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时候你还着去找一个模板去修改装饰,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做策划方案的话,我想说你应该是失败的。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方案,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某一类或者说某一个问题而存在。
如果你还没有学会的话,那么请阅读一下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PPT是演讲用的,方案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所以在策划方案之前,就需要弄清楚,方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出现的。
一般情况下只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就可以了。
-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 为什么这个问题现在就要解决?
- 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就是常规意义上说的3W法。只是在解决不同问题的时候,会有所修正。
这个步骤最后输出的内容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各种PPT模板。只是很多人在看模板的时候沉迷于表现形式,没有研究里面的深层含义。
所以在这个环境我们只需要借助漏斗模型来做分析就可以了。
•宏观层(行业/政策/技术):只挑和业务强相关的。只挑选和业务关联都比较大的,做一个简单的市场变化了解即可。
•竞争层(竞品动作):弄清楚近期竞争对手做了什么营销活动(要具体细化),用了什么广告策略,产品上新增了哪些功能。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一次用户深入访谈,看看不同用户对于双方产品的理解差异。
•用户层(痛点≠需求):对于用户讲的每一个字都要深究,用户的问题不等于真实的需求。
工具推荐:这里推荐用户旅程地图(历史文字),通过这个工具可以了解每一个环节的 真实问题。
方案策划的时候要牢记一个点:可量化(只有可量化的方案才是好方案,只有可量化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同学可以直接用SMART法则。具体详见:SMART
注意:关于目标的设定会分为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如果活动步骤过多或者时间较长,那么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过程指标,并且在设定方案的时候做好PLAN B,方便活动过程种指标数据偏差太大的时候,及时做好优化调整工作。这个环节甚至可以把各种指标拆碎了,然后分配到执行过程中不同的执行人员。
方案不是说我想要什么,而应该是用户想要什么,如果弄反了这个逻辑,就会和当前的西贝一样,陷入一个一个痛苦的局面。
•第一步:明确核心卖点。也就是这次方案主要的宣传方向。这个卖点一定要对用户有足够的吸引力,最好还能够引起用户的自传播。(要么创意足够新颖,要么有利益做导向)
•第二步:锁定关键人群。有句话叫做您无法讨好所有的人。任何产品都会有喜欢的,也会有不喜欢的。所以在活动策划的时候需要明确目标人群,任何根据人群属性策划相符合的活动。
•第三步:选择渠道。用户在哪里,宣传渠道就在哪里,预算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多渠道进行。这也是大厂产品常见的产品,想要宣传某个产品,都会全平台曝光。而对于中小学公司,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掂量一下。
•第四步:设计钩子。钩子有两个目的,一是让用户眼前一亮,二是刺激用户转化。用户转化流程要方便,要简短。不要在过程中设置各种障碍。
方案做的再好,也要有人去严格执行。如果执行层不顺畅的话,那么最后的结果往往很不如意。所以,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借助甘特图来完成。
•按阶段拆分:预热期、爆发期、长尾期。不过现在很多活动其实是长期性的活动,但也要考虑不同周期景点,在长期活动中设置差异化(比如周末和平时有不同)。
•每个阶段明确“做什么”“谁负责”“完成标准”。这个环节要考虑到预期不达标的情况。做好方案优化调整策略。
•预留弹性时间:如果涉及到外部对接,外部平台等非自己可控的情况,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弹性时间。
有历史数据的参考历史数据,没有历史数据的找对标行业的ROI数据作为指标参考。
•先算“历史数据”:有历史数据的按照数据数据+优化方案有的预期增长作为指标。
•再算“新渠道测试”:新渠道没有数据的可以找一下对标数据,然后设定相关测试数据(建议设定指标的时候要相对保守一点)。
•最后留“应急金”:预留部分资金预算,应对突发情况。
注意:方案不是到做完结束,而是到方案执行完成才结束。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以保证自己能够实现开头制订的指标。
所以在方案执行的时候,要注意数据监控、及时复盘。
•监测指标:注意,监控指标不要用虚荣指标,尽量用和业务相关的核心指标(并且要考虑指标被刷的概率)。
•监测工具:页面埋点,GA等。
•复盘频率:每天同步核心数据,每周开复盘会,活动结束后做深度复盘。
任何一个方案其实都不能用现成的模板去套 的,毕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也很难遇到两个背景情况一样的问题。所以,因地制宜策划的方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策划的方案,能够实际执行并且达到预期效果的方案才是一个好的方案。
能够找到的方案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开拓视野,但却不能拿来即用。职场人,需要根据这些现成的内容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operate/35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