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19世纪末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而提出。故又称帕累托定律。二八定律的提出,实际上是一个归纳总结到演绎推理的思考过程,由数据导出结论,再推理出其他事物类似的特诊.
对于当前的社会财富分配确实是这样,可以参考一下淘宝的直播格局。当然,这个和我们这篇推文关系不大。我们主要是要讲用户运营上的二八定律。
常规意义上来说,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头部的20%用户上,尤其是内容型平台,20%用户贡献80%的内容,20%的内容抢占80%的流量。所以对于运营来说,我们需要更好的服务这20%的头部用户,让他们创造出更优质的内容。
但是在现在很多平台,由于分发机制等缘故,28定律变得越来越不靠谱,所以我们需要把28定律拆的更细致一些。尽可能多的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来。利用手上掌握的流量来引导用户按照平台的意愿发展。
PS:二八定律不是万能的,不要随便套用,否则你在运营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地方是无法解释的。
上瘾模型是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一套标准化模型方法,它由四个阶段构成,分别是: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通过层层相扣不断满足用户的心理述求,从而掌控心智;连续的“上瘾循环”,让用户成为“回头客”,进而实现循环消费的终极目标,而不是依赖高昂的广告投入或泛滥粗暴的信息传播;
1、触发,「暗示」,是促使你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分为内部触发和外部触发。让你产生习惯性依赖的产品通常是外部触发最先发挥作用,带你进入上瘾模型的循环,开始和内部触发发生联系。
2、行动,「惯常行为」,即对在某种回报心怀期待的情况下作出的举动。
3、多变的酬赏,不可预料的「奖赏」,上瘾模型与普通反馈回路之间的区别在于,它可以激发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强烈渴望。
可预见的回路并无助于催生人们内心的渴望,给产品“安装”多变的酬赏,是公司用来吸引用户的一个决胜法宝。大脑中负责理性和判断力的部分被抑制,负责需要与欲望的部分被激活。
4、投入,「回路预热」,即用户有所投入的阶段,有助于提高用户以后再次进入上瘾循环的概率。个人数据、社会资本、个人时间、精力、金钱…
在我们运营的过程中,每一个用户都是有成本的,也就是常说的CAC(用户获取成本),每一个用户也都是有价值的,也就是LTV(用户终身价值),只有当LTV>CAC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得到发展。
那么为什么要提及到上瘾模型呢?用什么理由吸引用户?产品对于用户的价值是什么?如何把用户从参与者变成建设者,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用户来讲,停留的原因无外乎是获得了生理上的满足(通过产品得到了便宜、享受,某种收益),又或者是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被更多的人称赞),所以,平台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根据这样的方式设计用户等级、又或者是勋章系统,又或者是某种线下的曝光机制。
也只有这样把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和他的获得收益联系到一起,才能提高用户自己的流失成本,并延缓用户的流失。这也是现在的各种产品都有多套体系的原因所在。
运营其实不难,都有各种规律可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扩大数据样本,通过数据去辅助决策,运营,是产品的运营+用户的运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运营成长史)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operate/29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