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是第一次听朋友抱怨“烦死了,每天被群里的垃圾信息轰炸”“我的流量我的休息时间呀”。。。我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同样的遭遇,但确定当用户在微信上的停留时间每天超过5个小时,微信就逐渐“绑架”我们的生活并开始“强奸”我们的意识,而悲剧莫过于“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生与死,而是每天面对想退又不能退的微信群。
当下,因为工作、社交、学习等各种需要,很多人加入了几个甚至几十个微信群。伴随着微信群内群友的信息狂轰乱炸,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不堪其扰,想退出,却又碍于面子,硬撑在微信群中。当一群用户严重依赖一个产品或工具并产生怀疑恐惧时,就不再只是生活方式层面的问题,而是意识精神层面的课题。移动互联网重构生活方式的同时,人类意识结构也开始受到侵蚀,微信极大方便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霸占腐蚀我们的生活,微信群恰好充当了刽子手。
但曾经挤破脑袋要加入的微信群怎么一下子开始让人厌恶反感甚至希望逃离退出,那些满是达官贵人的圈子怎么渐渐偃旗息鼓甚至销声匿迹?莫不真是“成也圈子,败也圈子”?
碎片化无限制挤占用户,演变成一场群体意识侵占个人意识的闹剧,却生造不出关系。
大多数人加微信群,一是为了学习,二是为了社交,三是为了工作。那些“专注”学习分享的群无疑每天生产海量信息,有“大湿”们的分享,有群成员的各种吹嘘,还有各种变种软广或硬生生的推销,尤其是在群分享那个时间段,手机就成为任人蹂躏的“慰安妇”——谁发的信息都可以进入你的微信,手机被动地毫无规律地震动或是发出“滴滴滴”的消息提示。终于待到平静下来,你一遍一遍地拖动消息条,这才发现“以学习为目的微信群,都他妈的只是扯淡。”你要的干货早已湮没在垃圾堆里,你找的大师也已烟消云散。你这才意识到微信这种碎片化的工具只能用来了解碎片化的信息。但了解不代表明白,信息不一定知识。而且最最重要的是这场群体口水泡沫里的信息还不一定是真相,一不小心还可能左右你的个人意识,影响个人判断,当个人意识受锢于群体意识,“三人成虎”便有了可乘之机,而碎片化的微信呈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内容,碎片化的世界给不了你完整深刻明亮的世界。
既然用微信群学习不靠谱,那认识些高富帅,积累人脉总是个好途径吧。响铃这货要呵呵了,网上刚好有句话:“自己不牛B,认识再多牛B的也与你无关! ”再套用李善友老师一句话:“微信群不是人的连接,而是关系的连接。”没有关系的连接,即便出现在同一个微信群里,这种连接也是死的。那些活跃的微信群,是因为之前就有接触或有价值关系,“道不同不相为谋”,微信群让有关系的变得关系性更强,互动性更深,而不是凭空捏造关系,也不是有了人,就一定能建立关系。如果把响铃这货拉到中南海大群里,我实在不知道该插什么话。这样一来,先有关系,然后有群,最后产生价值。
把“圈子搞大”的营销天性把微信群从“去中心化”踹回了“中心化”
移动互联网实际是缔造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微信群也其实就是一个社群,倡导的是“自由人的联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但可惜的是,刚从“中心化”世界过来的我们天生惯性就是“把圈子搞大”,这就助长我们不断想扩张圈子,想方设法“吸粉”。于是就疯狂建自己的微信群,加入其他微信群,一个群的建立,群主的权利往往是最大,规则也由他定,什么人可以进来,什么内容可以发,什么内容不可以发,怎么操作,什么时候要发红包,什么时候讨论什么。。。。一旦都是群主说了算,这个时候又回到了中心化,一切以规则为中心,而群有了这些条条框框,互动性降低,一言堂,中心化的阶级体质开始呈现。
可偏偏微信也在倡导这种“中心化”。“微信群”人数不限,盲目得追求“人气”,事实上真正聊天沟通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人都在潜水,这和QQ群的悲剧如出一辙。当微信群沦为群成员释放只和自己有关的,需要扩大营销效果的“营销垃圾箱”,微信群便违背移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的初衷,“微博第二”便成为它的宿命:泡沫终究会褪去,微博是这样,微信也一样——只不过微博是“信息”的中心化,而微信是“人际”的中心化。
泛滥的群数量和群成员严重伤害了群内部的交互价值,从而削减了微信群本身的价值。
作为一个社群,交互的质量决定了微信群的价值,而交互质量本身取决于参与用户,参与交互的人员质量决定交互内容的深度广度,也就是内容质量,参与交互的人员数量决定交互信息的频次并影响着内容的质量。
响铃这货亲身经历,刚开始加了2个群,群成员也不多,不超过40人,沟通地挺顺畅,聊得也很尽兴,常有金玉良言醍醐灌顶。但随着群成员从40人变为500人,群组成2个变为120个,我实在招架不住,每天打开微信,就有上万条未读信息,最后只能一律屏蔽。
很明显当群越多,信息开始变得泛滥过剩,交流便越来越易陷入毫无章法,零乱不堪的窘境。而人越多,关系链的质量被降低,微信群的整体价值也就下降。
你要知道人的平均智商是联系最多的那5个人的平均水平,你所能建立和管理的关系也是有限的。泛泛之交只能得到泛泛沟通,单纯数量的扩张只会降低你的关系链的质量。
也许你仍会反驳,那些行业类别的群,营销主题的群,聚会产生的临时群,共同投资人的群,什么兴趣小组等等还挺活跃的呀,也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组织起来的呀,也好热闹呀,呵呵,看清楚,那不是真爱,过段时间再看看,无强关系链,不注重交互体验,恣意营销的临时微信群终究只是一次自我吹捧的意淫,用户的集体逃逸则成为一种必然。至少我所在几十个群已经没有消息了,继续说再见,那些僵尸一样的微信群。
我是响铃,我为自己代言,微信号:xiangling0815,加好友聊感想。
(加班码字而成,感谢有同理心有节操的转载分享)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 2023: 网红凉山曲布和赵灵儿被抓(0)
- 2023: Windows11系统电脑便签怎么设置提醒自己买车票?(0)
- 2023: 做个纸要花近一个月?B站UP主制纸惊呆百万用户(0)
- 2023: 电脑上有什么好用的记录软件?(0)
- 2023: 李佳琦言论引争议,国货热潮再起,品牌如何“借势与造势”?(0)
原创文章,作者:曾响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social/wxyy/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