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LTV < CAC,then运营必死!

之前我们在聊运营逻辑的时候,就讲到过:商业模型只有在理论上 LTV > CAC 的时候,产品的商业模式才成立,公司才能赚到钱。详见《运营底层逻辑:从CAC到LTV》,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两个术语展开讲解一下。

对于产品来说,失败的核心就在于「LTV < CAC」。

LTV 全称 Life Time Value,即用户终身价值,是指用户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所贡献的价值。

CAC 全称 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即用户获取成本,是指产品获取一个用户所花费的成本。

我们把LTV和CAC通过坐标系的方式画出来,方便理解。通过坐标,如果有ABC三款产品,B 的 LTV 值是大于 CAC 的,而 C 的 LTV 值是小于 CAC 的,A 的 LTV 和 CAC 持平。那么能够能够活下来的只可能是B。虽然A处于LTV=CAC的场景中,但如果考虑到运营中涉及的其他成本,实际上也是负数。

if LTV < CAC,then运营必死!

讲到这里,基本逻辑知道了,那么我们就需要明白LTV和CAC的计算方式。

if LTV < CAC,then运营必死!

首先第一个知识点:LTV的计算

要清楚我们通常说的LTV 并不是精确值,而是一个预估值。计算公式是LTV = LT * ARPU。

其中LT 表示的是用户平均生命周期,但是实际上我们很难知道每一个用户的实际留存情况,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也不支持我们如此去计算。所以我们一般按照一定周期内的用户留存率做推算。如果有做APP运营的同学,相信会对3日留存,7日留存等术语非常了解。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知识点:LT的计算

  • LT(Lifetime):客户生命周期时长(与ARPU单位一致,如月或年)。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得出 n 天内用户的平均生命周期(LT),就可以用 n 天的留存人数之和除以第一天进入产品的总人数 M。

案例:我们通过卡片粉获得300个用户,第二天留下来250个,次日留存就是83%,第三天还剩下200个,第三天的留存率就是67%。那么LT=(300+250+200)/300=2.5天

每种产品的留存情况差异会特别的大,如何制造钩子让用户留存也是运营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这类私域运营还需要考虑群、账号封禁等问题。

了解完LT的概念后,接下来就是第三个知识点ARPU。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户平均收入。同样的,也需要按照平均值去计算。一般在初期的时候,也是通过一个周期的数据来做测算。

if LTV < CAC,then运营必死!

举例说明:刚才的300人群里面,每天的直接收入达到300元,活跃用户有50人,那么可以得到ARPU=300/50=6元。

LT的值是2.5天,ARPU的值是6元/天,因此可以计算出LTV=6*2.5=15元。

至此,LTV我们就已经计算完成。下面就是另外一个术语CAC的计算。

这里就是第四个知识点:CAC=总花费/新增用户

if LTV < CAC,then运营必死!

做过广告投放的对于这个知识点应该会相对了解。简单来说,就是周期内花费了多少钱,获得了多少新增用户。

回到开始的案例,比如我们的淘客项目,渠道是卡片粉(就是通过快递包裹里面投放卡片获得加微信好友,相信大家对于这类推广不陌生吧)

简单举例:投放一万张卡片成本2000元,加到微信好友200人,那么CAC=2000/200=10元。

补充:站在运营的角度,就是去寻找更多营销渠道。降低CAC成本(当然,还需要考虑该渠道用户的有效性。后期也许我们还会在灰产的角度来系统阐述这些问题,不过工程量有点大,且等着吧!)

当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管是LTV还是CAC,其实计算的方式都要更复杂一些,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展开讲述了。

通过上面的数据,LTV15元大于CAC10元。是一门值得做的项目。但是根据行业通用衡量标准,只有当LTV / CAC > 3 的时候,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需要充分考虑到运营成本,单个渠道后期CAC成本上升等情况)

通常来说,时间跨度越大,LTV 的误差越小。同时,全样本统计的结果比少量或部分样本统计的结果更准确。但同样的,为了快速上线,快速迭代,运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数据分析,这样才能够提升运营效率。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operate/350571.html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下午3:14
下一篇 2025年4月30日 上午10:09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