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原理-职业生涯成长阶梯
分化的时代
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我们会发生一些状态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外在环境,有些是内在因素。不同状态的选择也就造成了时代和圈子的分化,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
横向竞争 -> 纵向竞争
- 横向竞争还是在一个维度里基于经验的竞争,比如做某事经验多就会更有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横向竞争最后容易导致内卷,因为大家都在有限的资源里面用同样的方式竞争
- 横向竞争长期会容易找不到方向,所以纵向竞争指在不同次元(维度)上的竞争,跨维度的上升。由于大家思考维度的不同,往往会形成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次元的人在工作生活中可能没有交集,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圈子,所以我们需要先破圈再破壁
本能 -> 人性
- 本能更多来自于内心的恐惧(为了生存等),追求本能是比较自然的过程,比较随心的过程,所以这是大家最基础能力,大多数人都在这一个阶段。长期为了本能而生活容易形成生活的奴隶,一个极端是疲于奔命而无限焦虑,另一个极端是屈服于生活,形成类似三和大神的人
- 当本能得到满足后,由于内心的渴望,会从本能转到人性(想提升自己或者想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但是转移到人性是一个不自然的过程,需要我们额外作功,需要我们突破自己去做改变
- 从能量角度来看,每个人摄入的能量是在一个数量级的,但由于方向问题可能造成的结果很不一样(选择上流还是下流)
快乐 -> 意义
- 快乐是短暂且基础的,快乐很难让我们获得持续性的满足。所以,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会从追寻简单的快乐到寻找更多的意义,以让自己获得更高维度的幸福
- 从能量角度来看,快乐是能量的消耗过程,所以会更容易自然一些,追求意义是能量累积的过程,是一个上流过程,会更难一些
次元的标尺
次元可以理解成不同维度的空间,二次元是二维平面空间,三次元是叠加了 Z 轴的三维空间,四次元是具备了时间变量的四维空间,五次元是类似于量子力学的相互作用的空间
次元 |
解释 |
儒家哲学 |
五次元 |
追求:服务他人 解释:五次元对比四次元多的一个高度是关系。五次元是一个关系的世界,放下自我以无我的状态去跟别人建立关系,通过关系为他人带来价值,自己也会得到更多的价值 |
五十知天命 |
四次元 |
追求:顺势而为 解释:四次元对比三次元多的一个高度是发展规律。四次元追求顺势而为,那就需要我们花更多时间去研究社会行业自由发展的规律,当懂得如何顺应实事,借力而行,那可能就会出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情况 |
四十不惑 |
三次元 |
追求:内在成长 解释: 三次元对比二次元多的一个高度是意义。三次元追求内在成长的核心就是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积攒能量最终持续快乐达到幸福。三次元类似于 Z 轴,往上延伸是寻找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往下延伸是深度,是将事情做到极致,即工匠精神 |
三十而立 |
二次元 |
追求:轻松快乐 解释: 大多数步入职场的人都在这个状态,我们更多是追求生活工作的轻松快乐。在二次元的维度,我们更多的是追求快乐,而不是幸福 |
十有五而至于学 |
不二法则-二次元破壁三次元
发现意义
投影理论
人生更像是一个投影系统,内在的核心是我们人生向上的动力,内在动力强会发现眼睛有光,整个人激情满满,内在动力弱会消极低迷,逐步佛系或抑郁。镜片类似于我们的三观,三观是看待问题、看待世界的视角和方式。同一件事情,经过不同的三观理解,最后在幕布上会有完全不同的展现。
通过投影理论可以发现,生活中展示出的状态只是最外层的浅层表达而已,真正的核心是我们是否有内在积极向上的动力以及我们具备怎样的三观体系,只要改变内在的灯泡和镜片,才能彻底地改变投影的像。回归到现实,也就是公司日常说的很多的内心有火、眼睛有光,我们要找到意义,也就是要找到能点亮内心的灯的核心点
目标与选择
发现意义很核心的第一点就是找到自己最需要去突破去达成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向,持续不断地朝目标努力内心的灯泡也才会越来越亮。对于目标的评估,这里给出了 7 个评估维度,每个维度 1(非常怀疑) – 5(非常肯定)分,通过打分可以一定程度上评估目标的合理性:
- 1. 这个目标吸引你的注意力,使你觉得有趣,想到它你的力量就会自然涌现
- 2. 追求这个目标,对你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 3. 这个目标带给你的好处与带给其他人的好处是相等的
- 4. 这个目标使你自己得到成长的机会(更强的能力、更多的了解与更多的责任感)
- 5. 这个目标与更大的团队的目标或更大的人类的目标是结盟的
- 6. 这个目标允许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发挥,也增加自我的控制力
- 7. 这个目标使个人能够得到被肯定的机会,也能够得到其他人的敬仰
25-25 分:它很可能是个对的目标。如果同时有好几个目标的得分都在 25-35 之间,那不妨试着找出一个更大的、更延伸的、能够将全部含括并结盟的对的目标
15-25 分:如果所有目标的得分都介于 15-25 之间,试着修改其中一个目标,拉高它的得分
低于 15:如果所有目标都低于 15,不妨再重做一次这个联系
关于目标的选择,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做好取舍,我们往往想做的事情会很多,想要的东西也很多。但是当我们想做的太多后往往最后会由于精力等问题达不成目标。所以,一个好的方式就是需要学会舍弃,抓住重要的,经验来说是最后只选择两个最关注的,最重点的,有舍才有得
勇往直前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遇到困难选择战还是选择逃是一个很重要的点,不同的选择决定了我们后续拿到不同的结果
自信原理
随着压力与恐慌的增加,我们可能会越来越焦虑,且焦虑很容易逐步扩大和加深,长此下去很容易会被焦虑压垮。所以找到自信,克服或缓解焦虑变得越来越重要。从 Leo 的理论来看,树立自信主要有如下三个方式
目标显化
压力是目标确定后带来的,焦虑是内心对压力、不确定性的虚幻担心,正因为要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就会造成内心的恐惧从而形成焦虑。所以,将不确定性尽可能地确定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们的焦虑,针对将不确定性变得确定,主要有两个步骤
- 目标设定要符合 SMART 原则,这是目标设定的基本准则:
-
- S——明确具体的(Specific)
- M——可衡量的(Measurable)
-
- A——可接受的(Acceptable)
- R——现实可行的(Realistic)
-
- T——有时间限制的(Timetable)
- 当自己受到焦虑困扰的时候,不妨一个人夜深人静时用一张纸把自己所有的焦虑点、不确定点都写下来,然后认真看看认真想想,很多时候写下来认真想想后可能也就觉得不是问题了。如果写下来后依旧迷茫,那不妨将这些事情进行归类关联,然后再一次进行选择,聚焦提炼出更核心的目标和事项,尽可能找到更多的确定性
成就闭环
成就闭环的意思是指我们做事情需要有始有终,当很多事情开始了但是还没有做完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增加更多的焦虑,随着没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焦虑越来越重最终压垮自己。所以,成就闭环的完成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方法:
- 完美原则:如果不承诺结束就不要开始(以终为始)
-
- 完成比速度更重要
- 完成小目标比空谈大目标更重要
-
- 完成比过程的痛苦重要
- 精力充沛与充分利用时间: 精力充沛才能更高效地去完成更多的成就闭环,所以休息好很重要,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休息以换取精力充沛
- 充分利用时间:可以利用周末等这种零散时间 close 更多的成就闭环
- PDCA循环:需要养成不断复盘不断改进的习惯,通过不断的复盘和改进,一方面能更好地聚焦目标而不容易走偏,另一方面能不断提升效率更快地实现目标,更快完成更多的成就闭环
解除限制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管是外在和内在,我们通常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这些限制会一定程度上或者角度上影响我们去达成我们的目标。所以,合理解除限制能让我们更好地往前走,通常来说有四类限制:
- 身体限制:我们往往很想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跑个马拉松、比如徒步,但这时候往往由于身体原因未能达成,这就是身体的限制。针对身体限制,需要分情况看待
-
- 如果只是需要自己突破便能解除,那需要我们勇敢地去突破,比如加强锻炼
- 如果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限制,比如伤病,那需要量力而行,需要回到刚才的完美原则,不要开始
- 资源限制:当去实现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比如资金、人脉等,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想尽各种办法去争取资源解除限制
- 情绪限制:情绪限制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对抗,烦躁、丧气、焦虑等。针对情绪对抗,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找到情绪宣泄和处理的方式,培养自己一颗强大的内心,就像公司所说的皮实一样
- 信念限制:信念限制更多是针对有信仰的人,这类人潜意识里会跟一些所做的事情形成对抗,这种情况下需要自己逐步适应,是否能一念之转还需要看自己如何解开这个局
告别自我
告别单一自我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总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角色感,锻炼从角色出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是进入下一个次元的核心能力
采用儒家五伦关系的方式来进行分析,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处的角色可能完全不一样,这也直接造成了思考方式的不一样。告别单一的自我,核心就在于:我们需要学会角色感的建立,在不同的环境中针对不同的角色有对应的思考能力,这也是我们能从二次元到更高次元的最基础的能力
角色的动力
不同角色之间的驱动力来源不一样,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圆心部分是整个关系的核心,所以要想走得更远,圆心位置很重要。针对不同的角色,我们需要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角色感:
- 针对夫妻、团队这种圆心位置的角色,信任感是核心
- 针对长辈、领导这种角色,满足他们的期待是核心
- …….
人生的动力:紧密稳定的社会关系,这是后续步入更高阶维度的入场券
二次元破壁到三次元看似挺空,其实核心就是 角色感建立 + 找到有意义的方向,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理解不断感悟
时间秘诀-三次元破壁四次元
每个人拥有的物理时间其实是差不太多的,但是不同的应用方法和认知体系造成了每个人在逻辑时间上差别巨大。时间的消耗和摄取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过程,学会减少无效时间的消耗、增加时间的摄取,就能获取到更多的有价值时间,获得更多的成长
时间的乘法
按正常的物理逻辑来看,时间是线性往前流逝的,但换个角度来看,时间并不是单向线性的,我们学会高效利用时间,那时间相对来说就形成了一个变量(类似于相对论),能获得加倍的效果
- 减少干扰: 日常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无价值的事情上,比如刷手机等,减少这些时间的消耗就能空余出更多的时间
- 高效利用: 增加自己读书、思考的时间,将时间的价值更大化,在相同的时间内自己的成长就会更多
- 学会偷时间:通过和别人的交流、学习,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到别人花费很长时间的精华(比如培训),这是一种偷时间的方式,roi 很高
时间的次方
学会了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如果还需要让时间产生更大的效能,产生指数级效应,那要做的事情核心有两件:
- 不断重复:持续坚持、不断重复,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
-
- 21 天 – 建立一个习惯
- 49天 – 改善一个局面
-
- 98天 – 改变一段关系
- 刻意练习:按照 PDCA 的模式不断复盘不断改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高效
当我们不断坚持,不断重复,最后就会出现复利效应,产生巨大的价值,这就是年轻的价值,时间的魔力
大神的四个阶梯
心流理论
心流理论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何为大神,这里可以用心流理论做一个定义:大神就是可以稳定持续获得心流的人。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大神始终能在不同的挑战和能力中找到自己最有兴奋感的区域,以在这个持续创造价值
大神成长的四个阶梯
阶梯 |
关键字 |
解释 |
核心目标 |
阶段感受 |
第一级 |
融 |
这词类比于冰的融化,描述的是我们需要持续性的去化解我们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去寻找让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
提升能力 |
烦躁、焦虑 |
第二级 |
会 |
这词的意思主要是理解,是一个将外在信息转化为肌肉记忆的过程,核心是重复、重复、重复 |
打磨细节 |
无聊 |
第三级 |
贯 |
这词的意思主要是关联,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总结,在这个阶段需要建立框架去分析问题,找到其中的关联,举一反三 |
建立框架 |
惊喜 |
第四级 |
通 |
大神状态,能持续找到自己有意义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
更高的挑战 |
心流 |
本文转载于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