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人“十诫”

运营没有什么一招鲜的秘诀,多数时候需要运营人懂得将经验灵活变通,以下作者整理总结了「运营十诫」,分享给大家。

运营,这个职位的英文title叫operation,直接翻译单词是:操作,运转,经营。

然而从事运营工作多年,我发现很多运营人常常都只看到这个职位当中的“营”字,而忽视了前面的“运”字。因为他们几乎都是因为市场上的某个刷屏运营案例而对这个职位产生兴趣,以为做运营就是做这些有趣的营销策划。

但实际上运营首先应该是一个操作工,需要通过大量的基础工作将产品运转起来,在保证产品基本面平稳运行的情况下,你才有资格去寻找爆点。否则就算你走了狗屎运一夜爆红,也最多得到一张好看的新增报表,没有留存有什么用呢?

我参与过运营的产品跨度极大,从互联网医疗到在线招聘的实习僧,后来去猫饼做视频工具,再到现在的社交产品一罐,我发现产品赛道不同,运营也各有方法,很难说有什么一招鲜的秘诀。然而有趣的是,“有所为”不尽相同,“有所不为”却有共通之处,所以我将其总结为「运营十诫」,与大家分享讨论。

一、不可忽视流水线工作

这是做运营的 first rule。既然是运转产品,重复的日常工作当然不可避免,尤其是作为连接产品和用户的桥梁的用户运营,要承担大量与用户直接沟通的工作,很多用户运营会抱怨分不清自己是客服还是运营,其实取决于你是只将自己作为传话筒,还是懂得将用户的反馈思考总结发展出自己的方法论。

毕竟运营不是程序员,只需要写出有用的代码,而是反过来从大量无用的东西中抽丝剥茧出你需要的东西,你得接受运营工作包含琐碎的事实。

二、不可没有调性

在从0到1的阶段,产品是一定要建立鲜明调性的。文案风格,美术设计,活动方案,最好都是面向一致的目标用户群体,是文艺还是接地气?面向城市用户还是乡镇?主打90后还是00后?这些都要确定清楚后才能展开运营,同类用户的集聚效应对新产品及其重要,只有给他们创造出归属感后才能让产品获得微小却持久的生命力,从而有机会寻找其它增长点。

三、不可尽信老板

由于程序员的代码实在看不懂,很多创业公司的老板都有干涉运营的习惯(隔壁有些产品经理更惨,直接沦为老板傀儡),但由于老板缺乏基层经验,有时候会提出一些极不合理的要求,比如一些土味文案就是这么产生的。这种时候怎么办?

我的经验是一定要提出反对意见,老板不接受就先执行再根据实际案例来反驳,做到有理有据,虽说在职场应该听从上级,但也没必要在无用功的路上埋头苦干。(这条也请老板们参考,请老板三思。)

四、不可尽信用户

一些热心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会提出诸多真情实感的运营建议,但切忌被用户的建议所束缚。因为用户提出建议时多是站在自己角度上的“我觉得”“我喜欢”,不一定能代表用户的整体需求。

比如我们在做一罐的话题运营时,不会说去参考某个核心用户提出的话题建议,通常的方法是去大量查看用户所生产的日记内容,在其中寻找共同点从而归纳提炼出话题。

五、不可教育用户

教育用户是很多运营会尝试做的事情,因为会觉得自家的产品当然自己最了解,那怎么玩理所应当由运营来给用户定义。错,用户才是产品的主人,他们永远只能被引导,而不是被教育。

猫饼在运营时曾尝试教育用户按照脚本来拍视频,我们在后台配置好每个镜头的时长和内容建议,要求用户依次拍摄对应视频即可生成好看视频,结果自然不尽人意。

用户只有在对内容感兴趣之后才会萌生“我也要这样拍”的想法,所以我们后来调整为做出大量内容示范引导用户跟随模仿的运营方式,将剪辑权还给用户,从而盘活了猫饼中多个内容频道。

以上五点基本是在产品的“运”阶段,当产品顺利运转起来后,我们才可以多将精力花费在“营”阶段:

六、不可盲目追热点

自从杜蕾斯的文案火了之后,各个公司都染上了追热点的臭毛病。什么大大小小的热点都要蹭一下,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制造信息垃圾。杜蕾斯微博运营的幕后团队负责人老金对此的看法是:所谓的追逐热点,借势营销,被当作标准动作以后,就丧失意义了,比如用优衣库事件做文章都是愚蠢的。

七、不可自嗨

据我观察,市面上80%的运营活动都可能是在自嗨,特别是一些不顾目标用户的新媒体内容,只顾点击量,不管活动内容和产品是否相关,更不在意来参加活动的是不是目标用户,结果往往只有一个好看的活动总结PPT,至于转化下载,Who cares?

八、不可没有预算

世上没有免费的10w+。除了极个别天才和五百万彩票得主,只有没正儿八经做过推广的人才会相信可以0成本做出爆款方案。

互联网上那些看似不经意之间火起来的运营案例,其实99%都是经过精心制作,通过各种营销渠道推动从而火爆全网。即便总是看似从朋友圈自传播火起来的网易刷屏H5,背后其实也有一个4A广告公司级别的内部创意团队,和网易自家产品Banner位这个大型流量池的推波助澜。没有预算的推广,约等于浪费人力。

九、不可盲目跟风

跟风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一个支付宝锦鲤出来,直接把全国人民的朋友圈搞成了鱼塘,有实力的平台型产品倒能够很快凑齐具有吸引力的奖品池,然而一些小型公司到处搞些有名无实的优惠券也敢发活动我就着实有点看不懂了,最后忙活半天无人问津,何必呢?市场有好案例可以借鉴固然是好事,但在模仿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家产品是否有与之匹配的基因。

十、不可盲目扩张

我在文章开头提到过,运营是需要在稳定运转中寻找爆点。只有当你发现当下的运营模式能够支撑起一个健康增长时,才说明你的产品具有爆破增长的潜力,否则在未经验证的情况下盲目扩张只能带来爆炸。

今年年初头条旗下曾发布了一款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明星社交产品,直接投入大量资金投放推广,结果大家都有目共睹,至于以前的百团大战,共享单车,我就不再赘述了。

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互联网红利正在消退,从行业到各个公司混乱经营的局面行将结束,运营这份工作也随之愈发规范,笔者在此抛砖引玉,说的不一定对,但求能引发各位运营同学一起思考,探讨交流。

 

本文由 @陈永仁 原创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2:  李想CEO手册:人生5层楼,你在哪一层?(0)
  2. 2022:  关于“得物APP”不那么专业的产品报告(0)
  3. 2022:  详解逻辑思考框架『MECE分析法』(0)
  4. 2021:  电商术语小词典(0)
  5. 2021:  兔子胆小,极兔胆大?(0)

本文转载于陈永仁,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9年4月16日 上午10:44
下一篇 2019年4月16日 下午2:30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