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自我亏待,是职场中备受欺凌的首要元凶

你的自我亏待,是职场中备受欺凌的首要元凶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职场中,或许你总是会遇到一些所谓“套路”,比如一件事情你做得多的,就理所当然成了你的事,这着实很让人苦恼。

那么,这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小倩的苦恼

年前有位咨询者小倩(化名)向我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那个时候的小倩刚入职场不到半年,本来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乖巧新人,可无奈现实中竟然被“套路”了!

事情是这样的。

小倩这孩子上学期间就做的一手漂亮的PPT,初入职场中的她有一次帮同事做了一回PPT,从此名声不胫而走,但却让她陷入了万般苦恼的境地。

据小倩的描述,从那次帮忙事件之后,很多同事纷纷找她做PPT,如果小倩面露为难有的还会扬言说:“小倩,你是不是瞧不起我啊?你帮这个也做了帮那个也做了,独独不肯帮我做,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呢?”

小倩顿时语塞,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渐渐地,小倩发现,只要其他同事有做PPT的需求,都会找她帮忙,一开始还说声“谢谢”,到头来连声“谢谢”都懒得说,俨然整个公司的PPT都是小倩在做了!

有好几次,小倩都想怒吼一声“我不想帮你们做PPT了!”

可一想到其他部门的同事会因此迁怒于她,害怕这事传到领导耳朵里对自己不利,只能忍气吞声。

你有遇到过和小倩类似的情况吗?

二、为何你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倩的遭遇如果用一句话描述起来就是:攒了一肚子气,却又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现实中,类似小倩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诚然,小倩一开始确实对职场认知不清,头几次出于好意帮助了其他同事。

但问题在于,当小倩发现自己被套路之后,依然选择忍气吞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你的故事版本不是这样的,但内心的独白或许是类似的——

.“当别人有求于我,我怎么好意思拒绝呢?助人为乐才能有好人缘!”

.“千万不能起冲突,我最怕冲突!”

.“我今天帮别人一点,别人今后也会帮我一点的。”

.“虽然我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但我至少要做到不让他人讨厌我吧!”

……

或许你正在经历和小倩一样的苦恼,那就是明明出于好心帮助他人,怎么到头来反而变成了自己的事情?

你在心中或许已经不止一次抱怨“职场套路深”了吧!

三、没玩没了的“自我亏待”模式,是你痛苦的根源

事实上,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自我亏待”模式。

这种模式大致有以下三种典型的表现:

1、取悦型

内心十分渴望获得他人认可,不管这个人这件事对我到底重不重要,总之一个都不能得罪,并尽其所能满足他人期待,这会让他人觉得我人不错。

2、盲目型

没有原则或底线地一味“利他”: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事,都会往自己身上揽;但凡看到他人张嘴求助,就没有办法拒绝。

3、逃避型

当自己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因为害怕冲突不敢表达自己的愤怒,转而采取了逃避的方式。

内心不断地进行自我斗争:“哎,要帮都帮,万一帮了这个不帮那个,招人怨可如何是好呢?”

因此,你会压抑着自己的愤怒,并强装一副笑脸。

四、别人对你的方式,正是你教会的

想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采用系统思维进行分析。

在小倩的案例中,她的应对态度是一个变量,同事的求助数量是另外一个变量。当同事发出求助的时候,小倩采取“来者不拒”的态度,导致求助数量不断增加;而求助数量越多,小倩就越要压抑自己的愤怒,强装笑脸,继续做下去……

你的自我亏待,是职场中备受欺凌的首要元凶

因此,这两个变量彼此影响并不断增强,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系统,就要从我们的应对态度上入手。

1、树立职业目标,分清主次。

想清楚你来公司是做什么的,你的职业目标又是什么?你不是百事通,更不是公司的一块砖,犯不着有求必应、哪里需要哪里搬。

如果你手头没有其他事务,同事让你帮忙不是不可以,但最好你有言在先:“正好今天我手头没事儿帮你处理,如果我下次手头有事儿,就帮不了你了。”

如果真的忙不过来,你就开启“拒绝模式”:“抱歉,上次李姐让我帮忙纯粹是因为我当时没有别的工作,这不,我现在实在忙不开,要不你找其他人吧?”

放心,没了你的帮助,同事照样能把事情搞定。

2、不要让自己深陷“无效的忙碌”

比如,明明一个百度、一个咨询电话就能弄清楚的问题,你就不用亲力亲为主动上阵,告诉对方一些方法,让对方自己去做吧。

3、一开始说不很难,但一旦说了以后就顺畅了

你可以直接告诉对方——虽然你有助人的心,但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只能表示遗憾了。

就这么简单干脆,完全不用加什么“实在不好意思”、“真的对不住”这种自虐的话了!

不帮需要理由吗?不想帮忙不也是一种光明正大的理由嘛!

4、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在重要而有价值的工作中

例如前文的小倩,分明是一名销售,每个月都要保证业绩的好么?如果因为帮人做PPT耽误了业绩,谁又会帮你承担这个责任呢?

最后,如果你觉得前面的分析太多记不住,那就记住这两句话就好了:

职场中,界限这件事越清楚越好;

以及,拒绝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

作者简介: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36氪特邀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

始发于简书:赵晓璃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如何引爆用户增长》xmind思维导图(0)
  2. 2023:  史上最大的“裁员潮”来了(2023知名企业裁员计划)(0)
  3. 2023:  5个技巧,让你的数据透视表更漂亮(0)
  4. 2023:  产品经理必修课之——竞品分析(0)
  5. 2022:  无抖音不商业!哪些细分领域在抖音实现了知识变现?(0)

本文转载于赵晓璃,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

(0)
爱运营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8年3月25日 下午11:54
下一篇 2018年3月26日 上午12:05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