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为什么你工作3年依旧不能月薪过万

前些日子有几个同事给我反馈说“这件事情每天重复没有意义,学不到什么”我觉得这种现象应该是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普遍情况也是很客观存在的。

也就是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里面会出现这样的的现象:有一些职场新人进步特快,可能1年的工作经验不到却成为了具有3年甚至5年工作经验的上级领导。 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大部分的职场新人工作都很努力,但似乎一项工作做了很久依旧没办法从平庸到优秀,最后成为沦为上面现象中3年、5年的工作经验平庸者。 基于上面2种现象,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工作经验其实并不是你工作能力谈资的资本,那么相反,作为职场新人也可以成为这个岗位或者行业的标杆。 那么你的职场生涯如何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你的个人能力如何在更快的时间快速成长? 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你能否能在这个岗位或者行业成为标杆,建立卓越的贡献? “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互联网人:为什么你工作3年依旧不能月薪过万

刻意练习这个观点,在《哪来的天才》这本书里面提到,还有另外两本书是一脉相承的,成才三部曲:《异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哪来的天才》三本书里面有进行非常详细系统的介绍,大家有兴趣有空可以看看。

互联网人:为什么你工作3年依旧不能月薪过万

为了更快让大家了解这三本书的大概,我把“刻意练习”这个观点总结一下,我相信这个观点能解决大部分职场新人的一些困惑以及多年工作经验者依旧平庸的困惑。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的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需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的,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 关于刻意练习这个概念主要提出了3个步骤: 一.跳出舒适区,只在“学习区”练习 有很大一部分人会经常说这些话“这件工作太没有意思了,每天只是重复这样的流程而已。。。”这就是处在舒适区的人,虽然掌握的技能能够应付每天的工作,但是仅仅是个及格而已,处的时间越长,温室效应的惯性越大。

互联网人:为什么你工作3年依旧不能月薪过万

就像一个可以落地的小孩子,爬是他的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到的,爬到一定时候(能力上升到一定阶段),如果他不站起来(很多人遇到能力瓶颈就是这么回事:“想不到原来可以站起来”),这个小孩将会永远学不会走路。 二.大量重复的练习,从不会到熟练 我们意识到需要跳出舒适区,做一些超出一点我们现有能力范围的事,这较比在舒适区里的会相对痛苦一点,因为你需要去多付出些思考以及做曾经没做过的事。进入学习区的过程刚开始肯定是做的不好的,这里的秘籍就是重复性的练习。 依旧用上面那个小孩子来举例:小孩子学走路不是一迈开步伐就学会的,我们自己的经历告诉自己,学会走路是不断跌倒才学会的,而且那个阶段走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都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尽管对于成年人来说走路可能就是下意识行为。那是因为走路这件事通过曾经的大量重复练习已经非常熟练了,变成了我们舒适区内的事情。 假设在走路这件事再重复上面的第一个步骤跳出舒适区,会怎么样?首先跳出舒适区意味着进入学习区会变得相对痛苦,走的学习区就是跑,大量的重复跑,熟练之后可能就是一个专业的百米运动员了。这就解释了大量的刻意练习是可以让你变得更有竞争力的。

互联网人:为什么你工作3年依旧不能月薪过万

三.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我相信一个优秀或者具备优秀潜质的人一定是拥有高度的自检行为的,处在学习区意味着就是重复性的犯错然后逐渐通过反馈把错误修正,成为优秀便是不断把学习区再次变成舒适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接收到“自己还可以再进步”的反馈。比如前段时间我们公司连续性重复地做一个营销活动,我告诉他们你们每天根据用户数据指标,自己每天所耗费的时间指标来接收“自己还可以再进步”的反馈,通过这些反馈修正微小的细节。把细节做好重复性检测进而再跳出舒适区。 对应到相应的工作场景:假设我是一个网站的内容编辑,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性的挑选文章——编辑(标题、排版、引流)执行这2个流程,当我重复一个月后,这件事闭着眼睛都能做完达到非常熟练后,这个时候有大部分人可能开始抱怨“这件工作没意思,学不到什么”,如果要让自己快速成长,其实这时候你应该跳出舒适区,学习一下挑选的文章怎样才是用户感兴趣的(用户需求),把这件事重复做通过外部或者自己的观察反馈,不断修正细小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可能就非常了解你的目标用户需求了。非常熟练地挑选文章之后你再进入学习区,知道用户需求之后你应该学习一下文章排版,内容的包装,这个时候你已经有意识地往用户体验这块去做了。持续性的坚持,到最后你可能就发展成一个产品经理了。其实这种每天发觉自己再进步的感觉是妙不可言的。不信?你们不妨试一下!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用一张图表示就是:

互联网人:为什么你工作3年依旧不能月薪过万

如果2015年你已经跳槽过多家公司了,并且每次跳槽都是拿上次同等或者低于上次的薪资,我想这张图对你应该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毕竟可能反应出的是每次你跳槽都是从一个舒适区跳到另外一个舒适区而已。 刻意练习这个观点确实很好的总结了我想传达给大家的信息,因为在我还没接触到这句话之前,我就是一直这样做的,这也是基于自己的工作习惯以及生活思考所感受到的。但是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是这个观点是并不完善的,“刻意练习”确实可以让你变得比大部分人更优秀但是还是很难成为这个行业的标杆或者伟大的象征,所以我想补充的是另外一个观点: 在这个所谓的互联网时代,要想在一个行业成为顶尖的人物除了刻意练习以外还得进行深度思考。 这个年代为什么特殊了?在过去,也就是互联网还没有发展的时候,每个个体之间的联系是极度疲乏的,也就意味着信息是少量低下的,那时候的人们在工厂里面好好努力工作,便有机会可以成为优秀的企业家。那么在今天,我们所说的信息爆炸,其实本质就是互联网的无边界性,信息透明,每个人都知道谁谁谁在做什么,造成这个时代所有的事物迭代非常快。由于“刻意练习”是一种已知的方法论,所以每个人都是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做到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刻意练习就不完全具备让你成为伟大象征的关键条件。最好的印证就是,那一年全世界人民的手上可能都是诺基亚,也就突然间诺基亚就倒下了,苹果的崛起便是一个最好的论证。并不会因为你专注做的这件事情比别人做的多你就能永远不败。(诺基亚这件事只说现象不论细节) 那么什么是深度思考?从某一方面说深度思考就是表示远见,但在我看来深度思考应该是一种思维体系。 为了解释这个观点,我给大家看一幅图:

互联网人:为什么你工作3年依旧不能月薪过万

我们发现大自然的树木,越粗大的树根基越长,扎根越深,根枝交叉越多,从植物科学角度来讲这是生命的一种保护机制,当然讲这个不是要讲一些小时候课本老掉牙的故事:经历磨难才能更好生存什么的。我想讲的是:越是伟大的人他的思维体系就越像大树的树根,代表着能够自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且每个知识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一些大公司他就必须要不断地衍生其他产业,因为扎的越深,各种根枝相互连接越多。 什么叫自完善的知识体系?其实就是自主的一种知识延伸。比如,在我看《哪来的天才》这本书时,我了解了“刻意练习”这个观点,然后我就会联想到并理解传统企业的转型一定是很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传统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在舒适区里面待了非常多年的老员工了,他已经习惯了舒适区的安逸与轻松了,所以传统企业转型肯定就困难啊,毕竟没人愿意转型嘛。但是不转型,舒适区的人怎么能够战胜学习区的人呢?这几十年的基业注定要失败的嘛。所以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传统企业要转型就要从局部并且关键是从一些学习区的人开始转型。从表面上看刻意练习这个观点跟传统企业转型困难这件事几乎找不到任何联系,但是由于你的自主完善知识延伸,最后却能把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 其实这整一篇文案也是一种深度思考的结果,从最开始的我的同事跟我抱怨“每天重复这件事情没有意义”这种客观的事情,基于自身的工作经验告诉自己这并不是没有意义,再联想到这种情况其实也是普遍的职场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刻意练习这个观点或者找不到学习区在哪,那如果找到了是不是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标杆伟大的象征?也不一定会毕竟这个年代变化太快了还得需要深度思考。所以你看啊,这就是一种思维体系,从细小的事物衍生到其他方面,就像树根越扎越深,越是深的树根,根枝就交叉越多连接越多。就等同于你思考的越深,你的思维体系会越完善。 所以深度思考是一种思维体系,这种思维体系跟你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其实很多事情大自然比我们人类聪明多了,它早就告诉你了,深度思考就像大树的树根,越大的数,树根延伸越长交叉越多。同样,我们在说一个人有没有见识的时候,其实有时候还真不能取决于他看过多少山,经历过多少人,多少事,因为历史的重复性以及大自然一些微小的事情有时候就能告诉我们很多经验,关键还得看他的思维体系。 结语 1.当发现自己很久没有进步,觉得遇到能力瓶颈的时候,想一下“舒适区”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做熟练了,一旦做熟练了就不要停留马上进入学习区。 2.我们一直用错了一个词叫“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不等于工作历史,一个工作历史3年甚至10年的人,他的工作经验可能才100小时,相反一个职场新人工作历史一年,也许工作经验有1000小时。所以在我面试的时候我从来不问应聘者什么时候出来工作,只问做这件事做了多久学到什么。 3.每个人的思维体系都在成长包括自己,马上就是新的一年,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同样希望明年的自己能得到更多同行的交流机会以及一些前辈的启发。愿明年所有人都能够更快的成长,更好的生活!新年快乐! 作者:惠报名联合创始人COO黄志攀,转载请注明来源鸟哥笔记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一条视频点赞500万+,5年了她怎么还在火!(0)
  2. 2023:  抖音直播间没有流量怎么办?(0)
  3. 2023:  如何玩转抖音直播流量?新手直播一定要知道的4个关键!(0)
  4. 2023:  什么提醒软件好用呢?推荐一下(0)
  5. 2023:  什么是直通车人群,它的误区有哪些(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news/45052.html

(0)
爱运营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6年2月6日
下一篇 2016年2月6日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