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走数据成为腾讯离职新高压线

网友爆料,腾讯上周发布的高压线通报中,新增了不少关于离职拷贝数据、下载文档的案例,这在以前的通报中很少见到。看来公司对数据安全的管控正在加强,离职时的数据处理成为新的高压线。
图片
其实目前对于大厂来说,数据安全的管理是越来越严格。根据部分其他网友爆料,其公司对于员工的行为管理已经到了非常厉害的程度。
前同事上个月提离职,第二天 leader 跟她面谈时,居然能精准说出 “你上周五下午 3 点下载了 3 份客户资料”。细问才知道,提交离职申请的瞬间,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份 “行为分析报告”:

1️⃣ 近 3 个月所有文档操作(创建 / 导出 / 打印全记录)

2️⃣ 内部系统浏览轨迹(连会议系统停留时长都有)

3️⃣ 被标记的 “可疑行为”(比如突然看竞品资料、批量下代码)

4️⃣ 近半年的上下班考勤打卡记录(连每次打卡的精确定位都有)

5️⃣ 近半年左右的企业 IM 聊天敏感记录(比如讨论职级和薪资)

更绝的是现在的新操作:部门企业IM聊 “面试” 也会触发警报,连改简历文件的频率、VPN 连招聘网站的时间都被记录。有个程序员朋友说,他离职前看到了历史数据,结果发现自己申请过的临时权限全被做成了图谱

虽然说员工在工作期间的劳动成果归公司所有,但是员工有没有资格使用,目前这个点还是相对空白的,但是根据历史案例,如果涉及到离职期间大规模查阅或者下载相关资料的,大概率会被判罚输官司。
所有,对于职场牛马来说的话,如果想要保存自己工作成果的话,最好还是要多想想办法!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news/353873.html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5年7月30日 下午9:40
下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下午4:54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