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的会员制,你开了多少会员?

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一个产品都会有各种会员体系。开视频追剧要会员,点外卖要会员,叫网约车要会员,连买菜、听歌、网盘存文件也都离不开会员。会员体系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产品运营的标配。

被玩坏的会员制,你开了多少会员?

会员制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私人俱乐部通过缴纳年费成为会员,而会员能够享受独家社交与休闲空间,由此也赋予会员的核心价值——身份象征与排他性权益。后来互联网开始盛行的时候,会员制也逐渐开始网络化。

2005年,亚马逊在美国市场率先推出Prime会员服务,用户只需要支付79美元的年费,就能够享受两日达免费配送等基础服务。互联网产品采用会员制的目的开始都是为了提高用户使用频率,加上会员制能够增加竞争壁垒。

正是因为这样的运营逻辑,会员制就开始快速发展起来。在国内早期的会员制上面啊,大家还显得相对克制,只要成为付费会员,那么确实是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权益和服务。如果再叠加一套积分增长制的成长体系,基本上也能够覆盖用户运营。

只不过时至今日,会员制这样的运营模式在国内已经逐渐走偏,部分互联网产品的付费会员已经成为一种另类的收割工具。

一 :视频类平台

比如说几个视频平台,基本上的操作就是把片源进行处理,如果不开会员的话就没什么能够观看的片源。然后还要在付费会员的基础上开发出提前点播等功能。再有甚者,一个连载的电影,版权可能在多个视频平台,想要全部看完,还需要开多个影视会员。

这还不算完,虽然开通了会员,但是会员还有其他的各种限制,比如清晰度,比如能够登录的设备数量,如果超过了限制还有可能被封号。

二:携程等OTA平台

杀熟,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按照一般人的朴素理解,成为会员肯定要比非会员能够享受更多的福利。但是在某些平台上,不管是机票还是酒店,都会有各种机制,让你的会员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甚至会员付费要更多的情况。

三:随意修改会员规则和权益

会员规则的随意修改。似乎在很多平台上会员规则只是用来约束消费者的,而自己则可以随意把规则修改为对自己更加有利的。比如最近一号店的会员规则就修改了。把原本的权益+6元运费就可以 获得商品的规则修改为权益+49元商品才能包邮。

甚至离谱的是用拆分或者捆绑功能的形式,分别售卖会员,特别点名某办公软件。

四:滥用自动续费功能

会员自动续费是一个不错的功能,能够节省用户决策的时间。但是目前互联网产品基本上都是用首月极其低廉的价格来诱导用户打开自动续费,然后在次月自动扣费。(这里有个法规,不是很清楚,有懂的可以告诉我们一下。根据相关规则:自动扣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经营者在实施自动扣费前必须充分告知消费者。这个告知是每次扣费前告知,还是只要首次开通的时候告知?)

五:会员权益名存实亡

部分产品在收割过一段时间后,会降低原本的会员权益必中,转而进行运作另外的平台,然后重新收一次会员费。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一些小型互联网公司上面。

种种原因,现在国内很多的互联网会员产品,已经被玩坏。然后这些人还会厚颜无耻的问:为什么国内用户对于付费会员的接受程度不高。

其实用户不是无法接受付费,而是无法接受这种割韭菜的嘴脸。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operate/356561.html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5年10月24日 下午1:15
下一篇 2025年10月24日 下午3:07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