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还有人看吗?”
去年7月,服务号消息免打扰,而近期,订阅号没有星标的账号,发布的内容,头条大概率不显示大图封面。
与此同时,公众号图片消息升级,神似小红书。但在订阅号信息流中,头条图片消息可以显示大图。
这让不少创作者一边适应着新的变化,一边也变着花样“求星标”。
公众号运营越来越难。面对“全村希望”的视频号,面对其他短视频平台的冲击,以图文为主的公众号还值得做吗?

▲ 图片来源:「原来是西门大嫂」公众号
如「小声比比」,头条图片消息做了个醒目的封面,箭头指明文章在下面,第二条的内容才是正文,头条只是为次条引流。

▲ 图片来源:「小声比比」公众号

▲ 图片来源:「小声比比」公众号
纵观朋友圈刷屏的内容、社会热点相关的观点性分析内容,大部分也是来自微信公众号的图文。
但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兴起,用户的阅读习惯逐渐碎片化,注意力被短视频平台夺去。
据《晚点 LatePost》消息:一位腾讯人士透露,尽管微信公众号的重度用户(每月阅读超过 400 篇文章)没有太多流失,但他们只是极小的一个群体。更多用户对长内容没有刚性需求,他们已陆续向抖音、B 站等平台转移。
无论是公众号的图片消息升级,还是视频号的短视频、直播,我们能感受到,微信正在用短内容来弥补焦虑。
从内容形式的改变、创作者发布的心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创作者、运营者们满满的求生欲,以及面对平台规则的变化而不得不产生的妥协与求变。
而变化,可能是危,也是机。
或许在很多创作者看来,对近期公众号的变化比较悲观,但「帆书 原樊登读书」主编阿医却很乐观,还有些欣喜。喜的是,看到现在的公众号还有些新的东西再去尝试。
阿医认为,这种变革是平台和创作者都要经历的阵痛,虽然可能会担心数据会下滑,但这都是创作者和平台需要去共创、共同面对的,也需要创作者做出改变与创新。
如今的订阅号信息流页面,西瓜数据观察发现,最顶部的是常读公众号,接着是“直播中”的已关注订阅号,再就是被打乱顺序的已关注但不一定星标的订阅号信息,多往下拉一些,则会出现视频号的内容,并且公众号和视频号的内容穿插出现。

▲ 图片来源:订阅号消息截图

▲ 图片来源:朋友圈截图
即便公众号的平台功能、规则仍在变化,主编阿医跟西瓜数据坦言,他们的公众号数据方面波动并不大。
一方面,依靠品牌影响力,“搜一搜”给文章曝光贡献了近40%的流量,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优质的内容来吸引用户,保证流量的稳定性。
「帆书 原樊登读书」跟西瓜数据分享了几点他们的做法:

▲ 图片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公众号
诚然,像「帆书」这样早年积累起来庞大用户体量的公众号,尤其是品牌号、机构号等,持续经营公众号是必然的。
这些账号能够保持扎实且稳定的流量,有成熟的商业变现模式,并且有自己的产品、广告依赖程度相对小,能够较好应对生态及市场的变化。
而随着视频号的出现,借助视频号的超级连接,打通公众号、企业微信、小程序,在社群、朋友圈种草,再转化至小程序成交,「帆书」也已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内容生态和商业生态。
无论是公众号还是如今的视频号,都是「帆书」品牌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商业平台。
2年的笔耕不辍,公众号就吸引了11万多的关注用户。
润宇开始感受到,自己在粉丝中有了心智,有了认知。这些认知是深植于用户心智里的,不是广告可以轻易洗走的。“虽然慢,但是对努力的人最好的回馈。”
鱼菇娘在2019年时候注册了同名公众号「鱼菇娘」,想通过写公众号增加副业收入。但新媒体小白的她,艰难地运营着自己的账号。
她和西瓜数据坦言,有两年的时间,没有什么变现,也没有回馈,那段黑暗的日子,心中曾闪烁过无数次放弃的念头。
可要真正放弃也会心有不甘,于是就这样一边怀疑自己,一边默默地坚持。
▲ 图片来源:「鱼菇娘」公众号
直到去年,才慢慢开始好转,文章阅读逐渐提升,收入也随之增加,目前已坚持输出400多篇原创内容。
还是00后学生的安七则开始更晚。
2020年的时候注册了自己的公众号「安七成长圈」,想法很单纯,只为有个平台承载自己的文字,便自嗨式发文。
结果也不出所料,没有正反馈,停更。2022年重新拾起来,2023年才正式发力。
除了一周两次更文外,她也和许多创作者一样,做账号互推、红包抽奖等涨粉、提高用户粘性的“笨方法”,逐渐吸引了3000多的关注用户。
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文章有些被系统推荐了。她文章的日常阅读在200-500左右,被系统推荐后,可以上万,最高的达到4.4万阅读。

▲ 图片来源:「安七成长圈」公众号
或许像鱼菇娘和安七这样在底部挣扎的小号主,才是众多创作者的缩影。3000多万个公众号,头部账号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默默耕耘的中腰部及以下的创作者。
虽然没有什么团队,也谈不上接多少广告赚多少钱,但可以通过公众号写作表达观点、获得个人成长,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许这些更有价值。
正如小月说的,“因为文字是有生命力的。”
如今的公众号,在小月看来,它就像一个权威认证,无论是企业品牌做内容宣发、产品服务推广,还是个人打造IP影响力,公众号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平台,也是众多用户找到你、链接你的渠道。
小月也坦言,虽然「帆书」在接下来在微信生态的重点是视频号,但作为基建的公众号,也是必须要持续经营好的。
鱼菇娘也经历过了最难的阶段,公众号从副业变成了她全职自媒体的主业,未来会继续坚持写公众号分享生活,也会尝试着拍短视频,与时俱进,争取多元化发展。
正值大四毕业生的安七,一边摸索做自媒体,一边给比自己体量更大的博主做助理,在学习中前进。
她计划把其他平台的粉丝引流到自己的公众号,因为这里有更多的内容沉淀,有更全面、更立体的个人展示。
本文由西瓜数据投稿,不代表爱运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social/wxyy/30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