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把做过的事情重新回忆一遍,看自己是怎么处理的,同时思考在处理过程中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可以优化的地方。
复盘思维=反思+行动
第一步:回顾目标。当初的目的或期望是什么;
第二步:评估结果。和原定目标相比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第三步:分析原因。事情成功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第四步:总结经验。需要实施哪些新举措(改进),需要继续哪些措施(复制经验),需要叫停哪些项目(纠偏)。
GRAI分别指的是:G(Goal,回顾目标)、R(Result,评估结果)、A(Analysis,分析原因)、I(Insight,总结经验)。
1、回顾目标
回顾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否达成,目标是否出现偏离。
做活动的大忌是忘记初衷和目标,所以复盘时要对项目的目标进行回顾,把活动目标进行客观的检验。
2、评估效果
把活动的最终数据于目标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如新关注人数、转发人数、裂变人数、付费用户数、转化率、好评率等目标数据与最终数据对比,评估数据的完成情况。
一般有四种情况:
a.结果超出目标,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b.结果与目标基本一致,较好地完成了。
c.没有达成目标,较差的完成情况。
d.活动过程中新增了新的目标,这属于意外情况。
评估效果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分析原因,最终解决问题,并非追究责任。
3、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在整个复盘中属于最关键的一步,常见可以5个角度分析问题,如:流程问题、运营问题、规则问题、图文呈现问题、流量问题。通过活动每个节点的问题分析,从而得出优化方案。
4、总结经验
复盘最终需要总结才算完整,否则只会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治标不治本。总结经验是为了确定改进计划,什么能够继续沿用,什么需要去掉。
还需注意的是,总结经验时的改进计划不宜罗列过多、过细,需要列出优先级,让团队人员分清主次,聚焦在核心方案上。
最终形成文字材料,方便后续持续积累,持续改进。
AAR,任务后检视方法After Action Review,美国陆军在《领导者复盘指南》中把AAR定义为:复盘是通过聚集绩效标准对一个事件展开专业性研讨,让事件参与人自已发现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哪些优势需要保持,哪些缺点必须改进的过程。
一、回顾目标
当初的目的(或期望的结果)是什么?
要达到的目标&里程碑?
二、评估结果
Highlight与原来的目标相比;
Lowlight与原来的目标相比;
三、分析原因
成功的关键因素(主客观);
失败的关键因素(主客观);
四、总结经验
经验&规律(不要轻易下结论);
行动计划(start doing|stop doing|continue doing);
KISS复盘法是一种科学的项目复盘方法,能够把过往经验转化为实践能力,以促进下一次活动更好地展开,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和团队的能力,持续匹配岗位需求和达成目标。
KISS由4个英文单词组成:Keep(保持)、Improve(改进)、Stop(停止)、Start(开始)四个部分。
Keep(可以保持的):复盘哪些是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未来继续保持;这将能最大利用你的长板,经多次积累,将其发挥到极致,成他人无法超越的长板。
Improve(后续需要改进的):复盘哪些事情做的不够理想,制定改进计划,采取改进行动;这将把你原本并不擅长的事情通过一步一步迭代优化,变成自己的强项,你会发现子的长板就会比别人多得多。
Stop(需要立即停止的):复盘对自己心态、行为、想法不利的立即停止,避免再次犯错,这将帮助你了解自己的短板和缺点,通过及时拔除、止损;不断完善自己的短板。
Start(必须开始做起来的):复盘哪些能力/经验是自己缺失的,制定学习计划。这将帮助你聚焦那些那还未有过的经验和能力,让你有机会重新建立,别人拥有的,你也会拥有,让你更加全面。
“PDCA”指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PDCA闭环思维)
如何理解PDCA?
1.P (plan) 计划
包括数据收集,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 (Do) 执行
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 (Check) 检查
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 (Act)处理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3R复盘法,适用于日程复盘,特别是每日快速复盘。
Record记录:完完整记录事项推进的过程,以便反思每个步骤的合理性。
Reflect反思[ruminate 深思]:反思项目过程中做得好的,做得差的。
Refine提炼[react 反应]:从实践中提炼方法,形成方法论,制定统一标准。
3R复盘法要点分析
记录: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步骤、工具
反思:情绪、态度、结果、原因、投入、逻辑
提炼:流程、要点、方法、模式、经验、模型
什么是KPT? KPT就是: Keep, Problem, Try
Keep: 今天的工作事务,或项目的正常描述。
Problem:今日所遇到的问题或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
Try:明天准备要尝试的解决方案。
这里面最有价值的内容是你在工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当你把这些内容记录之后,并定期反思和总结。慢慢的就会形成你的特色,还能进一步演变成工作中的方法论。当你跟别人遇到同样的问题,你能用更短的时间来处理。
KPT模型想解决的问题是「下一次如何做的更好?」,内容核心是「流动」,关键行动是「Try」。
「Keep」是下一次还能继续保持的地方。(不是单纯的指优点或缺点)
「Problem」是这一次发现了,但是下一次想要解决掉的问题。(并非单纯就是指缺点,有些缺点可能是无法避免的现实,所以这里的问题是下一次能够改变的现实)
「Try」是根据Keep和problem的反省结果提出的,下一次如果怎么做的话就有可能更好的测试方案。
注意不是一次方案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而是需要多次反复测试的。
5W2H分析法又叫七问分析法,创于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简单、方便,易于理解,实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发明者用五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发明思路,进行设计构思,从而搞出新的发明项目,这就叫做5W2H法。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WHY——为什么要做,可不可以不做,有没有替代方案。
(3)WHO——谁,由谁来做。
(4)WHEN——何时,什么时间做,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ERE——何处,在哪里做。
(6)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是什么。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ECRS分析法,即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ify)。
1.取消(Eliminate)
首先考虑该项工作有无取消的可能性。如果所研究的工作、工序、操作流程可以取消,而又不影响半成品的质量和组装进度,这便是最有效果的改善。例如,不必要的工序、搬运、检验等都应予以取消,特别要注意那些工作量大的装配作业;如果不能全部取消,可考虑部分取消,例如,由本厂自行制造变为外购,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取消和改善的做法。
2.合并(Combine)
合并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序变成一个。如工序或工作的合并、工具的合并等。合并后可以有效地消除重复现象,能够取得较大的效果。当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不平衡,出现人浮于事和忙闲不均时,就需要对这些工序进行调整和合并。有些相同的工作分散在不同的工序去进行,完全可以考虑能否将它们合并在一道工序里。
3.重排(Rearrange)
重排也称为替换,就是通过改变工作程序,使工作的先后顺序重新组合,以达到改善工作的目的。例如,前后工序的对换、手的动作改换为脚的动作、生产现场机器设备位置的调整等。
4.简化(Simplify)
经过取消、合并、重组之后,再对该项工作作进一步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使现行方法尽量地简化,以最大限度地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就是一种工序的改善,也是局部范围的省略,整个范围的省略就是取消。
复盘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做过的事情,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把后续要完成的事情做的更好。
复盘也是最好的行为记录工具,能够让我们认清问题背后隐藏的逻辑,帮助我们建立一个良好的SOP机制。
复盘更能够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新想法,加快自身的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work/promote/31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