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有璨新书《非线性成长》读书笔记

在2020年这个遭遇了疫情黑天鹅的元年,虽然幸运地躲过了失业、降薪。但也遇到了公司营收停滞,未来方向不定,从而陷入了职业倦怠期。

恰逢此时,黄老师的新书《非线性成长》出版。在公众号看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就下单买了纸质书。业余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今天就来说一下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不建议初入职场的人看

首先,这不是一本运营工具书。

相比黄老师的第一本《运营之光》来说,《运营之光》更多的是普及大家对运营的认知,以及运营案例、方法论,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工具书。

而《非线性成长》讲述的则是个人成长的方法论,对于工作了几年后陷入成长瓶颈期的人来说,确实值得一看(比如鄙人)。

但是初入职场,只工作了1-2年的人,我是不建议看这本书的。因为刚进职场时,绝大多数都是基层员工,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个人执行力,配合上级来解决具体问题,不会涉及到成长方法论。过早的来看这类书籍,反而会造成“看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但就是处理不好具体问题”,有点像纸上谈兵或者是揠苗助长。

内容简介

全书介绍了很多作者的个人经历,可能是为了方便大家更加容易理解书中内容吧。阅读的时候其实可以直接跳过的,如第一章。

下面,就记录整理一下觉得个人印象深刻的内容吧。

一级成长曲线 ——技能成长曲线

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从来没有求职的老师教大家面试找工作……大多数人可能真的是一毕业就失业了,进入职场了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干什么。

面对这种迷茫,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尝试,并在1-2个领域内做出七八十分的水平,比大多数人好。因为实践的多了,见的多了,才能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成长就是,通过执行完成一件具体的事儿从而让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诸如,写好一篇推文,提升自己的文案能力。

身体和心灵总得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就是让身体在职业成长路上。

在这个过程中,通用性的置业技能与工作习惯,最好要修炼好。

常见的通用技能:excel基础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结构化表达、汇报能力。这些能力,基本每个岗位都适用,尤其是表达能力,就连那些纯粹的技术开发,也都要定期汇报。

好的工作习惯:定期总结工作,不断优化。这个书里面没有提到,但个人觉得非常重要。自己总结,能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犯过哪些错误,汲取教训,争取下次做到更好,不断进步。

二级成长曲线 —— 商业认知/系统思考能力

当单点的基础能力没法带来新的跃迁式成长时,要想提升,就要树立自己的系统思考能力。借用书中原话:所谓“系统思考能力”,是一种整体性的思考方式,要求你从一个系统的目标、整体结构和各种系统要素中思考,最终寻找到一个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优解。

书中列举的一个例子印象特别深刻:新产品上线,老板让营销部门发一篇推文,宣传一下新产品。

小A(推广专员):整理产品卖点,按照以往的套路和模板写好一篇推广文案,大意就是我们上线了一个新产品,特别厉害,限时优惠,快来买吧。

小B(营销部门负责人):

(1)产品新,用户接受度不好说。建议拉首批特邀用户进群,以优惠价试用,收集反馈。

(2)第一波推广中,重点关注几类数据,依此决定接下来的工作如何开展。

(3)分析竞对产品,以此指导后续营销工作。

同是宣传新产品这件事儿,小A关注的仅是推广软文如何写。而具有系统思维的小B则从产品本身特性(新)、推广方式(先测试种子用户,收集反馈)、竞品分析这一整套逻辑出发,寻求推广效率最大化。

看完这个案例,让我对“如果你只有一把锤子,那么,所有的问题看起来都像钉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当你只会写推文、发推文的时候,所有的产品推广需求,都会转化为如何写好一篇推文。但当你手里的工具不止一把锤子的时候,当你有了系统的思考认知能力后,一个产品推广问题就不会单单想着写一篇推文了,而是从用户、产品、竞品多维度的去思考。这个时候,一篇推文可能就是推广中的一个小分支,亦或许这个小分支还有其他方法来代替。

两种高质量思考习惯

1、始终关注价值

做正确的事儿,而不是正确的做事。

简单就做,难就不做。这是很多决策者制定策略时易犯的错误,带来的后果就是不停的以忙碌的战术来弥补战略的失误。陷入增长怪圈,即越是渴望增长,越是没有增长。工作人员每天神经紧绷看数据,盯着AARRR(拉新、活跃、留存、变现、自传播)一层层的分析数据,周环比、月同比……数据降了就加大工作量,再降就再加,直至所有人都疲于奔命。

每天都在追求用户增长,收益增长。但却没有考虑,我们凭什么增长?或者说我们做了哪些有价值的事儿,值得被奖励增长。

是否要做一件事儿,视角一定是‘价值创造’,而非这件事儿是否易做。恰如链家创始人左晖所说: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始终关注和思考现有工作流程,及业务链条中效率可以提升可能性和机会。

提效降本,是每个盈利组织的追求。提高效率,优化工作流也是每个人的追求。

这个在做内容运营期间感触特别深,一直以来,大家都习惯按照生产者把内容划分为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和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两种。pgc内容专业度高,但是生产成本高,不仅要求内容运营人员有文字撰写表达能力,更要深入了解行业。举个简单的例子,写电子产品的写手,短时间内是写不出房地产行业内容的。而ugc,就是用户自发生产创造内容,或圈子社交,或记录生活。

在前期,做好一个专业生产内容的平台,通常会有大量编辑人员。(第一份工作的公司,五六十人中就有三十几个编辑)这种情况下,几乎每个编辑都在全力生产特定行业的内容。对于不想成为kol型的运营,限制了发展;对于公司,同时雇佣大批量运营生产内容,效率也很低下。

pugc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内容平台的作者,可以是外部专业写手。对公司平台来说,可以撬动无数写手来生产内容,给足曝光及物质激励。而对写手来说,也不会受限于仅仅创作内容到固定平台,即使是同一篇内容,也可以分发到多个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企鹅号……)

PUGC应该就是内容领域最成功的提效降本做法了吧。

竞争策略三级思考法

1、底层逻辑及规律

所在的行业,业务有哪些基本规律

要想做好某项业务,就必须了解这项业务在这个行业的基本规律,借助大行业的特定规律寻求增长。比如招聘是一个行业,就要抓住金三银四,金九银十,这是因为每年3月,多数公司都已经发了年终奖,员工该跳槽的就会跳槽。当然,可能近几年也衍生出了年前面试、年后入职的规律。这些都是特定行业的特定规律。

2、常见玩法

所处的平台/生态有什么竞争规则,常见玩法

每个行业都会有大大小小的代表平台,如果我们想借助平台成长,那就必须熟悉并遵守平台规则。比如,做电商,淘宝和拼多多的运营方式就截然不同。想要借助这些平台,就必须了解各自的规则。

3、竞品分析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古人的智慧也同样适用于今天。分析竞品,可以快速借鉴竞品的成功之处,绕开竞品踩过的坑。当然,分析完竞对,也更要分析。和竞品相比,优势何在、劣势何在,突破点何在。以此来制定竞争策略,极大地规避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事。

三级成长曲线(显性成长曲线) ——心性成长

心性成长,其实是一直伴随着我们职业生涯的。面对工作的心态,受到委屈时的处理方式,这些都会受到心性的影响 。书中记忆深刻的是两个边界问题,要打破一个边界,然后再建立一个边界。

打破边界

第一个边界要打破,因为这个边界是外界世俗强加给我们的束缚。如果不打破,就必须按世人预先设定好的模式,按部就班的往下走。21-22岁大学毕业,工作3年要当管理层……女孩子要赶在25岁这个分水岭前结婚、不能随便辞职跳槽

很多人墨守成规,从未思考过这些规则是否合理,以及为什么合理。只有鼓起勇气打破这些条条框框外,才能发现和放大自己身上的可能性。

建立边界

打破外部边界后,很容易进入另一个成长误区,就是“我好像什么都可以做好”,自我感觉已经无所不能了。各种行业,各种事情都想尝试一下。这个时候,就要给自己建立边界,明确自己的使命与局限。

毕竟,人的精力和生命长度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做好几件事。与其多个领域都浅尝辄止,不如在一个行业深耕成长。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备忘录正在编辑手机关机了怎么将内容找回(0)
  2. 2023:  百度内测AI搜索框了,全员免费使用(0)
  3. 2023:  客服回复话术(0)
  4. 2023:  这三点没走好,企业新媒体矩阵很难走长远(0)
  5. 2023:  618淘天集团三大改动,我们该怎么做(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yunying/shudan/246590.html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1年5月11日 上午10:13
下一篇 2021年5月11日 下午5:50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