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陌生人社交用户规模达3.5亿,获得持续增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但安全问题仍然是焦点问题。作为陌生人社交市场的典型代表,陌陌的用户规模在进入2015年后增速已经有所放缓,但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对手。随着对面、微聚、比邻等相继在陌生人社交市场发力,中国陌生人社交市场格局仍存在较大变数,未来或将进入多头崛起的局面。
一、2015上半年中国陌生人社交应用市场发展解读
2015上半年中国陌生人社交市场最新动态
1、陌生人社交进入多头崛起 陌陌引领市场激战
中国陌生人社交应用数量与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作为陌生人社交市场的典型代表,陌陌的用户规模在进入2015年后增速已经有所放缓,但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对手。随着对面、微聚、比邻等相继在陌生人社交市场发力,中国陌生人社交市场格局仍存在较大变数,未来或将进入多头崛起的局面。
2、腾讯发力陌生人社交 主推陌生社交熟人化
2015年1月,手机QQ应用内推出附近的群、活动功能,此举被行业普遍解读为腾讯将发力陌生人社交。该新功能以用户共同兴趣作为出发点,建立基于兴趣点的陌生人社交。在引入大众点评、同程游、58同城等生活服务类站点,手机QQ的线下转化能力得到提升,也为QQ陌生人社交到熟人社交的转化做了充分的铺垫。
3、陌生人社交市场创新不断 发展潜力仍有待挖掘
以对面、微聚以及比邻等产品为代表的后期之秀在产品形态、功能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陌生人社交应用提供了基于网络虚拟关系的社交需求,让用户的生活交流体验、倾诉等需求得到满足。不管从人性需求、抑或是市场缺口来看,陌生人社交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陌生人社交用户规模达3.5亿,安全问题成焦点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止2015Q2,中国手机网民用户规模达6.57亿人,环比增长1.9%,增速有所放缓。



一段时间以来,由陌生人社交应用引发的一系列安全事件成为新闻关注焦点,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陌生人社交应用市场的发展,也反映出陌生人社交应用目前在信任、效率以及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包括身份认证、用户评价机制等功能被引入陌生人社交应用内,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二、2015上半年中国陌生人社交用户行为分析
手机网民渗透率过半,男性用户为主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止2015上半年,中国手机网民陌生人社交应用渗透率达到57.5%。在未使用陌生人社交应用原因分布中,陌生人社交虚假信息太多成为主要原因,占比43.8%,21.2%的用户认为网上结识朋友不真实。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中国陌生人社交市场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对于用户担忧的虚假信息、效率低下以及安全等问题,还需要陌生人社交服务提供商的不断创新与努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陌生人社交应用用户年龄分布方面,15-25岁用户占比超过60%。其中15-21岁的用户占比为36.3%,22-25岁的用户占比为28.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90后用户敢于尝鲜,乐于体验新鲜事物,对于陌生人社交需求更为旺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监测数据显示,陌生人社交应用用户在线时间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21点到凌晨1点间。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陌生人结识距离偏好方面,48.2%用户偏向认识附近(10km以内)的人,37.5%用户则偏好认识距离较远(10km以外)的人。在添加好友考虑原因方面,53.3%的用户源于对对方个人资料感兴趣而主动添加好友,21.4%的用户则因为对方头像或照片好看从而主动添加好友。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中国陌生人社交应用用户使用动机方面,39.3%的用户使用陌生人社交应用目的在于打发时间,28.6%的用户期望通过陌生人社交认识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而10.7%的用户则喜欢在陌生人社交应用内寻求陌生人社交的刺激感。




陌陌
特征:基于位置,浅兴趣,深社交
1、用户基数大,用户特性呈现多元化;
2、基于位置的弱关系建立,通过兴趣、群活动聚合转移线下强关系;
3、丰富用户社交场景维度,加入更多深社交功能,提升社交深度。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用户积累后,陌陌也一直在重塑其品牌认识与标签。此前,陌陌基于同城和附近的地理位置搜寻,通过群组活动,力图打通线上线下关系。依托与阿里巴巴和58同城的平台资源,陌陌逐渐融入了招聘、房产等本地生活服务。配合其自身的 “到店通”,其在移动营销业务上的实力逐渐扩充。摆脱弱社交,从而实现商业化,这将是未来陌陌持续崛起的重要决定因素。

对面
特征:娱乐为王、交流过程精细化
“对面”于2013年上线,上线两天进入App Store社交免费榜第2名。截止到2015年6月,注册用户数已经达3000万。基于视频直播、游戏、社交三合一模式,“对面”为陌生人社交关系养成打造了创新的互动方式。“对面”整合了房间秀场、游戏元素、社交互动,通过场景搭建,用户在其中交融汇通,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完成虚拟社交关系养成体系的构建。
“对面”基于陌生人社交人群的根本需求–“玩”,直接引入游戏作为切入点,从而帮助用户更迅速地建立起线上关系。在商业模式方面,“对面”通过围绕各种游戏互动打造的社交,也为其变现能力转化做了充分的铺垫。而能否更好地找到关于LBS搜寻、好友分享等陌生人社交特性与游戏的结合点,则是“对面”当前发展的关键。

对面在交友这一环节抛弃了此前依靠LBS定位的传统社交方式,而是糅合了诸多娱乐元素,包括线上K歌、抛绣球等方式,帮助用户在交友这一环节中迅速破冰。而在社交关系养成的过程中,对面则是为用户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借鉴实际社交中的关系养成过程,并充分结合了游戏的玩法,让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在娱乐中逐渐巩固。
微聚
特征:先约会后聊天
微聚以附近的约会和聚会作为兴趣切入点,以此推动用户从线上到线下的关系转化。
微聚引入虚拟物品互动的方式,通过付费获得虚拟物品、以及赠送等功能,为陌生人之间的交流提供切入点,同时在付费后的功能区别也解决身份识别问题。当前虚拟物品互动已成为微聚的主要收入来源。
通过把约会前置化,微聚有效提高了陌生人社交用户在线上线下关系的转化效率。但这并未为其在与线下业务结合上得到应用的优势。在变现能力的竞争上,依赖虚拟物品的购买不足以让微聚在创新性、差异性上取得市场的领先。
四、2015年中国陌生人社交应用发展趋势探索
1、加强技术创新,强调精确匹配
陌生人社交应用在推荐方面,精准的匹配算法与数据模型等对于提升用户活跃度,增强粘性与提升效率都有积极作用。无论是基于LBS地理位置定位、抑或是用户的兴趣爱好,在好友搜寻以及推荐上,除了技术方面的强硬,匹配算法上也应有更高的精准度。
2、重视用户和市场定位
除了在技术上的改进,陌生人社交应用也在寻求市场差异化定位,来面对市场的竞争。对面使游戏融合陌生人社交特性,创新性地推出娱乐化会友主题;而微聚则以发起聚餐、旅游等聚会活动为切入口。如何找准用户和市场定位方向,也是各大陌生人社交应用持续生存能力的基础。
3、积极探索陌生人长期发展新模式
基于浅关系社交形成的关系网络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而浅关系的深度化或者陌生人熟人化有可能将成为陌生人社交未来发展以及转型的路线。另外,利用熟人中的弱关系链原理打造陌生人约会社交,实现陌生人社交应用内O2O闭环等,同样也可能是行业创新突破点所在。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news/2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