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这么多个人目标,这次我来深度思考其底层逻辑,并借助思维模式来辅助思考。
从人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激励行动,借鉴 Simon Sinek 2009 年在 TED 演讲 《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豆瓣《演讲文字版》)的核心思想黄金圈法则。
缩短信念与行动之间的距离,找到实现目标的杠杆。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结果) 是一种很好的目标与过程管理的工具。
始发于信念,科学的思考方法,落实到行动,循环执行,顺便产生皆大欢喜的结果。
大纲
先画图一个思维导图辅助自己思考,聚焦核心,避免跑偏。
前提说明
定义好基本的前提使我们更好的聚焦,使用了思维工具 66 法则来描述
Who:核心是给自己看的,要对自己负责。也可以叫更多人参与进来帮助自己,给自己更多反馈
Howmuch:自己一个人,还可以邀请真正关心愿意帮助自己的任何人监督你
where:不与绩效挂钩,但要与你的工作结合(工作往往会占据你的人生的一大半时间,如果利用好工作时间你就成功一大半)
When:依据实际定义周期(例如:2021 年度,季度,月度都可以)
接下来我们开始定制 OKR 中的 O 即目标。
澄清目标
我们澄清目标的目的:
- 想清楚为什么:可以借助 5 Why 分析法
- 自我超越(目标要有挑战性)
- 能激励行动:利用最开始提到的黄金圈法则来激励自己行动
尽可能的列出你想要做的目标,然后想清楚每一个目标的因果逻辑。结合你更长远的职业规划。
拆解关键结果
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现实,挑战更难的一部分,拆解你的关键结果。
首先问自己,为什么?
然后是在你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再想清楚以下两个逻辑:
- 先后逻辑
- 主次逻辑
可借助的思维模型
- 排列组合:尽可能列出所有项,保证不遗漏,然后按照性质分类,按照过程分步。
- 时间管理四象限:把事情按照 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 四个象限分类,让后借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要事第一重新安排执行顺序。
- 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 20%,其余 80% 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 66 法则:从 Who, Howmuch, Where, When, How, Why 6个维度去理解或描述一样东西。
简单流程图
应用戴明循环
“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原子弹”
–爱因斯坦
我们更应该以循环的思维去管理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线性思维。有了循环我们就可以利用复利原理,时间持续越长效果越好。所以重要的是循环,而且要持续不断循环。
一般情况下我们能比较好的做计划与执行,但缺少检查与处理(改善或提高)。如何做好检查与处理呢?
执行产生的结果,我们可以简单分成两类:正反馈,负反馈。我们一般都能很好的处理正反馈,也会激励我们接下来的循环。但我们往往会由于负反馈而打消自己的积极性,影响接下来循环的执行,甚至可能导致不继续执行接下来的循环。
从成长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负反馈是更有价值的。因为它指出了你现有的一些不足,同时也指出了接下来要成长的点,你只要积极处理,利用负反馈提炼出要改善与提高的点,并改进现有计划,在接下来的循环你会获得更大的成长。
原文作者:racoon,出处:语雀
本文转载于racoon,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