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 需求落地最后一公里

课后分享

今天的课后题是:你在以往需求落地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坑?再来一次的话,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欢迎你在留言 区与大家分享;关于产品你还有哪些问题,也欢迎向腾讯产品专家提问,主讲老师将回复你的问题。

你好,欢迎来到腾讯大学出品的《腾讯产品18讲》。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产品需求设计的基本原则,产品经理需要面向用户实际的使用场景,弄清楚我们正在解决什么用 户,在什么地方,遇到的什么问题,并建立从基础到高级的需求模型,优先保障可用性,不断优化体验,之后再扩展 更多用户群,放大影响力,实现业务生态布局,从基础到高级依次向上满足。

今天这一讲,我们将继续讨论,这些对用户有价值的需求,应该怎么落地,以及如何检验这些需求满足了设计的初 衷。

品质决定资源投入——用流程机制为长周期产品的落地保驾护航。

首先,我们来看长周期产品。用一句话总结:品质决定资源投入——用流程机制为长周期产品的落地保驾护航。

互动娱乐事业群(简称IEG)作为腾讯最成功的BG之一,陆续推出过许多用户喜闻乐见的产品,并且多数产品都能保 持较高的质量水准。这背后有什么诀窍吗?通过什么办法,能让产品品质都实现80分以上呢?Gate Review(简称 GR)评审,就是IEG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法。

GR是一套产品制作立项的评审帮助流程,由各方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们,在产品研发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评审点,全方 位给予项目组各方面的指导。GR评审从最初的创意到产品正式对外发布,一共分为5个步骤,从GR1到GR5,只有通 过每一轮GR评审的产品,才可以进入到下个阶段,并获得匹配的资源投入。GR作为制度和流程的保障,为IEG的项目 保驾护航,合理分配资源,并可以把一些明显劣质、不适合的产品从流程中剔除掉,从而缔造精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GR评审的流程:

1、GR1又叫Concept(概念)阶段,团队在这个阶段需要筛选和提炼产品的核心概念,同时,需要关注市场分析、用 户定位、用户体验和产品风险等方面。这一轮评审的目的是:产品创意符合当前形势,并能使组织在可预见的未来, 获得进一步的(或可持续的)成功。如果GR1顺利通过,将组建项目核心小组,启动筹备工作。

2、GR2的关键词是 Prototype(原型),项目筹备小组在此阶段需要开发产品原型,验证技术风险,通过真实的美术 资源确立美术风格,同时确立产品特性优先级,确定项目计划和资源计划。这一轮评审关键,是判断在GR1的基础上 所开发的产品雏形,是否符合预期,同时由各领域专家对项目的策划、美术、程序、计划等各方面进行深度诊断和分 析,给出专家意见。如果GR2顺利通过,意味着项目立项,将由HR发文,正式成立项目组。

3、项目组在GR3评审前,需要完成可验证核心玩法的试玩版本。试玩版本需要体现产品核心概念,并达到面向市场的 品质;完成量产工具和制作流程的准备;细化项目计划、资源计划,刷新后续工作量和CP计划。如果GR3通过,BG将 投入资源开始大规模量产。需要关注的是,产品立项和开始大规模量产属于IEG的重大业务决策,为了避免投入较多资 源后再推倒重来的情况发生,需要及早确认和验证技术风险,确保直接关系到产品核心特色、玩法亮点的开发目标能 被顺利达成。

4、接下来,将投入大量项目资源进行量产。项目组在此阶段要完成产品的全部开发,并逐步开启封测,通过用户反 馈,验证和打磨产品品质。如果GR4通过,进入Beta阶段,决定项目可以开启内测。

5、Beta阶段:项目组在此阶段进行反复内测,验证和打磨产品品质,进行上市前的最后Check。团队每月对产品运营 数据指标进行评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内测后,项目组才可以申请进行GR5。GR5要看产品的各项数据,特别是有效 留存,将直接决定产品的定级,也决定了产品能获得的各项资源。如果GR5通过,意味着项目终于可以正式对外发 布,开启公测。

可是等这些都做完了,是不是市场机会也错过了…

腾讯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在接受《腾讯月刊》采访时说过:“我们观察过所有的项目,发现最浪费的时间是来回折腾。 为什么大量的项目花了很长时间,甚至三年五年?如果一个项目的开发时间超过了四年、五年,一定是在中间改变了 它的方向,就是做到一半觉得不行,这个方向看来是不对的,或者这个功能当初想得很好,但是发现技术上是不能实 现的,或者其实和其它的功能是有冲突、有矛盾的,没法做下去了,或者市场已经变了……最大的浪费是在这个点上。 所以,事先我们要求一定要先把文档写好,你的Concept(概念)是怎样的,你要做一个Prototype(原型)出来,你 的原型能够验证你的Concept(概念),你要做好最核心的Feature(特性),能够确保这些Feature技术上可实现, 拿出来也很好玩,我们才允许你做全面铺开的产品,看起来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这样真的是减少了你后面反复的 时间。我们最怕的就是你拉了一百个人,做了一年之后发现这个功能看起来是有问题的,我们需要推掉重新来做,这 是最浪费时间的。看起来是前面浪费了很多时间,但这是为了后面不浪费时间,风险降低太多了,这点时间是值得 的。”

随着移动客户端APP、H5、小程序等产品新形态的涌现,IEG也推出了更加轻量化的流程规范,以匹配和适应新的产品 形态,但在它们背后,把控方向、控制资源投入以及预防风险的指导思想,始终是没有变的。产品评审流程的所有努 力,都是为了让“产品品质决定资源投入”这一原则深入人心,通过流程机制,倒逼团队更有动力打造精品、为用户 创造价值。

短周期产品:在不断试错中验证对用户的猜想

我们讨论了对于长周期产品,可以通过阶段性的评审把关,减少执行落地过程中的风险。那么对于短周期,或者已经 发布上线正在迭代优化中的产品,对应的需求应该怎么落地,以及如何检验我们所实现的需求,都满足了设计的初衷 呢?

用一句话回答:在不断试错中验证对用户的猜想。具体如何试错,这门课的第4讲《不断试错,校正需求》给出的四条 秘方,同样适用于这里,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下。

第一条秘方:引导发声。

产品策划之初,我们需要聆听用户心声;产品上线之后,我们更需要获取用户使用后的反馈,来验证曾经的想法,或 者发现新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创造足够多的渠道和通路,让用户更愿意、更简单地发声。

比如,在产品之外,组织用户群进行自由交流。

推荐大家使用1对1、或者3-5人的小群方式与用户交流,人少,沟通可以比较深入,也因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用户会 更自然地吐露自己的心声。“听其言,观其行”,除了听用户怎么说,产品经理也可以邀请用户参加线下的体验活 动,现场观察真实的用户实际上是怎样使用产品,还可以使用眼动仪等专业设备来监测是什么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 用户在什么地方停留时间比较久,又在什么地方感到困惑,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发现。

又比如,在产品之内,设计契合用户场景的发声通路。

在产品中规划用户反馈意见的入口,应该是大家普遍的常识。但常常被忽略的是,在用户受阻场景中设计适合的发声 通道,比如在用户播放视频卡顿时,能出现播放异常反馈的入口,此时系统可以收集用户的网络环境、观看内容、故 障时间等,为故障判断做一定的参考;又比如在外卖订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催单」功能的设计,当用户等待时 间过久,已经超出等待耐心时,可以让用户非常方便地表达诉求。这一类型的用户反馈,融入到细节的产品设计中, 既能让我们更容易定位问题,又可以在用户受阻路径中,帮助用户缓解和发泄受挫情绪。

第二条秘方:灰度策略。

灰度策略往往应用于新产品或新功能的尝试。通过向不同数量级的用户逐步开放,在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反馈和行为数 据,来优化调整产品细节。

灰度策略一般有三种方式,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1. 随机灰度。一般在发布适合全局用户的新功能或新特性时使用,也就是在全局用户中随机测试一批用户来观察效 果。

2. 定向灰度。它适用于在产品中根据细分群体去发布的一些新功能。就像前面课中讲到的QQ厘米秀的案例,就是巧妙 地对目标用户群进行灰度,从而推广创新产品。

3. 邀请灰度。它通常适用于一款新产品的诞生,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交或社区属性。一方面,能在产品诞生之初,更加 聚焦于典型的种子用户群体;同时,还通过邀请码的方式,让用户形成自传播,为产品带来自增流量和口碑效应。

第三条秘方:善用实验

通过A/B Test实验,可以同时对不同的图片、标题、按钮、样式,甚至不同的业务分支逻辑等进行不断尝试,找到最 优解,通过数据驱动产品,帮助我们降低验证成本,快速达成共识,提升创新效率。

第四条秘方:关注异常

异常,意味着问题或机遇。对产品中的异常表现和异常数据,产品经理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敏感度,它往往能够成为帮 助我们挖掘新需求的起点。

腾讯视频的产品经理就曾经发现一些不正常的播放数据,比如有些视频的播放完成度居然超过百分之一百,仔细分析 后才发现,绝大部分来自于动画片等少儿品类,原来是小朋友对一个内容喜欢重复观看;于是,团队针对少儿内容, 做了循环播放功能,方便家长为孩子进行设置,更好地满足小朋友的需求。

13 | 需求落地最后一公里

腾讯敏捷开发的目标,在于快速验证我们对于用户的猜想,不论是灰度、实验还是关注异常,这里共同的前提,是需 要保障关键数据的收集,在符合相关法规及保护好用户隐私的基础上,增加用户行为的监控埋点。用户所做的,往往 比他所说的,更能代表他的真实想法,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步骤,来分析他们的实际想法,不断打磨和完善我们 的产品。

需求落地最后一公里

讲完了长周期产品和短周期产品,在需求落地方面的注意事项。最后,我们聊聊在需求落地的过程中,除了要有流程 机制和方向性的保障,以及不断迭代的意识来验证和打磨需求外,在需求真正发布前,还有哪些准备工作需要做呢?

首先,要做好产品层面的准备,确保功能实现符合预期,并且没有明显影响用户体验的Bug。作为每天都有数亿用户 使用的产品,QQ在每次版本灰度之前,会组织一个Show Case体验会。在这个会上,QQ团队的GM(总经理)、总 监,还有产品、设计、开发、测试等同事会一起来体验新功能,看新功能有没有一些特别的体验问题、可用性问题。 同时,在发布之前,QQ会有各个角色的check list,由各个负责人进行最后的检查:产品经理确认是否都已经体验完 毕,开发人员确认代码Review是否都已经OK,测试人员确认是否还有严重Bug,设计负责人进行UI视觉的走查。当这 些检查全都结束,电子流走完了之后,QQ的新版本才会开始灰度发布。

其次,要做好技术层面的准备,做好性能和压力测试,根据新版本发布后可能的用户访问量、交易量,做好系统容量 评估,及时对服务器、带宽进行扩容,避免热情涌入的用户把系统压垮。

再次,要做好数据的准备,避免因为前端上报或后端统计报表的缺失,无法及时监控产品发布后的数据表现,给运营 和后续的优化造成被动局面。

最后,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要做好运营和传播方面的准备,需求发布前,准备好相关的公告及用户指引,提前与客 服、PR等同事沟通对齐新需求的内容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输出话术和FAQ提前应对,并在发布后密切关注用户的反 馈,以及各种媒体评论,避免用户投诉和舆论带来的风险。

总结

这一讲,我们分享的是需求应该怎样落地,以及如何检验我们实现的需求,是否满足设计的初衷。归纳起来,主要有 这么几个观点:

首先,对于长周期的产品,可以通过评审流程机制和阶段性的资源投入,降低来自产品方向调整和技术实现方面的风 险,避免来回折腾。

其次,对于短周期和迭代优化阶段的产品,需要关注用户反馈和系统异常,并通过灰度和实验,来验证我们对于用户 的猜想,不断打磨和完善体验。

最后,在需求正式发布前,要在产品、技术、数据、运营和传播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因一时疏忽,造成团队的 努力“一夜回到解放前”。

今天这一讲,虽然标题是《需求落地最后一公里》,但其实,我们一直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真正的最后一公里。产 品经理需要永远保持如履薄冰和求真务实的心态,把控节奏、把控质量、不断校正和还原用户真正的需求,在被用户 真正买账之前,在获得用户真正的认可之前,永远都是最后一公里。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荣耀自带笔记如何导到小米手机上(0)
  2. 2023:  ChatGPT编造假新闻,百家号非法获利!(0)
  3. 2023:  你提问的方式,决定了你的管理层次(0)
  4. 2023:  电脑事件提醒如何关闭广告(0)
  5. 2023:  看哔哩哔哩直播,B站直播带货商品数据怎么看?(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pm/246381.html

(1)
爱运营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1年5月8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8日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