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互联网+”战略的驱动下,商务部推出《“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提出六项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即为“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造工业品和生活用品下乡及农产品进城的便利渠道,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农村电商环境。”从长远目标来看,发展农村网购消费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振农村经济,普惠农村居民;但是,在短时期内,农村地区发展网购消费存在市场空间有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村服务站选择性下沉等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网购消费任重道远。
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留守人群以老人和孩子为主,网购消费需求有限。CNNIC《第3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30.1%,相差34.1个百分点。互联网普及率较低是阻碍农村居民直接进行网购消费的原因之一。此外,农村地区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比例较高,留守人群多为老人和孩子,很少会找人网上代购。农村老人由于生活相对单调、文化较为封闭,消费理念与城镇老人相差较大,网购需求有限。农村孩子虽然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是家长通常控制其资金来源,网购需求受限。
农村地区物流体系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突破物流瓶颈仍需循序渐进。电商企业的物流辐射能力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农村地区逐级递减,物流配送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网购消费的一大瓶颈,很多有网购需求的农村网民因普通快递无法送达,EMS费用较高而放弃网购。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较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需求太分散而且波动性较大,非平原地区运输难度大,物流配送车辆返程空驶率较高导致。因此,农村地区构建物流配送体系成本高过城市数倍,发展农村物流需要考虑投资回报问题,优先发展相对经济的地区,而农村地区物流建设不够经济的乡镇占绝大多数。
农村电商服务站目前渗透到县域和镇,广泛推进到乡村地区尚需时日。正如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工具”、“渠道”、“基础设施”等演进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对电子商务接受程度影响,网络购物的普及推广也需经历由各线城市到县域再到乡村的发展阶段。目前,继各大电商企业深入县域农村地区“刷墙”推广网购消费理念之后,电商巨头又纷纷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进一步推进农村网购消费。由于农村电商服务站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正在由县域向镇渗透,零星布局到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其大规模发展、挺进乡村的时机并不成熟。
原创文章,作者:199i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news/2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