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个异议,游戏化的重点不只在“玩”,做的像个游戏并不是游戏化的目的和本质,游戏化要做的是将游戏的优势(吸引人、持续的心流等)用在非游戏的地方。
比较经典的理论是将游戏提炼出 4 个特点(也有 6 个的)
- 目标
- 参与者要完成什么事情
- 规则
- 做这件事有哪些条件(限制)需要满足
- 反馈
- 做事的进度
- 或者刚刚完成得怎么样
- 自愿参与
- 参与者愿意遵循规则去实现目标
游戏化也就是把游戏的特点,应用到非游戏领域(游戏化不同于“严肃游戏”这个分类,感兴趣可以搜索一下“严肃游戏”的定义和案例)。
插个反例,不是说把等级、徽章、积分、排行榜往产品里一放,就是游戏化了。游戏化需要满足产品和商业上的目标,而不是为了“游戏化”而使用某些游戏形式或者设计得像个游戏。
在教育上也是通过上边的4个特点来简略分析
- 目标
- 获得知识,学到东西,而不只是完成所有课程
- 获得专业认证(结业证书等)
- 规则
- 学习的形式(视频/图文/观点交流等)
- 学习完成的实践和考核
- 其他激励学习、参与、持续参与的激励系统
- 反馈
- 课后/课中知识点测验
- 学习进度展示
- 甚至可以有优秀的测验时间/成绩之类展示
- 自愿参与
- 提升课程质量,能听懂还有用
- 能得到学习的认证/证明
- 甚至只是对得起学费/时间(误)
其实大部分大家都能想到,各个平台也尽力在做,差异化就在“规则”部分,学习&实践的形式、增强参与度的系统也决定了用户是否愿意留在这里学习。
作者:海淀网友李二狗 旅游 产品专狗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 2024: 网传江苏本地最大的百度总代倒闭(0)
- 2024: 争光了!中国AI大模型全球排名第一(0)
- 2024: 人工智能在招聘中的应用:优势、未来趋势及实践案例(0)
- 2024: 市场拓展招聘:完整指南(0)
- 2024: 招聘,短信与您:招聘人员完整指南(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pm/6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