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则公告,在圈内炸开锅了。

▲ 图片来源:西瓜数据社群截图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公众号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公众号
一是推销商品或者服务。推销商品很好理解,但至于服务,在公众号中没有给出定义范围。根据我们的理解,这里是服务可以是专业的技术咨询、管理咨询等服务,如心理咨询、法律服务、保险咨询等,也可以是专业的技术检测及分析服务等。
二是添加购物链接。这里是链接可以是小程序链接、二维码、淘口令等。
也有些广告主不推销商品,但要求添加自己的小程序或者H5,虽然该链接不是购买链接,但也可以归类到服务的范畴去,我们还是建议流量主走腾讯广告互选平台,不然被平台系统查出或者用户举报,也是一查一个准。
哪些商业合作形式要走官方平台?
此次的公众号给出了进一步说明,即与第三方的商业合作。比如与某些品牌合作的推广内容,就必须要走互选平台。
那自己分销卖货、自己推广自己的商品要走腾讯广告互选平台吗?比如有赞、微店的商品算吗?
西瓜数据从微信团队相关人员了解到,只要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与发布商业合作内容的公众号不属于同一主体,就在此次规定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你挂有赞、微店的商品,也算是商业推广,必须要满足“同一主体”这个条件。
那商业合作不走官方广告平台被发现后,会有哪些处罚吗?
该公告只是给出了简单的一句:“若未通过腾讯官方广告平台发布,平台将按照运营规范等规则对相关内容和帐号进行限制。”
至于会采取具体哪些限制措施,在上个月的公告中就提到“后续平台亦会开展违规营销内容专项治理。”微信团队相关人员也表示“平台将根据合规进程制定相应管理规则,敬请关注后续通知。”
据我们猜测,这个措施可能不限于限流、短暂封号等,对于不报备的品牌,或许也会采取相应限制。
以小红书为例,此前封禁29个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也闹得沸沸扬扬,其中包括多芬、润百颜等。起因是这些品牌找博主推广的内容没有报备,直接私下交易。
被封禁的品牌,在平台搜索品牌名,不会出现任何相关内容。虽然博主的推广内容没有删除,但只有用户点击到博主的笔记内容才能看到。
这对品牌来说,无疑是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品牌曝光暴跌,品牌好感度也会大打折扣,也会产生掉粉等行为。
此次公众号提到“在平台4月25日发布《关于微信公众号营销内容合规规范的通知》后,平台通过用户举报仍发现生态中营销内容疑似存在未进行广告内容标识、诱导营销、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问题。”
可能有些广告主或者流量主想钻算法的空子,但如果被用户或者竞品举报,那就不要怪平台手下不留情了。切莫存在这种侥幸心理。
品牌方也是如此,尤其是投放量大的品牌,对于要投放账号的资质、合同流程、款项发票等也都有严格的要求。
公众号商业化发展多年,相信有不少广告主、创作者遇到被“鸽”的情况,广告主下单但号主收款不发文、号主发文却收不回尾款等等。
作为腾讯广告互选平台官方合作伙伴,西瓜数据母公司面朝科技在与广告主、号主的合作中,就有遇到类似问题。
面朝科技商务总监刘炜告诉我们,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个人博主没有合同,那万一遇到删文,或者文章效果不好,品牌方不结款,就会有很多售后问题。甚至有些有合同,也会存在不结尾款的情况。
而走腾讯广告互选平台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它本身就像一个担保一样,对合作双方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此前面朝科技合作的一个教育行业大客户,在公众号行业的投放量是名列前茅的,但后来换了个新的营销负责人后,直接就把公众号的投放预算给砍掉了。
经过拜访才得知,是因为没有在正规化的官方管理平台进行交易。他们一个季度上亿的投放预算,投放量非常大,中间流程琐碎,万一售后起来,就十分麻烦。
刘炜表示,很多大品牌,尤其是正规化的品牌,更倾向走腾讯广告互选平台。
虽然说走平台,也会多了一些找号等麻烦,但这些事情可以交给面朝科技这样的官方合作伙伴,相比而言,品牌方更看重合法合规。

▲ 图片来源:腾讯广告互选平台截图

▲ 图片来源:「腾讯广告互选平台助手」公众号
首批入驻腾讯广告互选平台的「InsDaily」与互选平台保持着稳定且深度的合作,其联合创始人&CEO赖思扬表示,目前公司通过互选平台带来的广告业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这点上,平台可以给到账号相应的曝光,作为创作者,你只要做好内容就行,剩下的,交给平台。
对于优质的创作者、优秀的案例,腾讯广告互选平台也会在公众号上推出“互选好内容”“优秀案例集锦”等内容,给予更多曝光。

面朝科技代理的优秀案例
▲ 图片来源:「腾讯广告」公众号

▲ 图片来源:腾讯广告
“没事,该来的总要来。”西瓜数据采访只做公众号业务的媒介小Q,表现出了些许无奈。
在他看来,公众号的繁荣,少不了众多像他这样的媒介在中间起的桥梁作用。他们帮忙找号、与号主沟通文案,促进交易。并且还提供情绪价值,毕竟与流量主沟通经常要“受气”,当“背锅侠”,甚至时常还要帮忙垫款。
但如果以后真的都走官方平台,他也只能接受现实。
无论是哪个平台,合法合规,打造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的必经之道。
而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微信公众平台的生存法则。无论是广告主、流量主还是媒介,也都要依据法则生存。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去适应吧。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 2024: 叮咚:华为2024年终奖已到账(0)
- 2024: 抖音洗浴按摩足浴商家本地团购短视频直播运营策划方案(0)
- 2024: 江苏某职工退休金曝光,缴费45年,每月领4100元(0)
- 2024: 【小红书课件】耐消品牌转化新玩法,小红书「私域-群聊」先知道(0)
- 2022: 工作第一年就该明白的道理,有的人工作十年都没懂(0)
本文由西瓜数据投稿,不代表爱运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news/31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