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脱颖而出的三种核心竞争力

我们大都普通人家出身,对于渴望成功的大众而言,很不幸的一点是,影响人生成就的关键三点:人脉、资源、资金,这些基本上属于与生俱来的;但,值得庆幸的一点是,现在或者未来,终将是脑力与学识统治的天下,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有更大的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

但请警惕公平,公平也意味着更为残酷的竞争:所有的资源更为透明,所有的方法都不受限的。这产生了智力层面的马太效应:有学识的人更擅于应用自身的学识优势进一步强化学习力;这也让人更容易迷失方向:迷茫的人更贱陷入娱乐中麻醉自己进一步迷茫(这侧面解释了近年娱乐行业的繁荣)。

如果说依赖人脉、资源、资金获得成功的权重正在不断下降(近年垄断国企的衰退就可窥探一二),那么,对于靠才智获得成功的社会,影响自身成就的最大三个因素是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深入思考。

苦思冥想良久,我初步归纳为三个因素:你的思维方法、你获取的资讯、你自身的技能(*注:笔者定义的技能包括你对人脉、资源的驾驭能力)。

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技能决定你的身价,方法论是影响你的技能、资讯是否优质的关键,而资讯又反过来让你不断优化自身的方法论及技能

未来脱颖而出的三种核心竞争力

我把这三个因素看成是个人竞争力最重要的三种库:思维方法论库、资讯库、技能库。

下面分享下我近几年来这三个仓库的一些更新,抛砖引玉,希望能为朋友们带来一些灵感,突破迷茫,加速成长。

一、思维方法论库

近年来我更新的思维方法有:

1.随性学习随性成长 -> 有意识的让自我进化

现代社会很残酷,如果我们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依然停留在以往的低效模式中,终将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属于意识层面的问题,而意识形态往往与智力无关

我们目前所掌握的一切都绝对会有更高效的替代方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拥抱变化,有意识的更新自己的三大库。

顺带提一下,大自然的生物大部分是通过进化来适应环境,而我们人的生命周期相比其他绝大部分物种都非常长,故此,我们更应该在一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地进化

我自己总结的进化式成长,我认为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有意识的让自我进化。

Tip:即随时准备刻意的更新自身的方法论、信息库、技能库。

2.精准预测 -> 黑天鹅(反脆弱)理论

以往我做的任何决策(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事项),总是过于在意达成目标的成功率,一旦预估到成功率不高,往往就通盘放弃。例如,跨行转岗跳槽、或者执行一项自认为不擅长的任务时。结果就是错失了不少机会。

事实上,人生许多事情的复杂度岂是几个常量或者一些简单变量的评估就可以预估出来的?任何事情,只要去做,成功率就是50%,不去做,永远都是0。

目前我所领悟到的黑天鹅(反脆弱)思想,为我日常决策带来的最大帮助是:不断地把精力投入到能够引发正面黑天鹅的事件上,就像产品更新迭代一般。例如,多体验一些新兴行业新兴产品;回避需要投入精力多而可能引发负面黑天鹅的事情上,例如为了一些小利益而背信弃义。

Tip:正面黑天鹅事件即是指能让你的人生产生正面质变的事件,例如面试进入一家即将腾飞的公司,或者突然找到某种极具商业价值的新的解决方案。顺着这种思路多思考我们周边还有哪些正面黑天鹅。当然,别跟我说彩票。

3.唯效率优先 -> 唯成效优先(从时间管理到成效管理)

决定你工作成果的因素不是你投入的时间,而是每项工作的“关键灵感”的质量。

例如编写程序的核心算法、写一篇广告文案的触动心扉的语句、产品设计的核心功能……以上问题,都有无数的可选方案,但高分与否的关键往往取决于灵感的质量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更新以往将时间单纯投入到具体的任务项上改成将时间投入到“更好的激发”你的灵感的事项上。

例如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没有眉目时,往往会去图书馆(家里离图书馆近)随意翻阅一些无关书籍、或者进行一次长跑、看场电影、玩会游戏,甚至早早入睡,躺在床上让意识随意流动。

总之,怎样能最好的激发你的灵感就怎么来,哪怕是为此买一张特别好的沙发(又有好理由更新你的家居了吧)。

基本上我职场的一些拿得出手的项目的关键灵感都是这样得到的。

4.个人短木桶效应 -> 99%精力投入到你的强项

这一点其实不算是自己近年来更新的思维意识,只是直到今天依然许多人坚持要花大把精力投入到底板上,特别是职场上的一些领导,误人不浅。

个人认为,除非是那种随地吐痰级别的陋习,不然,极度建议将精力投入到自己拔尖的领域。每个物种都靠它自身的优势得以在自然界的竞争中存活,难道我们人类不应该效仿么?

5.把更优质的思维、技巧固化为习惯

许多朋友可能会问,每次学习到新的东西,总是容易遗忘,然后回归旧习。

其实这是人之常情,就好比小时候培养刷牙的习惯,前期是刻意,后来就习惯了。

二、获取更优质信息的资讯库

要做好这项任务,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每隔一段时间质疑下你精力开销最大的内容渠道,审视下是否从中学到了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花上一两个小时用心更新下你的资讯渠道绝对是件高性价比的事儿

多关注能持续获取高质量文章的渠道或者个人,不在多,而在精。

最浪费时间的莫过于内容输出频繁但高质量密度太差的渠道。最要命的是大众热捧的内容渠道往往都是八卦及段子文、鸡汤文云集的地方。

简单分享下我自身近期精力开销比较大的几个资讯渠道(排名不分先后):

逻辑思维:尽管偶有争议,但逻辑思维总是能给我一些灵感,对我这种重视灵感胜过重视技能的人,这便已经足够了,其他的,who cares?

领教工坊:这个公众号的群体主要是面向价值创造型企业的企业家,但文章内容都很精致,价值含量高。

知乎:尽管随着知乎的进一步推广,内容也愈发水化了,但目前在国内的知识型平台中,知乎依然是无可取代的,不过现在在知乎上为了性价比的获取高质量内容,对搜索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

此外还有36氪,内容调整后质量也有所上升,其他如虎嗅、商业评论、彭博商业周刊、商业价值,以及一些自媒体等。

三、技能(工作方式、技巧)库

1.研发-> IT咨询->运营推广

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刚毕业时我也是一名萌萌哒的程序猿,研发同事普遍都挺好相处。不过渐渐我发觉研发与我的匹配度并不高,后来我认为IT咨询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转岗目标,为此我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方案创作以及讲演能力。

后来,我发觉互联网产品、运营离我个人的特质更近,于是我又再一次进行转型。目前来看,每次的转型都还算是比较正确的。难道这些都是偶然?对照一下文章前面提到的方法论库,我无意识中应用了我前面提到的方法论库中的第1、2、3、4的原则。

只要方法对,我们大脑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我认为绝大部分的技能都不是瓶颈,唯一的瓶颈就是你想要逃避时的借口。

2.并行运作,让大脑更高效

很多学霸可能在学生时代时就已经领悟到,在一个时间段内同时学习多门学科比单独主攻一科往往更高效。

可惜这个方法大部分人没有把它搬迁到职场。

以往我写方案时,就一个下午专注写某个方案,遇到瓶颈或者大脑突然涌出其他与此方案毫无关联的灵感时,往往是刻意压制,继续纠结的写文案。这不仅让“写文案”变成了一件了无生趣的事儿,又错过了很多转瞬即逝的好想法。

后来我尝试同一时间同时做几项关联度不高的事情

例如此时,我同时在写两篇文章,除了本文之外,还在写一篇互联网运营管理方面的文章。哪怕是在写一篇文章,我现在也不向以前一样,乖乖从头写到尾,而是先把文章脉络提纲梳理好之后,来回穿插的写,哪个部分更有灵感就优先先哪里。

当然,这种方式也许适合我这类人的大(san)脑(xin)运(liang)作(yi),未必适合所有人,关键是你要用心琢磨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工作方式

3.跨界借鉴,移植改造

例如,看经济学的时候,可能会了解到“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市场决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个思想,还适用于哪些地方?

我认为,它还可以移植到个人成长上:

个人成长的关键就是个人精力的最优化配置;

它也可以移植到互联网运营管理上:

公司运营成败的关键就是运营资源的优化配置

别小看这两句话,对于毫无方向感的时候,这两句话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例如,在运营管理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该考虑量化有哪些运营资源,并主动去识别运营渠道的优劣,会主动甄别哪些属于重点资源,哪些属于锦上添花,以此制定更加合理的运营策略等等。

有关跨界借鉴的空间非常广阔,我以前甚至看一本有关戏剧写作的书籍时,都能把其中的技巧应用于产品发布会的讲演中。

蓝海战略》中也提到了非常多的跨界借鉴案例,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查阅下相关的思想。

由于时间关系,个人“三大库”的一些更新暂时写到这里,后续有新的想法会继续更新。

文章的末尾,最后补充一点:

个人认为,一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人,要想获得成功,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事情,要么不做,但一旦下定决心要做,请务必全力以赴,这无关事项大小,这也无关成功率,这仅与卓越有关。

共勉。

作者:李少加

贤者有三责:为他人时间负责、为他人心智负责、为他人情趣负责

微信公众号:少加点班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直播间运营全方位解析:从曝光到转化再到绩效管理(0)
  2. 2023:  品牌方必看!现在入局B站还来得及么?(0)
  3. 2023:  想做B站up主,还有多少机会?(0)
  4. 2023:  B站迈入新生态,品牌方该如何应对?(0)
  5. 2023:  品牌该如何选择优质UP主,找UP主做投放呢?(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zha/65035.html

(0)
爱运营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6年6月12日
下一篇 2016年6月12日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