苦难,那么这确实很悲惨,但是苦难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将自己描述成受害者的特定角度。痛苦是每个人注定要经历的,就算当下没有发生,也会在未来降临。抚养小孩、工作、衰老、患病和死亡都会让人感到痛苦,而当你需要独自面对一切,既没有亲密关系的支持,也没有心理层面的指引时,情况只会雪上加霜。 🖊人生是不是痛苦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人生会遭遇痛苦是肯定的,所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之前看原则,那本书的作者面对痛苦的态度十分值得学习,接受痛苦,要明白痛苦是人生成长的养料,只有客服他去,才能茁壮成长。
  • 在遵医嘱服药的问题上,人们对宠物要比对自己做得好。🖊 这是真的是因为人对自己不够好,还是相较于人来说,狗的思维比较单纯容易管教呢?我从来不会觉得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会照顾不好自己…至少我自己一直信奉的一个观点就是,自己做不到的坚决不会要求别人
  • 面对身陷困境寻求帮助的人,要区分他是真的需要帮助还是想要借此利用提供帮助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有的人的确同时抱有这两种目的。🖊 这个时候需要帮助和利用提供帮助的人俩者的界限不好划分,或者究竟真相是怎么样,也只有求助者才能知道了。
  • 除了出于天真,拯救一个人的想法有时还出于虚荣和自恋🖊 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你可能没法知道,求助者是否是真的需要帮助还是在利用帮助者,你也不能得知帮助者究竟是出于真心还是因为虚荣和自恋。
  • 拒绝意味着“如果你继续这么做,就需要承担令你不适的后果”🖊 其实就是让孩子知道,打破规则是需要承担后果的;如果每次越界都只是轻描淡写地处理,只会助长他的嚣张的气焰,让他越发的肆无忌惮,现在敢无视父母,以后可能就是无法无天了
  • 你需要与未知为友,在行动的同时保持自我觉察。
  • 而要使世界变得可怕,你需要撒谎🖊 巨大谎言被戳破将会引发恐慌,就如同信仰破灭一样
  • 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 保持言辞精确🖊 这一点在工作上是尤为重要的,在沟通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模棱两可的话语,还有模糊不清的需求,提高了沟通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交流上是让我最为痛苦的,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并做到这一点

脑图

image.png

读后感

  • 通读全书下来发现对大多数书中提及的原则都有一种某名的熟悉感,仔细回想一下其实这些原则都是大多数人日常践行的行为准则,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从来没有用一些具体的文字去将它写在纸上。
  • 全书总共提及了十二个原则,但是最重要的原则还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追求什么,决定了你自己看见什么。”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美国地区TikTok直播电商SOP(0)
  2. 2023:  小米手机笔记删除内容怎么恢复过来?(0)
  3. 2023:  秒验丨 REST API:手机号码置换接口(0)
  4. 2023:  数据洞察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指导小红书营销(0)
  5. 2023:  适合手机记事好用的便签软件是什么?(0)

本文转载于语雀,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

(2)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0年7月13日 下午1:23
下一篇 2020年7月13日 下午1:56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