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上班期间走动越多效率越高

在北京的大型办公区域,我偶尔能看到一群人在中午时间踢毽子放松,而大洋彼岸的美国,情况可能比想象的要糟糕,研究发现平均每五个美国上班族中只有一个在中午饭时间会离开工位吃中午饭。

现在的工作早就不是朝 X 晚 X 的标准世界(不管你入职的时候合同上是怎么写的,你基本都被骗了),任务和需求无时不刻,离开工位可能意味着耽搁。尤其是和更为劳动密集的、生产更为流水线形式的地方相比,都市办公楼的上班族们根本无福享受工厂里那种根据劳动法规“强行”让你停下工作的午休时间。

不管是因为公司文化让你觉得中午去吃饭都犯上了懈怠罪,还是因为楼下餐厅实在是太多人了还不如叫个外卖在办公室直接解决,这都不是中午不下楼的理由——因为,待在房间里是有害的!

学界早有名为“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为你们撑腰。自然环境可以使人产生“微愉悦”,但并不需要你付出注意力,所以给了直接注意力以喘息的机会。这并不是说中午一定要进山去扎营,其实光是下楼遛个弯,都能提升员工的创造力。

比如说这个研究就发现,随便走走都是可以提升工作能力的。研究人员设置了很多情境:在屋里坐着,在屋里跑步机上走,在户外走,在户外坐轮椅别人推着走(……这是为了证明,是走路本身而不是户外环境提升了人的创造力),参与者根据不同次数的实验,或先走后坐,或先坐后走等,然后完成关于创造力评测模型,例如吉尔福德在 20 世纪 40 年代设计的 GAU 和 CRA 测试(分别测试的是人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前者让人看着一个词说出自己的联想,后者让人看着若干个联想提示词说出它们所指代的同一件事物),以及巴朗设计的 BSE 测试(让人看一个提示词,说出能想到的比喻)。

四个实验结束后发现,在起身走动的参与者中,至少 80% 的测试表现比坐在屋里高,这个数字在部分实验中甚至达到 100%,而且,步行之后回来坐着的,他们的创造力可以保持下去。最后研究类比能力的 BSE 测试中,到户外走动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给出至少一个优秀答案,而坐在室内的人里面只有一半可以做到这些。

研究总结是,出门+步行可以更好地刺激创造力,前者可以催生更好的思维结构,后者负责的是好奇心。

而另一个研究则呼吁,在工作任务设计的时候并不只是纯粹针对重要任务本身的安排,每一天“烧脑”和“无脑”的任务都应该保持一定平衡。这些“无脑”任务(mindless tasks)代表那些认知复杂性低、重要性很小以及毫无挑战的工作预期,比如下楼给同事们买饮料,去隔壁房间打印机取文件之类的,这些看上去明明是在摸鱼的活动其实打破了过载的日常工作安排,提供了重新调整的间歇时间。爵士大师 Miles Davis 都说了,音乐的水准不只在于音符,也在于音符之间的无声之处。

所以对于公司来说,为了让你们的员工能和工作一样高效地去休息,可以试试看在午餐时间设置“任务式”的活动安排,并且在公司的通知系统中张贴公告。

当然,我以上说的这一切不适用于那些多数工作时间都已经在开着淘宝刷着朋友圈的上班族。变成常态和主流活动的摸鱼并不能给你们增加任何创造力。

自 好奇心日报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科普丨关于数据分析模型的十问十答(0)
  2. 2023:  LinkedIn(领英):从50万增长到5亿用户(0)
  3. 2023:  小红书-薯条产品通案(36P)(0)
  4. 2023:  刘澜10句口诀打造领导力(0)
  5. 2022:  《原则》-24张思维导图合集(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zha/8774.html

(0)
爱运营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5年3月18日 下午4:45
下一篇 2015年3月18日 下午4:49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