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事情的顺序可能反了:黄金圈法则

作者:语雀(fuxing)

我是在看书的时候无意中知道了黄金圈法则,然后去了解了一下,发现之前的做事和思考问题的顺序可能反了。这个法则被广泛应用于商业中,但是我感觉这种思维不仅仅可以用于商业,在其他应用场景我感觉也很实用。

我认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动力,在寻找中给自己梳理了明确的方向,让自己主动去行动,所以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对该思维模型的理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一:什么是黄金圈法则这是西蒙·斯涅克在TED演讲“伟大的领导者是如何激励人们行动的”中提出的,把思考和认识问题分成三个圈(如下图):
最外层:What,做什么?指事物的表象、成果,这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
中间层:How,怎么做?指实现目标的方法、措施,一般大部分人都会知道;
最里层:Why,为什么?指做事的目的、理念,只有少数人了解为什么。

演讲中,作者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大众思维: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的思维,习惯由外向内,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部分人知道该“怎么做”,极少数的人思考“为什么”,这就是外部驱动,难以维持。
非凡思维:非凡人士的思维,习惯由内向外,先从“为什么”开始,他们有自己的目的和理念,然后进一步思考“怎么做”,最后“做什么”自然水到渠成,这就是内核驱动。

简而言之,该思维的观点是“为什么做”比“怎样做”更重要,这里的“为什么”就是目的、理念,也可以说是塑造的价值,有价值才会让人重视。大多数人只想知道怎么做,但即使知道了也不去行动,原因是不知道为什么做的动机和理由,所以没有行动力。

 

你做事情的顺序可能反了:黄金圈法则

 

 

 

 

思考步骤
 

 

 

 

(一)思考 Why
我们要培养从内到外的思维方式,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思考为什么?比如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为什么要早起?我们产品的理念和价值是什么?

思考 Why 是关键,可通过 5Why 法挖掘做事的根本目的和理念,问题不一定 5 个,基于事实就行。

 

你做事情的顺序可能反了:黄金圈法则

 

 

 

 

(二)思考 How
想明白“为什么”以后,得到了真正的目的、理念。第二步就是思考“怎么做”,这一步就是制定对应方案,用什么方式去实现,用什么方式去落实我们的理念、价值观。
 

 

 

 

(三)思考 What
当我们“为什么”和“怎么做”都梳理完成,那第三步“做什么”就是按照前两步的规划,不要怀疑不要犹豫,直接行动起来,成果自然水到渠成。
 

 

 

 

应用场景
作者本意其实是以领导者的身份,讲述如何去激励员工以及如何让更多的人认可你或你的产品。因为我达不到那些高度,所以通过一些工作和日常来分享作为一名普通打工者,如何利用这个思维去更好的提升自己。
 

 

 

 

(一)学习方面
学习方面,我个人认为可以应用在对一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进行学习和阅读时。我在面对这类不懂又枯燥的知识时,本能的就排斥,我一般的学习流程:
1看到有名气的或有人推荐的文章和书籍,想去阅读(What);
2整本书从头到尾的一点点去读(How);
3有的写的很好读完了,相关技能也没有提升。大部分读着读着就放弃了。(No Why);

如果套用“黄金圈法则”,纠正的学习流程应该是:
1二个月内,我要通过阅读书籍,学习整理“区块链”相关的知识,弄明白公司所售数字产品到底是什么。(Why);
2借阅相关书籍,制定阅读计划,针对性的阅读并整理与之相关的内容,并输出笔记(How);
3根据计划阅读并整理书籍《一本书读懂 Web 3.0》、《Web3 超入门》(What);

这样学习起来是带有问题和目的,读完也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持续性也能较长些。
 

 

 

 

(二)工作方面
工作方面,我是一名程序员,我最初的工作流程是:
1领导安排了一项需求以后,开会时或文档中往往会叮嘱很多,告诉我去做什么内容(What);
2知道做什么以后就回去了解怎么完成这样需求,然后依葫芦画瓢去实现需求(How);
3完成这个需求以后,很少去思考整个架构为什么这么搭建、流程为什么这么设计(No Why)。

慢慢的我也会去思考为什么,去了解设计思路和理念,积累自己的技术思维和方法论。这里其实我明白,一般我们作为经验较浅的员工,即使被告知原因也有可能会一头雾水,很多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这里我想表达是,通过“黄金圈法则”我们知道了“为什么”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试着主动去领悟为什么这样做,学会用透着现象去看本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内容,只有这样才算是学会这个新的任务,后面再有类似的你也可以独立分析并且完成,这样我们的成长速度会快很多。
等自己积累的经验够多了,我们就会掌握很多“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也可以做领导的工作内容了。这时候我们在返回来从内到外的思考和布置任务项。

当然,作为管理者来说,“黄金圈法则”可以用来影响和激励他人,这也是作者的本意。如果管理者只会每天不断地分配任务,从来不向员工传输“为什么”这样做。员工每天机械的完成本职工作,这样的工作只有参与感和疲惫感,是没有成就感的,这样的团队我觉得是没有凝聚力的。
优秀的领导是会让员工参与进来,向员工输出公司的价值观和理念,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理念代表价值观的认同,只有价值观认同,团队的凝聚力才会更强,效率也会更高,做出的产品一般不会偏离预期。
 

 

 

 

(三)写作方面
写作方面,我认为可以应用在综述文章中,像日记、随笔这种写下来是为了治愈自己的文章还是随性点好。文章中的“为什么”也很重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家写书都会有“前言”。
其实是为了塑造这本书的理念和价值,引起读着的共鸣。读者为什么要花时间和精力放在你的书籍上面呢?“前言”就是书的“为什么”,只要让读者觉得你这本书有读得价值,才会得到重视。

我们再写文章的时候,这个“为什么”可以是我们擅长、热爱的领域,也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独特体验或故事,然后在思考如何把这些内容变成文字表现出来。这个可能有很多的技巧,因为我本身的文采其实很差,开始的写作也只是写一些日记和总结用来治愈和放松自己,所有这里的“怎么做”我没办法给建议,也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四)沟通合作方面
我们都喜欢跟自己理念相近的人相处,容易产生共鸣。根据黄金圈法则所述,我们大多数人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是由外到内的“先谈现象、再谈措施、最后谈理念”。

其实沟通时更能够打动别人的顺序是“先谈理念,再谈措施,最后谈现象”,简单说就是,我们在进行沟通合作时,我们应该先跟别人讲“为什么”,而后是“怎么做”,最后才是“做什么”。因为别人第一印象,一般不会关注你是“做什么”的,他更感兴趣的是你能帮他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我们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如果上去就说结果“结果”,我想入职你们公司,我想这样的成功率应该很低。如果沟通中先谈“理念”,先让公司知道你有什么,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这样先讲“为什么”,然后再说为了这些你“怎么做的”,付出过什么,也就是平常如何提升自己,最后如果理念相近,自然会被录取。这样沟通起来更容易被接受,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小结
生活工作中,我们在做出一个决定前,学会反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接下来再问自己“怎么做”,设定正确的方法或路径。最后具体到“做什么”,把任务分解到具体的步骤然后行动起来,一步一步向目标靠近。

我们可以刻意锻炼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从内到外的思考方式可以让我们拥有内在动力,可以“忽悠”大脑去主动工作,从目的、理念来倒逼自己去完成一项事情,从而提高效率。

附一个表格模板供大家参考,用来梳理你的代办项。

你做事情的顺序可能反了:黄金圈法则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2:  干货分享|如何做好数据可视化?(0)
  2. 2022:  快速上手数据分析,你只需要这份框架...(0)
  3. 2022:  用户增长实操手册(0)
  4. 2022:  搞笑走进校园,B站用户争相点赞(0)
  5. 2022:  《口技》在B站爆火,沉浸式还原吸引800w播放量(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work/promote/328154.html

(0)
爱运营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3年12月1日 上午8:42
下一篇 2017年4月7日 下午5:26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