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元到市值破万亿,微软用了44年,苹果用了42年,亚马逊用了24年,谷歌用了21年,而特斯拉仅仅用了18年,这一切归功于“钢铁侠”马斯克,他是怎么做到的?
复盘马斯克、特斯拉、Space X的发展历程,总结出马斯克的2大思维能力:“组合思维能力”与“破界思维能力”。
01
组合思维能力:扬长补短
无论是造电动汽车还是造火箭,马斯克利用“旧要素,新组合”的思路,找到新的组合方式,实现别人难以想象的创新。
在早期研究电动汽车时,特斯拉遇到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当时储能电池的价格是600美元/千瓦时,而一辆电动汽车至少需要85千瓦时的电池,这意味着,当时一辆特斯拉电动汽车Roadster的总成本是12万美元,而电池的成本就超过5万美元,几乎占全车总成本的一半。
如此高昂的电池成本,给马斯克带来极大的困扰,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的呢?
第一步:要素拆解
马斯克对电池的材料进行拆分,从元素层面将其拆解为碳、镍、铝、钢等不同材料。拆解之后,马斯克发现,如果从伦敦金属交易所分别购买这些材料,每千瓦时仅需花费82美元的成本,约为电池总成本的13.7%。
电池成本高昂的直接原因,并不在于原材料,而在于原材料的组合方式。要想有效降低电池成本,则必须改变现有的原材料组合方式。
第二步:重新组合
马斯克的第二步便是寻找新的程序,将电池重新组合。为此,他与松下公司达成合作,采用松下18650钴酸锂电池的管理程序,重组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电池,一举将电池成本降至全行业的最低水平,这让他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此基础上,特斯拉新车型ModelS顺利下线,在美国税后价格为63570美元,让人惊叹。
面对复杂问题时,马斯克有意识地将问题进行拆解,将复杂模糊的大问题拆解成可以着手解决的小问题,再产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创新之父熊彼特最基本的思想–组合创新,即创新是旧要素的新组合,并不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而是把既有要素重新组合起来。
把原本属于埃隆·马斯克“天才的创新”的黑盒子打开,我们就找到了“可解构、可学习、可执行”的创新方式,这也是组合创新的特别和美妙之处。
任正非说:“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有限,最核心、最主要的战略方向确定之后,就要把所有的精兵强将、资源调上去,饱和攻击,聚焦在一点上,先在这一点上取得突破。”
与传统管理思想不同,传统管理中有个“木桶理论”,补短板即来源此,说的是一个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木板。而查理·芒格说:“最后取得大成就的企业和系统,没有一个是用木桶理论的。那些取胜的系统,往往在最大化某一个单一要素以及最小化其他要素上,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
从外部来看,所有的创新结果都是变革性、颠覆性的,但从内部视角看,创新的发生都是渐进性、局部性的。
应用组合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单点阈值,这需要充分分析趋势和红利,进而借势、借十倍速变化的要素,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目标,最终选择出单点阈值,并把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集中在这一个单点上,再做到极致,做出特色,卓然而出。
内容来源 | 本文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书籍《创新力》,混沌学园 著
02
破界思维能力:追问本质&心智边界
第一,三个核心推进器在升空后可飞回着陆点,重复利用;
第二,返回的推进器能够被翻新,并在另一次发射中重新利用。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疯狂机械控)
猎鹰重型火箭成功试飞,让火箭的单次发射成本从16亿美元降到了9000万美元,只有传统一次性运载火箭成本的5%。这为马斯克移民火星的伟大理想助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面对移民火星火箭发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马斯克深挖“成本”背后真正的阻碍问题,破除了“一次性使用”的心智界限。抓住问题本质,针对问题找到方案,破除边界。
破界思维能力,就是洞察本质的能力,其作用是揭开问题表象,抓住问题本质,打破原有系统的思维局限,开展更大边界更有价值的创新,而阻碍组织或个人破界或转型的难点就在于“既有心智”。
心智通常都是隐晦不明、无法言传、深藏不露的,人类的心智是根深蒂固存在于大脑中的思维和决策,它自动运行,无所不在,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可以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沟通成本;然而,一旦形成固定的心智模式,就会产生既有路径依赖,陷入成功经验的惯性思维,成为组织变革或个人创新的最大障碍,在新事物或不确定事件发生时,感到盲目不知所措。这就是“不变等死,变了找死”的75%的组织转型失败的最大症结所在。
世界的真相往往是反直觉的,类推或比较的思维方式,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事物,但很可能出来的结果是错误的,跟事物的本质差之千里。如果不去研究和思考,我们可能永远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被表象所迷惑,而把世界的真相当做是不真实的臆想。
善于提问题,提出好问题并打破心智边界,这种破界思维往往会带来范式变革性创新,为商业带来巨大推动力。
如福特,他没有解决马车的问题,但他的汽车让马车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如乔布斯,他没有解决翻盖、滑屏等功能手机的问题,但他让功能手机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如张小龙,他没有解决PC时代的即时通信问题,但他让PC即时通信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如张一鸣,他没有解决门户新闻的问题,但他让门户新闻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而这些破界创新发生之前,大家对行业过去的集体共识、信念与假设、隐形教条等既有心智都已经习以为常,成为了行业普遍共识的认知盲区。事实上,尝试解决认知盲区的问题越大、越底层,带来范式变革性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大。
“昨天的高能创新,大概率是明天的基本功”,不管是任正非还是马云,无论是马斯克还是贝佐斯,这些能够保持长期、持续、多周期商业成就的人类群星,往往是思维能力非常强的人,必然不是依靠随机的尝试和好运气,而是依靠识变、应变和求变的创新力,才能够多次成功应对变化,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时代,要想与时俱进,顺应进化趋势,对我们最大的挑战、束缚和瓶颈,不是新理念、新知识、新工具和新方法,而是旧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只有积极面对不确定性、接受不确定、重视不确定,从而积极修炼处理不确定所需要的创新力,这不仅是精英们所需要的,也是更多普通人所需要的。
来源:投资家 原作者:投资家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 2021: 冰山模型:划分个人竞争力的思维模型(0)
- 2021: 电商运营专业术语(0)
- 2021: 我们做了8000多次直播后,梳理出7个卖货爆火公式(0)
- 2021: 一场知识直播涨粉超85万,知识科普还有哪些流量信号?(0)
- 2021: 社交电商怎么加入? 融入这两种玩法可以提高成功率(0)
本文转载于投资家,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