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5步构建1个真正的社群?

社群“就像是营销界的小鲜肉,出现一个社群就一拥而上,但是那些真的都能被称为”社群“吗?很多人对于社群的第一反应就是”有同样标签的一群人“”在一起做一件事的一群人“等。但是给自己标签为”吃货“的人千千万万,他们全属于一个社群吗?一起乘坐11路的人在同一时间都有”乘11路车“的行为,他们是一个社群吗?一堆人天天聚在一起就叫社群吗?其实这些都不是“社群”,但是可以作为1个社群的发端,要形成1个社群还需要如下5个要素。
 
1同好(Interest)
 

如何5步构建1个真正的社群?

社群构成的第一要素——同好(Interest),它决定了社群的成立。
 
所谓“同好”,是对某种事物的共同认可或行为。
 
可以基于某一个产品,比如苹果手机、锤子手机、小米手机。
 
可以基于某一种行为,比如爱阅读的读书交流会、
 
可以基于某一种标签,比如星座、某明星的粉丝、PPTer。
 
可以基于某一种空间,比如某生活小区的业主群。
 
可以基于某一种情感,比如老乡会、校友群、班级群。
 
可以基于某一类三观,比如“有种、有趣、有料”的罗辑思维
 
2结构(Structure)

如何5步构建1个真正的社群?

社群构成的第二要素——结构(Structure),它决定了社群的存活。
 
很多社群为什么很快走向沉寂,是因为最初就没有对社群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规划,这个结构包括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这四个组成结构做的越好,社群活的越长。
 
组成成员:发现、号召起那些有“同好”的人抱团形成金字塔或者环形结构。最初的一批成员会对以后的社群产生巨大影响;
 
交流平台:找到人之后,要有一个聚集地作为日常交流的大本营,目前常见的有QQ、微信、YY等;
 
加入原则:有了元老成员,也建好了平台,慢慢会有更多的人慕名而来,那么就得设有一定的筛选机制作为门槛,一来保证质量,二来会让加入者由于加入不易而格外珍惜这个社群;
 
管理规范:人越来越多,就必须有管理,不然大量的广告与灌水让很多人选择了屏蔽。所以一要设立管理员,二要不断完善群规。
 
 
3输出(Output)
 

如何5步构建1个真正的社群?

社群构成的第三要素——输出(Output),它决定了社群的价值。
 
所有的社群在成立之初都有一定的活跃度,但若不能持续提供价值,群慢慢的活跃度下降,大多沦为广告群。没有足够价值的社群迟早会成为“鸡肋”, 群主和群员就会选择退群或者解散群。也有一些人会再去加入一个新的“好”群或选择创建一个新群。
 
还有一种情况是群员也不退群,继续留在这个群里,他会看一看这个群能不能给他带来价值,如果观察一段时间以后,这个群完全不能给他带来想要的东西,他就会在这个里面捣乱(发一通广告信息),因为他已经不在乎会不会被踢出这个群,发一些广告也许还能拿回一点沉淀的时间成本。
 
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出现,好的社群一定要能给群员提供稳定的服务输出,这才是群员加入该群留在该群的价值
 
另外,“输出”还要衡量群员的输出成果,全员开花才是社群,如果仅仅一枝独秀,那还是走的粉丝经济路线。
 
4运营(Operate)
 

如何5步构建1个真正的社群?

社群构成的第四要素——运营(Operate),它决定了社群的寿命。
 
不经过运营管理的社群很难有比较长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从始至终通过运营要建立“四感”:
 
仪式感。比如加入要通过申请、入群要接受群规、行为要接受奖惩等,以此保证社群规范。
 
参与感。比如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分享等,以此保证群内有话说、有事做、有收获的社群质量。
 
组织感。比如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战斗力。
 
归属感。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等、以此保证社群凝聚力。
 
 
5复制(Copy)
 

如何5步构建1个真正的社群?

由于社群的核心是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那么社群过大,情感分裂的可能性就越大,能够做到规模巨大还能情感趋同,好像只有宗教了。
 
一个社群想能够复制多个平行社群会形成巨大的规模,在真正做出此举之前,请先回答三个问题:
 
问题1:是否已经构建好自组织?要考虑是否具备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能过于围绕中心展开,但也不能完全缺乏组织。
 
问题2:是否已经组建了核心群?要有自己一定量的核心小伙伴,他们可以作为社群的种子用户加入,引导社群往良性的方向发展。
 
问题3:是否已经形成了亚文化?要形成一种群体沟通的亚文化,比如大家聊天的语气,表情是否风格一致?这都是社群生命力的核心。
 
思考:
 
1不是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微信群或QQ群)就叫社群。
 
有的人叫来嘉宾分享,大家除了为了嘉宾而在一个群,除此之外并没有更多共同的连接。这些群最后的结局,要么沦为放广告的天堂,要么就慢慢死掉,不会再有更多的回报。
 
笔者在之前就走过这样的弯路,刚开始前几期还有人积极参与分享,但是一次、两次、三次做了这种分享以后,很多人就发现一个问题了,然并卵,听了一百场分享,自己还是个屌丝,如果一个人经常参与这种分享,却发现没有实质性改变,他很快对这种分享就失去了长期坚持的动力,最后群就慢慢变成一个死群。我还在这个群,现在这个群已经彻底沦为发广告的天堂了。
 
所以我现在并不认为这种把粉丝聚集在一起就叫社群。而且互联网变化很快,很快又会出现一个新的玩法,如果把大家聚在一个群里,没有更好的价值链接,大家很快会跑过去追新的玩法。
 
实际上我现在更认为社群像是俱乐部,一个圈子。这个圈子里,大家各有各的能量,形成势能落差,可以互补,这才是社群的结构。比如企业家俱乐部等。
 
2社群是有生命周期的,在运营社群之前,就应该设计1个在社群生命周期结束前就能完成营销的产品,并在社群生命周期内完成商业价值的挖掘。
 
网上社群组织活动不能仅仅是聊天发红包,这叫闲得蛋疼扎堆自嗨。
 
社群运营最终走向,是要从社群里挖掘商业价值,就是考虑如何利用流量变现。所以要提前设计好,有什么产品能够把流量收过来?这才叫有运营的思维。
 
当设计1个满足粉丝长期需求的产品,我们就有了与目标受众产生连接的产品,就可以产品为纽带,和我们的粉丝(肯付费来的才是真正的粉丝)在一起建设真正的“社群”。
 
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围绕品牌,设计1些品牌化的线上线下活动和粉丝们一起玩儿。
 
当一群人买了同样的服务或者产品,又有了围绕品牌化的活动可以参与,就有话题聊,聊起来就扩散开了,这就是传播。而这样的社群,才是值得得我们花钱花精力维护的。
 
3社群里面的群员要产生多维度交叉联系,链接越多,关系越强。
 
线上的交叉联系
 
你跟群里的的很多小伙伴微博互相关注了,QQ号关注了,个人微信号关注了,你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他们也关注你的微信公众号,那运营者和粉丝在连接上早就不是一个纬度了。这是线上的交叉联系
线下的交叉联系
 
网友聊到深处,必须约一发,社群也一样。
 
人是群居动物,社交是天然属性,社群有了线下交集,生命力更强。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和粉丝们一起定期线上活动,定期一起线下分享交流回顾,这样的群会不会更生机勃勃。
 
本文作者:半研墨,出自读书(秋叶的《社群营销》)笔记与思考总结,作者授权鸟哥笔记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4:  【人之初奶粉】品牌如何出圈?小红书种草笔记进阶指南(0)
  2. 2024:  2023小红书《星想事成计划》品牌明星营销策划方案(0)
  3. 2024:  2023年小红书服饰潮流行业电商直播广告营销指南(0)
  4. 2024:  2023小红书《我就要这样过夏天》招商通案(0)
  5. 2024:  长沙银行员工自爆工资收入,产品技术岗总包30万(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social/45752.html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6年2月19日 下午3:09
下一篇 2016年2月19日 下午3:11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