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张景胜 会客创始人
来源 | 以太A+社达人分享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从《0到1,开启+互联网的秘密》,各位其实在自己的企业中应该多少都用过一些互联网的运营手段,例如:
- 通过百度关健词引流进行推广;
- 通过第三方的平台,比如入驻天猫、入驻美团等方式实现产品的推广
- 通过微信公众号运营发布文章传播内容,吸引新的粉丝关注;
- 通过微信群或者是QQ群获得流量。
然而用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后,却发现实际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降低成本或是提升收益的预期。这是因为以上几种常见的方式都只是互联网运营的具体某个手段,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方法,而只有成体系的运营,才能产生明确的效果。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可以帮助大家在互联网运营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企业互联网运营的核心痛点—
绝大部分企业现有的运营模型都是倒金字塔类型,越往下越小。
金字塔最上层是企业需要大面积进行引流,让自己的品牌尽可能多的被用户知道。第二层是在引流的过程中沉积下来一部分对产品和企业感兴趣的用户,存留并与企业产生某种关联。第三层是最后的成交,也就是企业最终需要看到的效益。
一、在这个模型中企业往往面临以下三个痛点
1/流量
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引流的成本越来越高,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大,但是如果没有投入就很难获得流量。
2/数据
数据问题是决定互联网运营能否成功的核心,数据的作用就是让这个倒金字塔的斜率变得更小,转化率变得更高。然而一部分传统企业家缺乏相应意识,企业因为缺少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对于用户的了解不够,导致转化率极低,最终收益减少。
3/人才
即使大型企业有资金实力引入人才,也可能没有产出满意的结果。
二、这些痛点的根源是什么?
1/ 流量
拥有自有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需要面向用户,所以才有众多互联网运营的需求。此类企业可接触到用户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线上接触及线下接触。
线上用户接触的方式及相应痛点:
1) 通过第三方平台接触到用户。
因为没有自有平台,只能通过百度、京东、天猫或者美团等第三方做推广,其实是将企业自有品牌的流量导给了第三方平台,为第三方平台带来了新的用户。但同时又要对第三方平台付费买流量导入用户,这就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买进来的流量如果没有转化成企业的自有流量,企业将一直处于恶性循环,成本无法降低。
2)企业自建平台
企业通过自建商务平台或互动平台,可以有效减少自有流量的流失。但是自建平台需要投入较多人力和资金,且自建平台时技术研发容易出现大量问题,企业很难应付。
3)企业自媒体和社交营销。
企业自媒体和社交营销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效果,但是随着互联网内容的逐渐丰富,社交型的新媒体传播影响越来越小,不确定因素却越来越多,企业很难通过新媒体带来稳定的客流。
4)广告与活动。
需要投入较多成本的广告与活动,虽然兼顾了线上和线下,然而无法保持稳定的流量,投入和活动结束流量立刻大幅减少。
线下用户的接触方式及相应痛点:
1)会员网络。
会员网络的问题是容易沉积大量不活跃的会员数据。会员感受不到企业的存在产生流失,同时企业方面只能得到一些不活跃的会员数据,远远达不到产品复购和会员转化的目标。
2)经销商及加盟授权。
经销商及加盟授权的问题是存在渠道、资源的竞争,如果没有一套好的系统支撑,无论在品牌还是在流量上,都无法形成1+1大于2的情况。
3)企业自建网络及门店。
房租、人力投入越来越高,线下商品价格逐渐上涨,用户可能在线下门店看好商品后直接在网上成交。企业一般将自有线下流量转成线上的能力偏弱,企业投入虽然增多,用户数量却越来越少,最终导致收益降低。
2/ 数据
1)获取数据的手段少。
因为缺少专业人士,企业不知道如何获取更多的数据,导致本该留存的大量数据缺失。
例如一场线下活动的签到环节,签到表本身可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用户信息,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和运营,签到表也只是一张没有什么帮助的无效用户数据。
2)整理数据的能力低
企业虽然获取到了用户数据,但是没有能力把数据进行统一的整理。对于企业的用户体系而言,如果没有一套唯一的用户体系,会导致后续无法针对用户体系、用户的行为进行标签化和深入的行为分析。
例如,同一个用户,通过京东、百度、或者其他不同平台进入企业产生了购买行为,但是企业没有能力甄别并进行统一标识,就无法对该用户提供更深入的服务。
3/ 人才
1)无法建立完整的互联网运营团队
一个完整的互联网运营团队首先需要产品人员,包括需求分析人员、架构师等;其次是研发人员,包括服务器端、客户端、页面端,还有前端等;第三需要测试人员;最后是产品上线以后的相关运营人员,包括内容运营或者是用户策略运营。
这样一整套完整的团队对于一个中小企业而言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2)既懂业务又懂互联网运营的人才欠缺
企业+互联网运营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拥有既懂业务又懂互联网运营的人才却非常欠缺。
传统企业或者有线下资源的企业,员工虽然懂业务,但是不懂互联网运营,所以缺少转化能力;懂互联网运营的人,大多没有做过企业的传统业务,缺乏对传统业务的了解。
企业即使招到既懂业务又懂互联网运营的员工,但是往往因为企业将互联网运营定位为线下业务的辅助手段,员工在企业的存在感是受限,非常容易流失。
本文转载于以太A+社达人分享,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