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知识体系相关的内容。当然,在看这篇文章之前,可以先回顾一下上一篇内容《逻辑如果表达清晰(知识体系系列)》
概念:知识体系是指组织内部的知识结构和关系。它可以包括知识的分类、组织、关系和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将松散的知识体系化,将知识内化为技能。
1.知识体系管理是以能力提升未目的的;
2.知识体系不是单纯的收藏,做笔记;
3.知识体系是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框架;

目标是指方向聚焦,体系有重点。

体系是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前 2 层分支的平衡性越好,归纳程度也越强。

知识是分层的,每层知识协同支撑能力,少一层都会影响能力输出。
知识体系从微观到宏观结构自相似,从框架到主题,从主题到细分知识点都是具备层次的结构。
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关联越密切,记忆越牢固,提取越顺畅。

你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必然是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形成体系并不是死记硬背,举一反三的关联才能学得更好。关联可以有两种基础方式,与学科关联,比如看到某条信息时,可以思考“XXX与心理学、XXX与管理学、XXX与人力资源有什么关系?“另外是与自己的问题关系”XXX是不是可以解决我最近团队管理上的问题?“。

如果我们想要搭建知识体系,那么首先要明确几个点。
是想学习这个知识还是这类知识,学习这类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简单来说,就是在搭建知识体系之前,需要首先明确我们的目标,因为知识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做的更好。

有了目标过后,我们就要开始建立知识的框架,知识的框架不是一个个散乱的知识点,而是有脉络的知识。
在我们对某个行业知识不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方向上的入门书籍,去搭建一个简单的认知体系。比如我们运营人可以通过《从零开始学运营》、《运营之光》这一类书。
一般来说,在做框架搭建的时候,有几个基本原则。
1.初步选取的书籍一般用入门教科书,学习中的那些教程最好,次之就是已经出版的高分出版物。
2.不要只选择一本,可以先通读这个方向上的多本教科书,建立一个初步完善的认知。
3.重要:框架必须是有系统的,某个方面的知识点没有并不重要。

框架建立好之后,就到了信息输入的环节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比如xmind。我们通过对不同知识的节点分类,进而开始对应信息的输入。把看到的相关知识都放到知识树上面。每时每刻做好信息收集的工作。逐渐让我们的框架变得更加丰满。

知识不去运用的话,那就是一堆无用的信息。尤其当我们的框架因为知识的收集变得越来越臃肿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应该对知识去做总结,这样的话,不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通过总结发现自身的不足,获得更多的经验。

把学到的知识教授给他人,算是对知识深度理解后的输出。如果你能够把一个知识点,清楚地解释给朋友听,朋友还能够明白,那么说明你对这个知识点已经掌握了。
做到这个程度的话,基本上已经成为了行业的IP。

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是不变的,但是知识却是需要迭代的,比如《营销管理》已经迭代了16版。我们的知识也是如此,虽然最深层次的底层逻辑不变,但是在互联网年代的话,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新玩意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对我们的知识体系进行迭代处理。
-
- 信息源:
- 行业图书
- 阅读app:比如微信读书
- 公众号:需碎片化时间
- 知乎:筛选知识较为困难
- 简书:现在广告较多
- 短视频平台:如B站
- 等等
-
- 收集工具
- 滴答清单
- 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
-
- 整理
-
- 印象笔记
-
- 有道云笔记
- 云盘
-
- 输出
- xmind
- processon
- wordpress
-
- todo
- 滴答清单
- 番茄工具
- 微软todo
知识体系的构建其实就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总结之后还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做好复盘。不管是提炼总结还是事后复盘,其实都是为了更好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的推陈出新,让我们的知识积累变得更具优势。这样的话,才能在变化中走的更高更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运营成长史)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work/promote/31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