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我们大多数人会面临这样的困惑:

“知道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何会这样?

本质是:

很多人明白很多道理,但仍然不肯行动、不肯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习惯,即看待事物的观点和我们以何种态度来回应人、事、物。

另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

你没有重点,你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进而分散了精力,导致你对很多事都是一知半解。

那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呢?

答案是:

从现在开始,搭建好个人经验体系

让你存储的经验,高效复用,并为人生不断赋值!

那应该怎么搭建个人经验体系呢?

大致可分4块内容。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01 输入

「我的积累」主要是各项知识的输入,被分成了三个类别,分别是:知识素材、工作素材和阅读书籍。

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改造或新增类别,不限定只能是这三大类,但要注意的是:在子级文件中最好不要超过五个类别。

记住,搭建自己的经验体系需要建立在自己的「需求」基础上。

上面给出的这三个类别是比较普适的,而且类别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首先是「工作素材」,工作素材指的是我在工作中收集整理到的各种工作需求或者相关文件,例如需求文档、用户反馈文件等。

其次是「知识素材」,知识素材是指我搜集到的各种对目前工作或未来工作中需要的资料。比如他人的分享PPT、优秀的分析报告等。

知识素材库,往往会存储大量的文件,因此命名和定期追踪整理对知识素材非常重要。

知识素材的命名按照:存储类别、文件名称、文件来源和存储日期。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知识素材一般具有时效性,很多人每天、每周都会存储一些素材,久而久之,素材库就会变得很庞大!

因此,我们需要按照周期性去整理,删除掉一些陈旧的素材。

一般可以两个月去素材库整理一次。

第三个子类别是:「阅读书籍」。

我认为阅读优质书籍是最佳的信息获取方式之一,这里所读的“书”,可以是书籍、专业论文、行业报告书等,有一定深度且能提升个人素质的资料。

有一点,需要说明:

读书做笔记做记录的过程应归类在「输入」中,它不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不应该归类在「我的行动」。

这里的「输入」是指原始素材或者经过了简单加工的素材。

对阅读材料进行批注和记录,只是简单的加工。

02内化

「内化」指的是将原始素材经过深度加工,或者实现目标的过程。

读好一本书,并将其深度加工成我们自己的经验,才属于「内化」。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素材进行深度的思考:

这本书的哪些部分引起了你的共鸣?

为什么会引起你的共鸣?

你的想法是什么?

这个经验以后将如何被你运用到工作生活中?

这里,我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模板给到大家。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那么,这样的读书笔记,就可以被归档到【我的行动】中的学习笔记中了。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那在这个子类别中,还有「时间日志」和「阶段性文件」,这两个又该如何解释呢?

我的行动中的第一个子类别是「时间日志」。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时间日志不仅仅是一种日常记录,帮助我们管理时间,更是一种对日常工作的重要分析,我们知道自己做过什么,做得怎么样,这些都能成为我的产出中「工作复盘」的素材。

当然大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比如有些同学除了记录时间日志外,还会记录情绪日志,这时你就可以再增加一个情绪日志的文件夹。

我的行动中的第二个子类别是「阶段性文档」,「阶段性文档」是指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产出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文件,但它们都不属于最终稿。

比如你参与了一个活动,活动过程中产出了很多版本的文件,这些文件都不是最终稿,但它们都很重要,这时你就可以把它们存储在阶段性文档中。

为什么要把阶段性文档和最终文档区分开来呢?

一方面是因为阶段性文档属于半成品,而最终文档属于产成品。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遇到相同的工作时一般会直接用最终文档,把最终文档和阶段性文档混在一起,不方便查找。

阶段性文档的命名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版本众多,命名要便于我们检索提取。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

我的行动中存储的是所有的阶段性成果,或者正在进行的、需要持续更新的东西。

这里给大家介绍多一个承载「输入」和「内化」的工具——卡片。

卡片是经验输出的最小单位,创造一张卡片往往只需要耗费几分钟。

卡片主要分成这几类:金句卡、术语卡、思维卡、技巧卡、行动卡、灵感卡等。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卡片不需要复杂的分类命名,只需要包含关键词即可,例如:【技巧-抗干扰】,原则是能利用关键词快速检索到。

卡片的使用便捷高效。

书写一张好卡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当你积累了许多卡片,你就已经拥有自己的小型经验宝库了。

那么,以上,就是我们经验体系的【输入】和【内化】的相关知识点了!

可以说,「积累」和「内化」都是为「输出」打基础。我们做经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输出」。

只有将输入的东西转化成输出的内容,才能让经验真正属于自己,为自己所用。

之前针对个人经验体系的搭建,有详细阐述「输入」和「输出」这两大块内容。

今天,将对「输出」这块进行详细讲解。

从个人输出讲起,讲到经验运用的三个层级:个人输出、经验迁移和经验共享。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输出」是输入后的经验内化和沉淀,「迁移」是在新情境下对经验的再运用。

「共享」是通过和他人的交互,让自己的经验也能为他人所用。

简而言之,「输出」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而产生的东西。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输出

前面我们讲到,我的行动是思考和实践所产生的半成品,偏向“内化”层面,而输出一般是最终的产出品,在经验体系我们命名为“我的产出”。

我的产出是用来存储最终成果的,它包含四个子类别:

最终文档、工作复盘、工作模板、工作流程。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我们先来看看我的产出的第一个子类别:最终文档。

「最终文档」顾名思义就是文件的最终版,所有文件的最终版都应该存放在最终文档里面。

根据最终文档我们就可以产出后续的工作复盘、工作模板和工作流程。

因此我的产出的第二个子类别便是「工作复盘」。

关于复盘,我的行动中的时间日志和阶段性文档我们都可以用得到。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日志做短期复盘,比如周复盘。

利用阶段性文档做长期复盘,如项目复盘。

通过复盘,我们再次把工作过程推演了一次,又将存储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思考。复盘最能提升职业能力圈中的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我的产出中的第三个子类别是「工作模板」,这可是提升工作效率的神器,我们在前面课程中也提到了模版思维。

「工作模板」是我们根据最终文档,经过多次验证,总结提炼出的用于指导工作的标准性文档。

复杂一些的工作模板,如项目执行模板、产品分析模板、市场分析模板等,简单一些的如会议记录模板、工作总结模板、课程笔记模板等。

下面我分享几种常用的模板给大家,大家可以参考以上提供的工作模板,结合自己的工作需求,稍加修改后变成自己的专属模板。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初级的学习是学“术”,高级的学习是学“道”。

拥有模板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你得懂得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制作模板,形成追求高效工作方式的意识。

我的产出中最后一个子类别是「工作流程」。

什么是工作流程呢?先看看专业定义。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对于非管理层的职场人来说,梳理工作流程可以提升个人工作效率,理清工作思路。

对于管理层来说,理清团队工作流程,可以提升团队协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工作流程的梳理结果一般是「流程图」。流程图的制作也可以利用工具,目前市面上免费的在线流程图制作工具:「ProcessOn」,使用简单且导出各种类型的文件。

搭建个人经验体系

如果你参与的项目是首次立项,没有工作流程。你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做好工作记录、长短期复盘等。

等项目结束之后,通过过程中的经验整理,你可以自己梳理一套流程。这套流程既是你自己的工作成果,又可以共享给大家,提升自己的团队影响力。

如果你参与的工作已有完整的工作流程,你可以在执行过程中,通过卡片和复盘,记录可以改善的地方,最终优化已有的工作流程。

我们不要做被工作控制的人,而要主动控制工作。

工作流程的创造和创新改善,就是你控制工作的方式。

到这里,个人经验输出模块的知识我们就全部讲完啦。

当然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来搭建自己的输出体系,并在过程中动态调整。

作者:玲云瑜言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aa9943611fc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企业裁员的逻辑,为什么会被裁?(0)
  2. 2023:  人生低谷期,修炼自己的9个习惯(0)
  3. 2022:  母婴零售领军品牌孩子王私域运营拆解.pdf(0)
  4. 2022:  怎样用「帕累托原则」做设计决策(0)
  5. 2022:  全球最赚钱的20个IP(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work/promote/261658.html

(0)
爱运营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1年10月14日 上午10:07
下一篇 2021年10月14日 下午2:10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