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发表的第3篇文章
这次我推了2篇
这部分不干不水的部分我很纠结放在哪,本来是上一篇正文的内容,但在后面还是决定单独放出来,目的我写在最后了。
1
A:用户注册运营
我的工作经历中,拉新工作一直是有专人小伙伴来负责,因为无意去抢公司负责拉新小伙伴的饭碗,我专注于以下两项工作:优化用户注册转化效果、数据监控辅助优化拉新策略。
优化注册效果

1、用户注册流程优化

市面上一般都是这两种注册流程:方式1相比与方式2多了一步让用户看见产品前就提醒用户注册登陆(方式1还有一种是没有让用户选择的“决策1”,强制要求用户注册登陆后使用,比如聊天类产品)。
建议通过用户测试来确定产品使用哪一种,测试衡量标准可以选择:“注册成功率”交叉“新用户首次首单成功率“,还需要综合公司阶段目标(融资时注册量比较好看,但用户精准更有助于后期运营)。
// 价值页(欢迎页)设计
现在很多产品第一次下载后都会有一个欢迎页组合,起到一个宣传产品价值点、用户教育的作用,其实目的都是提高用户注册转化。
市面上的欢迎页大概这几种风格:场景代入型、我很牛逼型、情怀型、简洁型(多见于工具类比如滴滴出行)。
好的欢迎页会让用户用一种惊艳的感觉,不好的就是在耽误用户体验的时间,下面举几个例子,好坏自己体会。
场景代入型-领英
领英的小动效好好看,抓眼球,最难得的是注册/登录常驻,非常尊重用户的选择,话说领英很多引导细节都非常尊重用户选择,强烈推荐大家去体验。
我很牛逼型-某金融
互金行业用户痛点安全、合规、收益高在欢迎页 都有提及,但感觉都属于一带而过,没有引起用户共鸣。
情怀型-蚂蚁财富
其实我都是很快翻过,停留最久后面两页组成的动画,看得出是他的定位,算是用心了的。
2、注册页面设计
icon尽量简化,辅以使用文字提示,利用用户测试了解用户真实的理解和感受;注册页尽量控制在一屏。
减少让用户动脑,同时也需要减少用户顾虑,比如下图红框的小提示,给用户继续填写验证码的理由。
在用户使用场景下来考虑,参考摩拜单车的注册页,其新用户通常是站在单车旁急着用车,所以它的注册和登录无需切换,甚至不需要动脑想密码(注意右上角的在线客服),右边是一款金融产品的注册页,仅仅电话号码、密码、验证码三个信息就需要三个页面,就对比一下,我不说话。
膜拜单车注册页 XX投注册页组合
3、填写注册信息
以收集量达到不影响用户下一步使用即可,严禁一上来就收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敏感信息(银行、民政app当我没说)。其他信息后期可通过引导、激励等方式完成收集。
4、第三方账号注册
第三方账号注册方式选择1-2个就足够了,选择多了其实是在挖坑,常有用户微博注册一个、微信注册一个、手机又注册一个,然后找客服来合并账号。
参照产品属性,一般的产品选择微信/QQ注册登陆就足够了,国内互联网用户没听说这俩都没有的。需要付费的产品可尝试打通微信/支付宝两个,这个看公司战略了。金融产品一般没有设置关联账号登陆(蚂蚁财富用支付宝、淘宝都可以登陆)。这我就不找截图了,也没啥意思,大家自己体验。
注册数据监控
我通常使用直接数据监控、间接数据佐证的方式来衡量拉新渠道是否优质。
最直观的数据就是看“下载-注册”过程的转化了,转化越高越精准。
但还有一个辅助可以使用,就是新用户“注册-首单(完整任务)”的转化,可以进一步验证用户需求的真伪。
常见误区-不同维度被代表
android端的转化率低不代表华为商城、小米商城渠道的转化率一定就低,ios的转化率高的同时也可能出现因优化不及时出现某款机型转化极低的现象(如iPhone X)。特定渠道与整体渠道的相互代表要慎重,建议养成多维度小数据校验的习惯。
常见误区-平均数的使用问题
我和马云老爹的平均财富可能是天天中彩票都攒不到的数字,当变化波动较大时,平均数只是最好的遮羞布,此时最好选中位数作为判定参考。当数据差异相近时选择平均数比较简单客观,比如我和吴彦祖平均颜值,平均一下貌似也不会很离谱。(手动狗头
本篇小结
差点忘了,喜欢就分享吧
1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TAiFin的传声筒)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TAiFin的传声筒),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