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一大波电商优惠促销袭来,人民群众不吃不喝攒足钱包,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小心翼翼组合优惠券,心满意足下单等待收货。然而“剁手”过后,却有不少人反映收到的是“网络专供款”,品质与实体店有差距。
那么,为什么会有“网络专供款”?真的像江湖传言的品质差?不论商家有没有注明产品是“网络专供款”,这类产品普遍存在,小编与你扒一扒究竟。
“网络专供款”的来源
不可否认一部分无良商家以次充好,利用线上渠道无法接触实物的特点,将劣质商品包装成“网络专供款”。但大部分企业不会这样操作,这种做法无疑在自毁名誉。多数情况下,“网络专供款”有它出现的原因,但并非劣质商品,原因如下:
1、管理需要
近10年电商的崛起,让线下渠道经营乏力。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店主哭诉:消费者在俺店里试衣,却偷偷记录下商品信息到线上低价购买,俺也是辛辛苦苦工作的!俺店租水电不花钱的哩!”线上渠道的崛起影响了企业线下渠道的盈利,也给拓展加盟商造成压力。企业为了平衡线上线下,避免自家渠道左右手互搏,刻意造出“网络专供款”,实现线上线下产品的割裂,避免左右手互搏。
2、节约成本
我们知道,不同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最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要求企业全渠道灵活搭配产品种类,但这意味着高昂的渠道成本。毕竟,让所有种类的产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陆自由翱翔,线上线下无差别、全量供应,是一件昂贵的事情。对企业而言,每个渠道用最低成本备尽量多的货,以最低的成本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一个明智选择。
3、供应时间差
比如,在广东省生产出某产品,可以快速在线上渠道上架并覆盖全国,但线下渠道(特别是非广东地区)由于长途运输不能第一时间同步,造成部分地区短时间内出现“网络专供款”。
4、个性化经营
不同渠道主力消费者差异,引起了个性化经营。线上渠道的消费者多为年轻的、有特定文化、特定行为的群体,而中老年消费者集中在线下,适用于中老年消费者的产品当然不应该过多地投放在线上渠道,提供“网络专供款”更多是为了迎合年轻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5、经营惯性
在电商普及前,为了防止串货等问题,企业习惯对“什么产品应该在什么渠道销售,甚至每个渠道卖什么价格”做渠道管控。电商普及后,渠道的边界逐渐模糊,但企业的经营惯性如此之大,以至于本能地认为产品应该分渠道销售,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人为地造出了“网络专供款”。
“网络专供款”以后怎么玩
引用阿里CEO逍遥子在“2016天猫全球商家大会”的发言——“几年前流行的网络专供款,我一直认为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变革时代的一种产物。”三五年前我们见到的“网络专供款”比今天多,而三五年后的“网络专供款”必定会比今天少。随着商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物流)的完善,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商品共享,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全渠道商品共享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经营效率,丰富营销手段上,是各种合理的。在未来,产品将与渠道解绑,“网络专供款”将成为历史,产品不做渠道的奴役。
想想就是件快乐的事情
闭上眼睛想想,未来的某一年,6.18一大波电商优惠促销再度袭来,人民群众又不吃不喝攒足钱包,又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小心翼翼组合优惠券,心满意足下单等待收货。再也不用疑神疑鬼买到什么“网络专供款”品质与实体店有差距。——想想就是件快乐是事情!
本文由liaoyuan173投稿,不代表爱运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yunying/11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