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联合创始人:立足80%的用户想问题,反而简单

四年前,小米就想做智能手表了,后来放弃:因为苹果没有做,没有人定义什么是好;因为苹果没有做,量上不去,供应商零部件的尺寸都下不来。因为苹果没有做,没有人教育这个市场。
 
事实证明,后来索尼、三星、夏普都出过智能手表,都没有成功。刘德说,我们不能顶风而上,我们只能顺势而为。
本文根据刘德(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主管小米生态链业务)的分享整理而成:
 
在未来,小米手环可能会成为一个平台性的产品。
 
小米手环现在每个月都是一百多万只的销量,如果我们一年的时间可以卖一千万只到二千万只手环,这样两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积攒两千万的基础用户
 
如果有一天小米出智能手表的话,这些基础用户一部分人就可以直接转移过去成为手表的用户,可以保证我们手表的那一仗打赢,这是小米手环的一个战略思路。
 
但是其实小米手环的故事很有趣,因为最早的时候我们想做智能手表的。
 
刚出小米手机2的时候,我们就想做智能表。因为我们坚信智能表一定是未来的方向,它有可能和手机一样,成为人人佩戴的产品。
 
于是我们组了一个小队开始做智能手表,没过多久,研发组就找到我说,德哥智能手表咱们不能做。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苹果没有做,所以说没有人可以把它定义好,我们不能做。
 
第二,因为苹果没有做,所以说量上不去,所有的供应商零部件的尺寸都不能下来。
 
第三,因为苹果没有做,市场教育我们没有能力教育好,所以说我们不能做。
 
我一听也同意,就把队伍解散掉了,这是三年前的时候。
 
事实证明就是这样的,那段时间索尼和三星,包括夏普都出过智能手表,但是都没有成功。我们不能顶风上,我们只能顺势而为。
 

小米联合创始人:立足80%的用户想问题,反而简单

我们坚信智能表一定是未来的方向,它有可能和手机一样,成为人人佩戴的产品。
 
79元亲民价格 降低尝试门槛
50周待机时间 增加使用频率
手机解锁功能 培养用户黏性
 
到了2013年底的时候,我们觉得智能手环是有市场的。
 
那个时候国产的手环价格大概五百到八百,进口手环价格大概八百到一千五。智能手环对年轻人来说,真的是一个新鲜的事物,高科技、时尚、酷、新鲜。但是年轻人一打听价格说这东西要一千块,大家就会说,跟我有什么关系。
 
它的价格和痛点都在小众上,不是一款大众产品。
 
什么是“大众的产品”?第一,性价比要高,要大大地降低人们尝试它的门槛。1000块钱和79块钱,两者尝试的门槛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点,普通手环待机时间过短,一周两周就要充一次电。
 
第三点,没有用户黏性。可能用户戴了两天感觉不错,但是没充电就忘了戴,再过几天不带也没什么感觉。
 
针对这三个痛点,我们首先把待机时间增长。小米手环的待机时间我们差不多做到了充一次电可以戴50天左右,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频率。
 
第二个,增加用户粘性。我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设计可以让用户有粘性?我们在手环里面加进去一个自动解锁的功能。
 
把手环变成一个ID,戴着手环开手机不需要输密码就可以自动解锁。这样忽然有一天你把手环忘在家里,不得不又恢复了输入手机密码的状态,你会不会觉得非常不适应?这样用户就开始有了黏性。
 
最后就是要降低成本。所有没有用的细分的功能都干掉,保留最最基础的功能就可以,让它真正的适合80%人的需求。
 
我觉得这三点可以保持这款产品可以取得成功。
 

小米联合创始人:立足80%的用户想问题,反而简单

智能穿戴设备价格高冷,让年轻消费群体望而却步。
 
站在80%人的需求上想问题
 
立足做海量 做最大的人口市场
 
享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口红利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继制造业以后又一次可以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大国都出现在人口大国。
 
台湾那么强的制造业,不可能在成为移动互联网大国。韩国人可以给中国人做一款很不错的家用电器,但是韩国人非常难为中国做一款很精妙的打车软件。
 
因为在这个时代里,只有你自己本土的人才最了解你自己,这真的是中国创业的最好机会。
 
因为巨头的实力在这个战场上忽然发现使不开,只有你才了解这个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这个时代好像给外面的列强竖起了防火墙,他们来打这个市场很难。
 
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我估计会持续几年的这样的一个机会,所以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可以享受人口红利的机会。
 
所以我们所有硬件的定义,都站在80%人的需求上想问题,立足做海量,做最大的人口市场。
 
像小米手环,如果说你要针对100%的人做,或者说某一个细分市场做,大家有各种各样的对手环的抱怨,说手环不够漂亮,它的体积不够小,手环还不够奢华,不够装饰主义等等等等。
 
但是如果说我们针对80%的人定义这款手环,它的痛点一下子缩到了几点。
 
第一,贵,第二,待机时间短,第三没有黏性,其它的都没有了。
 
所以当一款产品针对80%人来定义的时候反而简单。
 
产品是演化出来的,服务也是,公司也是。没有五年计划,没有人能预见未来,我们一点一点地修正自己。不断地试错,不断地修正。
 
文章来源:混沌研习社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非线性成长》xmind思维导图下载(0)
  2. 2023:  SWOT 分析模型(0)
  3. 2023:  广告文案人值得收藏的35个实用网站(0)
  4. 2023:  《幕后产品》读书笔记——网易云音乐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0)
  5. 2023:  单日GMV突增近千万,60万粉的黑马主播竟靠这个技巧卖爆了!(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news/49735.html

(0)
爱运营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6年3月23日 上午11:51
下一篇 2016年3月23日 下午3:56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