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文案,每个人的基本功
本质上,一切表达都是文案,一切产出都是创意、一切内容都是广告
1、重识广告:比有趣更重要的是什么?
好创意不等于好广告
广告是要影响他人,促成改变的。
创意能把广告变得更好
2、制造改变:怎样让外星人吃辣椒
三种改变行为的力量:推力、拉力和压力
广告从来都是希望让人心甘情愿、自主改变他们行为
如何做到?
人们行为的改变,总是从他们内心认知的转变而起的
所以,人们先是改变人们的认知,继而使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广告通常的“作用路径”。
如何让外星人吃辣椒?
改变观点和看法:来地球不吃辣椒,白来。
改变感受:每天看到地球人吃辣椒很好吃。
改变看法通常是“被说服”或“被启发”
改变行为通常是“被感染”或被打动“。
改变一定能改变人的行为吗?
改变行为,是广告的终极目标,但是大多数广告往往无法一步到位,直接改变行为;能够做到改变人的看法或感受,就是有效广告了。
3、理清策略:成为职业求爱者的第一步是什么?
做广告之前,弄清楚三个问题:
产品要卖给谁?
他们为什么要买?
怎么让他们认识到这件事,决定买我的产品?
明确商业目标:什么是商业目标?是卖更多商品吗?这个目标不够明确
经典3M模型:更多的人用;原本使用的人使用更多;让他们花更多的钱
不同的目标文案策略不同
搞清楚了商业目标,接下来搞清楚原因,她为什么愿意成为你的伴侣?
这里头常被忽略的视角的转变,从你的目标改为“她的认知”
你说什么不重要,他听到什么才重要。
什么样的认识改变,就能让他改变他的行为,改变他的选择?
用广告术语叫“传播目标”
怎么确定这个目标?
当然是搞清楚他为什么不喜欢你这个现状
然后先办法改变他的看法或感受
总结:商业目标,就是选择一种“你期待的消费者的行为改变”;传播目标,也就是一种“能导致这种行为改变的认知改变”。
传播目标为商业目标服务
4、认清对象:如何同时追30个姑娘
目标消费者和目标受众
目标消费者和目标受众未必是同一群人
比如卖钻戒,习俗不同,广告语也不同
选定目标人群后的第二步,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用心象而不是形象
误区:年龄、性别、学历、收入等外部特征,已经越来越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消费状态
- 如何描述你的目标人群呢?
比外部特征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的认知
心象: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认知共性”
形象与心象的区别,比如同样描述一群人
形象:年龄50岁至80岁,经济稳定,身体健康,一二线
心象:想要改善自己生活,但找不到合适产品的老人
- 如何找到目标群体的心象?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角度去观察,去体验,这是唯一的办法。
“共情”能力,是一项需要终身修炼,也值得修炼的能力。
5、核心体验:你凭什么打动别人
就像谈恋爱不能以资产、颜值排名一样,消费决策也是一个很复杂,很多元的,只谈利益是不够的。
有时候,产品或品牌真正打动人的地方,未必是与产品密切相关的核心利益。
我们更愿意称为“核心体验”。跟利益相比更宽泛,更多感性的东西在里面。
比如,你想在墙上打一个孔,有100,200,1000的打孔机,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选择,虽然核心利益可以达到一致,但核心体验是不同的,有人可能为了出于炫耀。
核心体验的定义是:产品品牌可以提供的,对于消费者或用户有价值的那个独特体验。
- 如何围绕核心体验去传播?
1、看自己需要哪些体验或价值。
2、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3、考虑目标人群是否需要。
没有标准答案,看你面向什么样的人群。
找到最独特,最动人的核心体验,已经成功了一半。
核心体验有生命周期,随着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的改变,需要不断更新
6、品牌价值:谁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品牌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被记住,被认出
广告是通过改变人的看法或感受,来实现对行为的改变。改变看法,改变感受,都是为了鼓励,引发偏好。认识上的偏好,会触发行为上的选择,当这种偏好积累,固化下来,它就成了品牌层面的忠实。
有些是基于产品上的优势,固化品牌层面偏好:好空调,格力造
有些是基于感受:比如just do it.
建立品牌的终极真理,就是一定要把客观的偏好,变为主观的偏好。
举个例子:当一个女生说爱你,你问他爱你什么?如果他说的具体,那就爱的不是你,如果脱离了具体的,爱的才是你。
品牌作用:默认依赖;优先选择;相对溢价
人设就是个人品牌,不断构建、完善、强化他。
7、何为洞察:“走心”是走谁的“心”
走心不是走自己的心,走心是走别人的心,是让你创作的内容走到别人心里去。
走心的本质,是引发受众共鸣与共情。
共鸣跟共情不一样,共鸣是理性的,是观点和看法上的认同;共情是情感和感受上的带入
比如看电影,认同电影里的观点是共鸣,被感动是共情。
共情和同情的区别:同样是看电影,说这个女人太可怜了,我们女人太可怜了。
- 什么带来共鸣和共情呢?
通过洞察,它是指一些没有被发现的,或者已经被大家遗忘了的真相或事实。
举例:李佳琪卖护肤品,从“老公很辛苦”变为“给老公买点便宜的”
区分:有趣的事实、正取的认知、准确的洞察
- 如何区分:
有趣的事实:“唉,是吗?我以前还真不知道”
正确的认知:“哦,没错,就是这样”
好的洞察:”太对了,就是这么回事儿“
洞察的两个效果:强烈的新奇感和瞬间的认同感
洞察是说服力、感染力、传播力的来源。
不管走心、动心、扎心,其实都是因为创作这个内容的人懂你的心
一旦养成了寻找洞察,总结洞察这样一个思维方式,你能比别人看清楚很多事情。
8、发现洞察,你是李宗盛,还是王尔德?
看见、观察、洞察的区别
洞察是某一群人的认知或行为的隐秘共性,或背后真相
洞察一定是针对一群人的
洞察不是被发明,而是被发现
说破性洞察:你心里有那个想法,姿势从来没有准确表达过,有人准确捕捉到了他。
看透性洞察:让你”一闻此言,恍然而悟“的东西。
洞察哪里去挖?
说破型:努力探索人们认知与表达的那个缝隙,大家都知道,但说不出来,说不准确,你说出来了,就成了。
看透性洞察:探索人性真相与普遍认知之间的那个缝隙。
精彩的表达修辞,只是表达能力,不是洞察。
9、细分洞察:为什么会”叫好不叫座“
广告不一定是拍给目标消费者看的
以冰桶挑战为例,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围观者、参与者、直接被这些传播影响,捐钱的人。
一个广告活动,不能只考虑目标消费者,也应该有围观者、参与者。
针对不同的人群身份,分别洞察:社会人群洞察、参与人群洞察、消费人群洞察
叫好不叫座,就是因为没有认清这三种洞察的区别
10、创意之道:好想法是”孵“出来的吗?
创意是用核心体验和三种不同的洞察”碰“出来的
idea是主意: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发现一个号idea、好的过程,不应该吧一些元素胡乱组合,试图碰巧找到有趣的结果,而应该通过有规律的碰撞,激发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11、优化说法:如何点石成金
把大变小:大有气势,小更尖锐。广告是以大众媒体对一个个受众发声,所以尖锐更重要。
把远变近:努力建立相关性,还有一招是”改用方言“
把抽象变具体:情境、情绪、故事、数字都是抽象变具体的小技巧
12、优化说发:如何点石成金2
把复杂变简单:简短、单纯、直白
把平淡变精彩
所有打动人的招数,最终目的和底层逻辑都是把你的变成他的。
13、突破看法:怎样超越陈词滥调
从”说法“到”看法“
看法是受众改变认知的那个理由
说法知识对这个理由、观点、情绪或什么的表达方式
”好说法“和”好看法“的区别?
比如,从我们不怕冰雪,到我们害怕冰雪,所以我们努力克服
”好说法“是更加动人的表达方式,”好看法“是能促使你改变认知的理由,他来自与准确的洞察。
每一个新看法,都会衍生出很多说法
14、创造办法:最厉害的乞丐是什么样?
上一讲说了从说法到看法的升维,这一讲是从看法到办法的升维
都要靠洞察实现
说法、看法、办法,三者构成了idea金字塔
办法市值可以促成新的”行为上改变“的”认知上改变“;
”看法“指的是促成这个认知改变,而要传递给目标人群的那个理由;
说法是传利”理由“找到的表达方式
说法为看法服务,是为了看法更好的被接受;看法为办法服务。为了这个办法能真正实现。
15、idea金字塔:我们错过了脑白金吗?
脑白金的变法:让人相信,它是最适合送礼的保健品。
虽然是保健品,当礼品来卖
脑白金的看法:礼品首先脑白金
脑白金,收礼人会喜欢
16、理解调性:我们为什么要”讨人喜欢“
调性是外在的可被感知的风格与个性。改变人的的感受,往往说服达不到的效果;可以在非理性层面上制造”不可理喻的喜欢“,有可能沉淀为固化偏好。
17、调性真相:什么?低俗也有低俗的道理?
真相1:调性怎么样,取决于你希望在受众心理下埋什么样的感受,广告不是越高大上越好。
真相2:调性的弹性,不是所有人都对广告调性那么敏感。
真相3:调性是否起很大作用,还与产品品类有关系;不同群体对不同品来弹性不一样。
18、语境变革:你是那个在海上穿貂的人吗?
不同人群、语境不同、时代不同,对调性的解读不同
针对一个群体设计调性,要从他们”心象“出发
19、互动源头:没人理你,那该怎么办?
现在的传播,已经跟内容、受众之间的互动分不开了。
互动的设计,大多在努力规划引导受众的”认知旅程“
什么是认知旅程:就是用户看到这个内容的想法路径,从用户心理层面挖掘。
20、制造动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标题党?
激发用户互动的三种动机:有关系、有好处、有意思、有期待
”标题党“背后,蕴藏对受众的准确洞察。
21、唤起行动:表白当天就能领证,可能吗?
品牌广告着力于对消费者需求唤起,是偏好的制造;效果广告着力于对消费行为的唤起,是偏好的变现。两者协同。
如果你有很好的品牌认知,降价即可;如果没有,你需要演示,再降价,提高转化。
22、推销法则:你真以为摆地摊卖货很简单?
效果广告的四个说服技巧:吸引力、信任力、诱惑力和行动力
让人心动不是种草,而是拔草,他必须是现场的、强烈的、瞬间的渴求;
效果广告的发力步骤:用吸引力实现停留、用信任力确保相信、有诱惑力激发心动、用行动力引导尝试。
23、头脑沙漏:别傻了,还要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这个工具,有严格的步骤和详细的规则,不是指随意抛出零散的想法,对他误解和误用。
24、思考路径:不靠”脑洞“靠什么?
发想创意的两种思路:以终为始、浮想联翩
以终为始是从要解决的问题开始,用一连串”怎样才能“来层层推演,形成解决方案。
浮想联翩是靠”逐一穷举“,用一连串”如果。。会怎么样“来引导思考。
办法和看法应该尽量用”以终为始“来产出;说法则优先考虑”浮想联翩“的穷举法。
25、辅助工具:你有你的武器库吗?
辅助产出创意的六种武器:地图、色子、书、笔、酒、脑
进行创意六种好习惯:有逻辑、多碰撞、广阅读、常记录、养灵感、深思考
应该在发想创意之后再检验,而不应该发想的同时,做非常苛刻的筛选。
26、明确目标:为什么不能只顾”眼前一亮”
好创意的评判标准,从作品方面,应该做到相关性、原创性、冲击性;从沟通效果看,应该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传播力。
27、评判标准:“好坏之外”还有对错
28、提案步骤:要停止表演?“为什么”
提案不是表演,也不是演讲,是拿你的方案,跟一群等待决绝问题的人沟通。
更有效的提案:对问题的描述、对问题的拆解、对答案的描述、对答案的拆解
29、广告人的六种工作态度
不靠灵感、不必拼命、不与客户为敌、不做广告狗、不是不可理喻的怪人、不为掌声和奖杯工作
创意是靠长期的演练、积累以及无数次冥思苦想而来。
广告人必须保持对普通人的理解,保持与大多数人的共情能力,才能找到洞察。
30、向广告学习的六件事
用触动制造改变、用过洞察来换位思考、通过升维来解决问题、用“创意沙漏”取代头脑风暴、保持开放的姿态、用创意实现增值。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 2022: 从上瘾模型,看产品设计的那些“套路”(0)
- 2022: 45张PPT了解《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0)
- 2022: 《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思维导图(0)
- 2021: 2021最全面的营销日历来了!| Morketing梳理(0)
- 2021: 后疫情时代,企业要如何做好私域运营?(0)
本文转载于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