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运营,某天在知乎上看到了很多关于Growth Hacker的问题,于是,搜索了一下,发现有《增长黑客》这本书,于是豆瓣了一下:

发现评分挺高,于是买了本纸质书看,看完发现,果真干货不断,下面,为大家呈现梳理后的干货
首先,大家一定很好奇增长黑客是什么,其实Growth Hacker这个概念早已在硅谷中流行,最早是在2010年由Qualaroo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ean Ellis提出,但它真正流行是因为一篇文章《Growth Hacker is the new VP marketing》,文中提到,增长黑客们实图用更聪明的方式解答产品得以增长的奥秘,并使之成为助力产品增长的长效机制。他们通常用的手段包括AB测试,搜索引擎优化,电子邮件召回,病毒营销等,而页面加载速度、注册转化率、Email达到水平、病毒因子这些指标成为他们日常关注的对象。
增长黑客是什么?
作者范冰给出了增长黑客的定义:
增长黑客是以数据驱动营销、以市场指导产品,通过技术化手段贯彻增长目标的人,他们善于利用思维观念采取各种(甚至很小)的策略技巧,实现意想不到的增长。他们有三个特点:
了解技术、深谙用户心理、擅长发挥创意
而这样的特质,让人联想到了极客、发明家和广告狂人,而增长黑客正是他们三者的混合体。
而在FB负责用户增长的安迪·琼斯,总结了用户增长团队所肩负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点:
数据分析——用户增长团队建立在对大数据的分析衡量基础上,他们需要跟数据可行团队研究驱使数据上升或者下降的因素。
用户获取——用户增长团队内有一部分人负责互联网营销渠道,如SEO、PPC,每一项都包括一套极为缜密的优化流程。
产品研发——用户增长团队的意见将指导产品研发的各个关键部分。
而作者也总结出了增长黑客所需的特质。
1、数据为王:合格的增长黑客首先需要具有数据思维。没有数据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
2、专注目标:工作必须时刻围绕增长展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设法解决。
3、关注细节:对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动作出评估,通盘衡量得失。
4、富于创意:一方面,通过自己缜密的分析衡量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另一方面,天马行空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增长黑客的目标是什么?具体要做什么?
增长黑客的目标当然是增长,但增长的对象不仅包括用户量的累加,还包括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重要指标。根据不同阶段用户参与行为的深度和类型,作者把增长目标归纳为“AARRR”漏斗模型。
第一步是创建正确的产品(create something correct)
什么为正确的产品?怎么创建?作者给出了解答:
首先正确的产品应该达到PMF状态,即产品市场契合,在达到PMF之前,过早的推广和过多的优化都是不必要的,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任务是从小部分用户获得反馈,并以最低成本持续改进产品,让产品成为一个功能成熟的PMF产品。
PMF换句话说就是找到用户的真实的需求,并催生一款产品设法满足它。
在需求分析时需要注意:1、是否真实、2、是否刚需,3、市场是否足够大,4、变现能力如何。
第二步是获取用户(how do users find us?)
例子:早期解决冷启动和获取新用户
范冰老师他们做过一个社(yue)交(pao)产品,当时刚上线需要先有一批用户(内容)来吸引新用户来玩,他们试了各种方法,最后抓取了一款较成熟产品后台的用户资料,内测阶段就先把这些数据填到自己的服务器上去,让产品流程跑通能玩下去了,再邀请内测用户来玩,借此做测试和听反馈,当然这些脏数据正式上线时都被清掉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找准高质量的种子用户,通过走访、扎根论坛,面对面沟通等等渠道获取,同时也要做好自身的内容营销,甚至可以利用从众心理,做一个排队的设置(在界面上显示排队的数量、邀请好友即可插队,付费即可插队等传播机制)
但是,也要警惕产品蝗虫(指那些产品目标用户以外的人,例如:竞品的产品经理啊等等)
第三步是激发活跃(do users have a great first experience?)
在产品里,你应该给这个按钮,发这个消息,填这个表单,让用户感知到这些东西,然后去做,这个时候才是说你真正的激活了这个用户。
例子:利用视觉引导出想要的使用场景
Airbnb有段时间想让他们的收藏按钮使用率更高,(可提升用户通过收藏去下单的可能性),他们试了各种方法,最后他们把原来五角星形状的收藏按钮换成一个爱心的形状,结果这个功能的使用率上升了30%。通过一个按钮的改动,全新拓展出一个使用场景,也让用户更喜欢它,在情感上有更多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品中设置高质量的游戏化体验,也能激发用户活跃,例如:勋章、等级、排行榜等等,具体的还要看产品是什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四步是提高留存(do users come back?)
让用户愿意持续的使用产品,而不是转身投入了竞争对手的怀抱。
例子:做出一些有温度的东西
有段时间Facebook发现自己用户流失得很厉害,之前注销账号的确认页面有一段提示:你是不是要注销啊,你确认下,你再多确认一下,OK你去意已决那就给你注销。
后来Facebook改变了下确认页面,在注销结束之前增加了下面这个页面。它会把跟你互动比较亲密的五个朋友头像列出来,然后配上文字说:你确定你要注销嘛?你如果要注销的话,这些人再也看不到你了,你也再也关注不了这些朋友的新的情况了,你是不是要再考虑一下?就是这个东西增加了3%的留存可能,相当于Facebook一年有三百万个流失就这样被避免掉了。

也可以做一个设计唤醒机制,包括电子邮件唤醒(VIP特权、团队产品重大事项,用户社交发生的活动等等)、消息推送通知,网页内唤醒移动应用等。
第五步是增加收入(how do you make money?)
我们不是做慈善,开公司或者商业本质上是为了利润是为了盈利。
例子:测试之后会有一些反直觉的东西
产品经理觉得要界面简单要优美,一切都要提高用户体验。市场的人觉得要让市场的利益最大化,这样会能吸到更多的钱。经过测试之后可能发现某方胜出,但是优势微乎其微,约等于没有任何差别,自然是哪个吸钱多就用哪个。事实证明上线后用户也没有太多负面消息,而他们的收入也的确增加了。一般来说产品经理的sense很准,会看到很多东西,但数据不会说谎,只要你用了正确的方法基于数据你会做出很多很明智的决策。
现在的互联网,大家都在谈免费,那么怎么免费才有收入呢?
可以看看常见的免费策略是:
1、基本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
2、交叉补贴
通过有意识地以优惠设置亏本的价格出售一种产品,从而达到促进销售另一种盈利更多的产品。(这两种产品互补性强)
3、三方市场的流量变现(广告)
4、开源代码的盈利(定制开发+文档变现)
5、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
第六步是病毒传播
流通起来才是自增长的关键。
例子:固化有效的增长方式
百度网盘出了一个病毒营销的案例,一个MVP,或者说做一个小小的测试各种方式去验证你的假设。最后发现真正好的方法就是把产品增长的方式通过机制化固化下来,让它能够自发地增长,而不是花钱砸市场的时候数据上涨,不砸了这个数据就降下去。
以下是2012年范冰老师团队做的栗子

创意来源:2012世界末日
反正也末日啦,你要网盘空间是吧,要多少就拿多少,不过要自己拿,我们无限量送!
成本分析:
当时很多用户真正使用的空间基本上在20M~50M之间,活动后会造成用户使用的空间最多从20M、50M涨到100M,但即使200M我们都负担得起的。
小心机:“+”“-”按钮(而非直接输入数字)
“+”号:当人付出很多成本(时间、精力)后,他才会觉得拿到手的东西是有价值的。对于心理层面的把握其实比这个简单的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加重要。
感官体验:
声音:超级玛丽吃金币的声音:叮叮叮叮叮叮
画面:随着数量的增加图像会有改变
捉“BUG”:
留了一个漏洞,允许用户作弊,拿到很高的空间,愿意去炫耀,并传播“开挂攻略”。
最后是这次活动的曲线图:

作者也总结了关于病毒传播的内容:它是一种基于用户诉求的传播方式。
用户诉求有哪些呢?其实就是对用户心理的把握,有以下几点:
1、喜爱
人们总是比较愿意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提出的请求,还乐意主动传播自己喜爱的事物,借以表达一种倾向,阐发一种观点,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融入有归属感的圈子。
2、逐利
简单除暴的利益交换,用优惠吸引,设用户推广员,给与佣金。
3、互惠
通过连接注册用户,同时获得功能特权。
4、求助
向朋友圈求助,以节省时间和金钱。
5、炫耀
通过赋予值得炫耀的身份认证来制造传播,颁发勋章、邀请好友加V,但也不能毫无节制。
6、稀缺
营造稀缺的邀请机制
7、害怕失去或错过
扫描二维码解锁功能,功能的价值用价钱表现
8、懒惰
精简流程,让用户快速分享
而衡量病毒传播的两大核心指标是K因子和病毒循环周期
K因子用于评判病毒传播的覆盖面。其公式是:K因子=感染率X转化率。
感染率是指某个用户向其他人传播产品的程度,转化率是指感染用户转化成新用户的比例
可以从鼓励用户平均发送更多邀请(一对一的通讯录联系人邀请,发微博,邮件群发选项)来提高感染率。
可以从优化被感染着看到的着陆页,让注册步骤尽可能简短,则能提高注册成功的转化率
病毒循环周期是指从用户发出病毒邀请,到新用户完成转化所花费的时间。
以上就是关于《增长黑客》这本书的总结
下周会带来一本关于大众心理的《乌合之众》
—END—
作者:Daryl_
原文:http://www.jianshu.com/p/231f97c485ee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news/37002.html
评论列表(1条)
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