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有对应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而分析行业一般会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
局外人:分析行业整体情况,看能否找到合适的赛道。
比如:想要进入知识付费赛道,那么就要清楚知识付费当前的发展情况,市场规模情况,甚至需要在哪个平台上开展知识付费的项目?
局内人:分析所处赛道的机会与风险,进而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优化。
比如:我们的主打产品是如何,和竞争对手相对优劣势是什么,如果想要拓展新的品类,应该怎么操作?
这两者的角度不一样,局外人偏向整体大盘,局内人偏向当前具体赛道。但是不管是那种类型,对于后续的行业分析内容产出,底层逻辑是类似的。
行业发展的趋势可以通过现状、影响因素、未来预测三个方面去判断,大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数据报告网站上找到。
2.1:现状
行业现状可以查看近几年的行业规模以及之中情况来综合判断,一般可以采用5-10年的数据,当然,在盘点相关数据的时候需要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去考虑。
常见的参考指标有:行业规模(GMV),同比增长率(YOY),复合增长率(CAGR)
一般理解:
市场规模应该大于百亿,否则只能算较小的市场。
增长率需要对标GDP的增长速度,底线应该有6~8%的增长率。
尽量选择千亿级别以上的市场规模,增长率大于20%才是一个前景良好的市场。
2.2: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一般有两种描述方式:
方式一:PEST模型。即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这4个方面进行。
方式二:供需。根据行业的不一样,可以分为供给驱动和需求驱动。
2.3:未来预测
做行业分析绕不开行业规模的预测,虽然说市场测算不会有100%的准确率,甚至有可能因为某些政策变化或者某些突发事件,对结果影响较大,但不管什么原因,都应该对市场进行预测。
一般来说,我们会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自上而下:基于整个宏观层面进行市场规模的估算,一般来说这个过程比较简单,但是精度较低,只需要判断出大概的规模即可。
自下而上:基于多个细分市场,或者市场内各种驱动影响因素,测试过程比较复杂,但是因为数据来源的问题,准确度比较高。
至于采用那种方式去进行行业规模的预测,则需要看这份报告的具体用处。
2.4:生命周期
行业生命周期其实应该是和行业市场预测放在一起考虑的。只要是产品,都会存在生命周期,判断当前处于生命周期的那个阶段,对于我们做行业分析来说,作用也很大。
产业链简单来说就是产供销,也就是产品从原料到成品再到终端消费者的完整链条。这个链条涵盖了原材料生产采购,技术研发升级,产品制作,渠道推广以及终端销售,甚至后期的用户运营等环节。
3.1:产业上下游
一般我们按照产品的加工顺序划分产业链的上下游,上游指原材料供应商,下游指产品的流通渠道。不过这个并不是绝对的,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所调研的产品进行划分。比如虚拟产品,上游就是课程提供方,下游是分销渠道。
3.2:产业链博弈情况
博弈,简单来说就是议价能力。在整个产业链的流转链条上,我们的议价能力如何。一般来说,议价能力会受限于市场供求情况以及采购流通情况。
供大于求:需求方的议价能力更强
供小于求:供给方的议价能力更强。
举例:现在市场上卡游的产品非常火爆,那么卡游就掌握了议价能力,需要采购商提前支付全额货款才有可以进入产品下单排期。
对于寻找机会的局外人来说,行业内竞争格局是一定要调研清楚的事情,因为这大概率会影响我们是否要进入该赛道的决策。有大厂存在的赛道,如果没有比较强势的后端以及资金支持,那么大概率是无法分的该行业的蛋糕的。
4.1:市场细分
一家企业一般会有多个产品线组成,每个产品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各产品的发展重心也不尽相同。对于局外人来说,应该先找到该行业高速增长的赛道,这样才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站稳脚跟。
农夫山泉产品线
4.2:行业市场占比
行业市场占比一般看行业集中度和行业利润率这两个指标,指标分别对应垄断程度和盈利水平。
行业集中度:规模最大的几家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一般来说行业集中度越高,代表该市场越成熟,局外人想要进入该市场就越难。集中度越低,则说明该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没有形成垄断,进入成功的机会更高一点。
在分析行业集中度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行业本身的特性是更倾向于垄断、寡头还是充分竞争的平衡状态?
2.如果行业竞争格局已经相对稳定,那么打破现有状态的因素可能是什么?
PS:这个判断只是基于一般情况,不代表绝对,在某些个性化需求比较明显的行业,无法形成绝对垄断。
4.3:盈利情况
追逐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局外人在想进入一个新行业的时候,考虑最多的也是利润问题。一般来说行业利润率越高竞争越不充分,利润率越低则竞争越激烈。
在行业利润模块,一般关注三个因素:主营业务毛利率、营业毛利率和净利率这三个指标。
该行业的用户群体是什么人,有没有潜在可发展的用户,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链接。
5.1:用户
该行业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基本可以通过城市、年龄、性别、工作、爱好等属性寻找共同点。
比如这个艾瑞提供的2022年中国咖啡行业用户画像
5.2:用户增量
市场规模有没有增长的可能,可能增长的空间有多大。增长的原因是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还是用户群体的改变。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进行市场竞争的时候选择最合适的策略,是通过营销策略还是产品线优化。
PS:政策和其他影响因素就不多说了。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operate/33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