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2024年度演讲:虽千万人,吾往矣 爱运营 • 2024年7月20日 上午11:54 • 互联网新闻 昨天晚上,一年一度的雷军年度演讲,再次到来。 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再度被刷屏。 不过今年的演讲,多了一项特别的意义:这是万众瞩目的小米SU7上市后,第一次年度演讲。雷军公开了这3年造车历程中,诸多跌宕起伏的幕后故事。 很多人看完以后,久久不能自已。虽然全世界都知道,雷军是那样的勤奋、拼搏、努力。然而,雷军的勤奋、拼搏、努力,依旧能一遍又一遍的超出我们想象力的极限。 我们时常被梦想激励,然而如今的雷军,似乎已经成为了梦想的化身。 或许你没有来得及看完整场演讲。我想将演讲过程中那些激荡人心的故事,以及我自己的感悟,与你分享。 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普通人总是寻找退路,高手眼中只能向前 雷军和小米的造车之旅,始于2021年1月15日。 这天,雷军在上班的路上,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雷总,你们小米被美国制裁了。 这个消息像是晴天霹雳,困惑和忙乱交织在一起。到了公司,雷军立刻召开紧急董事会。 开会讨论什么?讨论一个事关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小米的手机业务无法继续,公司这三四万人怎么办? 就在那次会议上,一位董事提议:要不,你们认真考虑一下造车这件事? 然而,这件事实在太大。从手机到汽车,这是多么大的转变。资金够不够?有没有无法突破的技术难题?市场还能不能容下一个新玩家?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那怎么办?调研。只有放下一切的包袱,俯下身来,真的去看看这个世界,你才能从无限交织的谜团中,抽出一条叫真相的主线。 于是,雷军组成了一个六人的调研组,在70多天的时间里,早出晚归,马不停蹄地访问了10多个城市,风尘仆仆地调研了85场,面访了200多个人。 雷军特别提到,在这个过程里,有2位好朋友,一直力劝他,一定要造车,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猜猜看,这2个人是谁? 竟然是造车的2位直接竞争对手:蔚来创始人李斌,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 雷军说,那段时间他经常在琢磨,请自己造车,对他们难道有什么好处?难道他们真的不怕自己多一个竞争对手? 想到最后,雷军说,也许,他们真的只是单纯的希望小米好、希望雷军好。 人生有这样的朋友,真的足矣。 最终,两个多月后的3月24日,雷军在向董事会汇报自己的调研成果时,说了这样一句斩钉截铁的话: 智能电动汽车是大势所趋,汽车行业正在与消费电子行业相结合。我认为小米必须参与进来。 当然,雷军也同时表达了他的顾虑与担忧。 首先是资金,仅仅初步估算,他们认为造车都需要至少100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小米2020年的净利润大约是20亿美元。也就是说,造车至少需要小米当时5年的利润额。 其次,汽车行业很有可能像手机行业那样,最终只有少数几家可以存活下来。如果是,那就意味着小米造车必须进入世界前五,否则将注定无法生存。 然而,董事会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同意了雷军造车的方案。但是向雷军提了一个硬性要求: 由于造车投入巨大,因此必须雷军本人亲自带队。 雷军说,他需要几天考虑时间。那一刻,他真的有些兴奋,却又有些迷茫。 他反复的向自己发出几个灵魂拷问: 创业这么苦,你真的还要从头再来一遍吗? 年龄不小了,你真的还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一个全新的行业吗? 风险这么大,万一输了,你这辈子就这么灰溜溜的收场吗? 雷军说,这些问题,在他脑海里反复盘旋了一个星期。那种煎熬,我们外人真的难以体会。 最终,在3月30日,雷军向董事会正式交出了他的答复: 如果小米必须造车,如果大家认为我合适,为了小米,我愿意挺身而出。这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多年来深思熟虑的结果。 雷军说,如果你问他,当时脑海中在想些什么。他会说,只有七个字:虽千万人,吾往矣。 3月30号当天晚上,雷军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小米将正式进入造车领域,雷军本人亲自带队,10年内全资投入100亿元。 在那场发布会上,雷军没有给自己留任何的后路,他当着全中国媒体的面,掷地有声的说道: 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个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一生的声誉和成就,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完全没想到,那天晚上开始,各种请战书,像雪片一样向他飞来。 刘安昱,他是小米最早期的伙伴之一,是小米的第37号员工。他从小就痴迷汽车,曾用业余时间自己改装了一辆大房车。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的工作可能都要与汽车无缘,结果那天看完发布会,他久久不能平复心情,在江边散步,一直散到凌晨5点。 终于,他下定决心,拿起手机,给雷军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只要让我参与,干什么都行。 李田原,他当时是宝马德国总部负责iX车型的设计师。那晚的发布会深深的震撼到了他,他决定说服家人,放弃欧洲舒适的待遇和生活,举家回国,加入小米汽车的创业之中。 就这样,短短半年时间里,雷军就组建起了一支超过1000人的团队。 雷军的造车之旅,就此起航。 这,就是雷军和小米汽车,梦开始的故事。 我真的特别感慨,这些高手,似乎做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一点都不给自己留后路。 雷军,功成名就、荣誉等身。他完全可以安享一份悠闲的退休时光,不必再拼杀在激烈的商战一线。 然而,对于找到了自己一生使命的人而言,或许永远不存在“退休”这件事。是啊,退休以后做什么呢?难道不还是做自己热爱的事业、自己使命所在的事业? 可是,这个过程总有困难、总有挫折。万一打了退堂鼓,至少动力不足了,怎么办? 他们的选择竟然是:主动断了自己的后路。 你看雷军,一旦决定造车,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下大愿,将“押上一生的声誉和成就”,就为此一战。 怎么样,现在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你“吹”的大牛,你还能反悔吗?还能退缩吗?还能撂下这摊子事,去享受生活吗? 我们普通人做事, 总爱先找退路。而高手做事,只能向前。 普通人沉迷寻找捷径,高手心中只有征途 现在,雷军造车的故事继续。 有了热度、有了团队,这连万里长征第一步都算不上,顶多算穿好了鞋。 毕竟,雷军不是魔术师,只靠热情,没法变出汽车。不对,即使是魔术师,也变不出雷军想要的那辆车。 雷军面临的第一个决策就是:要不要把汽车业务拿出来独立融资、独立上市? 确实,这听起来是非常诱人的一条路。用别人的钱造车,不占用小米的大笔资金,几乎无风险,谁能拒绝这样的好事? 更何况,拉投资,对小米和雷军来说,也绝非难事。光是“雷军”这两个字,就价值千金。雷军说,当时其实已经有好几家风投机构给小米汽车开了价,估值100亿美元。 但是,经过多轮的深思熟虑,雷军依旧拒绝了,他放弃了这条捷径。 为什么?因为造车的周期很长,一旦拿了投资,就必须照顾到合作者的利益。想法和时间想要保持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时,他非常清楚,造车的难度极大,他希望小米集团的每一个人,都能毫无保留的支持、全力以赴的共同努力,这样才有胜算。 所以,雷军最终决定,小米全资自己干,钱全部自己掏,风险全部自己扛。只要能把车造好,他们在所不惜。 随之而来的第二个决策,是究竟是找代工厂、走收购,还是自己从头做起? 雷军说,当时有大量的朋友劝他,2021年,你们才入局做车,已经晚了。要抓紧时间,赶紧找代工厂、抓紧出车,千万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干。 然而,雷军说,在这件事上,他们此前做手机时吃过大亏。 14年前,当小米刚刚创业时,就是这种“轻模式”,这种模式初期速度很快,但根基不扎实,后来遇到了很多的挫折。直到今天,雷军都觉得还在为当初的冒进补课。 所以,当如今再一次面临创业选择时,雷军决定: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从核心技术出发,10 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 时间飞逝,到了2021年春节,那段时间,整个团队对产品的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甚至面临整个方案推倒重来。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雷军取消了所有日程,就把汽车部最核心的十几个人全部抓来开会。雷军下了决心,绝不带一点含糊的空间,会一直开到吵明白为止,什么时候吵出结果,什么时候散会。 结果呢?结果是这个临时召集的会,一开就开了整整21天。 雷军说,当时,他们其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整个团队1000多号人,都在等着他们这个会议的结论。结果没出来,大家都只能放下手头的进度干等。 当21天的会终于结束时,雷军说,他得到了2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是经过这21天的会,或者说争论,这十来个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战友”,可以无条件的信任,可以在战场上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对方。这段经历,让他们能够一起度过此后的无数考验。 第二个结果,是雷军惊喜的发现,整个团队形成了一个最重要的共识。这些年不断有人问雷军,为什么你们3年就能造出汽车?雷军觉得,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共识: 小米是汽车行业的新来者,只要能上牌桌,就是巨大的成功。守正出奇,要先守正再出奇,守正有时候比出奇更重要。 什么叫先守正再出奇?雷军说,作为新来者,他们必须要尊重行业规律,不要一上来就搞颠覆,一上来就要掀桌子。 我想,如果用一个词总结雷军最开始造车的这段经历,这个词或许是:难而正确的事。 遭遇难题时,寻找捷径,是我们的本能,这本身其实并没有错。 然而,我们总是找着找着,就偏离了原先的道路,忘记了预定的方向,甚至把“找捷径”,当成了目标本身。 你看,我们读书、求学、买房、结婚生子,都是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 考更好的学校、读更高的学历、贷款买车买房、这些本质上,都是“捷径”,更快更稳地达到我们最终的目标。 然而,生活中有多少人,他们一年又一年的考学,加完全不切实际的杠杆,最终把这些捷径,当成了目标本身,而离真正的目标,越走越远。 再比如,OKR、KPI这些,原本只是管理的工具,然而有多少公司,把这些指标当成了目标本身? 普通人沉迷寻找捷径,而高手的心中,只有征途。 有一句话,或许像某种思想钢印一般,深深刻在雷军的大脑中: 只有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才能走得更远。 普通人一生摸索热爱,高手将一生变成热爱 现在,有了团队、有了目标,造车的路上,还缺些什么? 缺一个领路人。 为什么这么说?雷军自己不是已经亲自带队了吗? 确实是,但雷军深知,自己有着太多不足。 比如,十多年前开始,因为工作繁忙,公司就给雷军配了专职司机,从那之后,雷军自己就很少开车。 然而,你能相信一个自己完全不开车的老板,能造出一辆好车吗?别说别人,雷军自己都不相信。 再比如,小米汽车团队内部,有着大量汽车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他们做了一辈子的汽车,见多识广,行业经验极其丰富,聊起来对整个流程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雷军和他们交流,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公司最终的天花板,就是CEO自己。 雷军也意识到,既然亲自带队造车,那就绝不能让他这个负责人自己,成为团队的拖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迅速弥补这个信息鸿沟。 怎么弥补?雷军说,他个人造车的第一步,就从这样一件小事开始:自己开车。 当时,因为实在太久没开过车,他就像新手上路一样,手忙脚乱的。他的司机就坐在副驾驶陪他。同事看到都开玩笑说:你的司机好有面子,老板亲自开车接送。 可是,不能每天只开自己这一辆车,这样视野太狭窄了。怎么办?那就和身边的朋友、同事去借,体验更多车型的驾驶体验。 结果,一两个月的时间,也就全部借完了,那怎么办? 一开始,雷军去到各个品牌的4S店,亲自看车、试驾。结果,尽管每次他都全副武装,戴着墨镜、口罩、帽子,却还是能被迅速认出,引来大批围观,弄得特别尴尬。 怎么办?雷军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就在小米公司的地下车库里去晃悠,只要看见一辆没见过的车,就让助理去贴一个字条,询问车主能不能借来试驾。 很多同事都特别惊讶:真的是雷老板要借吗?毕竟这事看起来有点太像电信诈骗,甚至专门来确认是不是真的。 不知不觉三年下来,雷军总共试驾了170多辆车。他终于敢说,他是一个合格的“车迷”了。 光是开车还不够,雷军还专门看了大量汽车巨头的传记,甚至把之前自己看过的赛车电影,全都找出来重看一遍。只不过之前是看明星、看剧情。这次专门看车。 结果看完之后,雷军有了一个新的感悟:为什么人家法拉利做的那么好,保时捷做的那么好?你看看人家的老板、人家的创始人,那都是赛车手啊。 于是,雷军又做了一个看起来有点“叛逆”的决定:学习赛车。 为了学习赛车,雷军考了赛车驾照,在北京40度的盛夏,穿着防火材料做的厚厚的赛车服,在赛道上一圈又一圈的飞驰。 你看,下面这张,就是雷军学赛车时的照片。 不仅他自己练,他还逼着小米汽车的核心团队,也一定要去练。 结果,你猜怎么着?整个小米汽车的团队里,有超过100人拿到了赛车驾照。 过去这段时间,一些网友听说雷军在学赛车,一直在不停的催他:啥时候表演一个漂移? 雷军说,其实他真的能漂起来,只是水平很一般。但他还是鼓起勇气,拍了这么一段他开小米SU7漂移的视频: 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些?雷军说,在一开始,他独自琢磨了非常非常久,究竟如何能把一辆车做好? 到最后,他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其实特别特别简单,简单到只有一句话: 懂一行,爱一行,才能做好这一行。 我们每个人都会说“热爱”,都爱说“热爱”。甚至,我们喜欢把“找自己热爱的事业”,挂在嘴边。 然而,且不说很多人的真实目的,只是逃避现实、逃避自我。他们嘴里的“热爱”,永远只存在于遥远的天边。 即便他们找到了,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他们就会退缩,以“这不是我爱的事情”为借口,继续去寻找自己的下一个“热爱”。 他们不是真的热爱,只是沉迷于这种“热爱”自我感动中,不能自拔。 然而,雷军让我们看到。当你轻易作出“我不喜欢”的论断时,你真的了解这个行业了吗?你真的挖掘到它的有趣之处了吗?你真的愿意面对它一定会遇到的那些挫折了吗? 我们普通人的想法,是爱一行才能干一行。而真正的高手,是干一行就能爱一行。 普通人,用一生去摸索热爱。而高手的一生,本身就是热爱。 普通人注入感情,高手注入梦想 就这样,就这样,雷军和他的团队,紧锣密鼓的干了三年多。研发的过程非常低调,只有谣传和泄密,没有任何宣传。 直到去年12月底,小米汽车第一次亮相,很多人觉得很突然、有点横空出世。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大量质疑和诋毁。 其中,最常见的是这样一句话: 苹果10年都干不成,凭啥你们3年能干成? 然而,这些外界的评价,都是小事。雷军说,真正的挑战,来自团队内部。 上市前两三个月,雷军在和团队伙伴交流时,竟然发现很多人都认为,一定卖不动。 当时,把雷军急的不行。他拿出各种数据和测评,说明他们的配置和体验都比Model3好很多。结果人家继续说,他们买的都是品牌价值。雷军说我们为女车主精心设计了很多防晒、收纳功能。结果有人说女车主肯定不会买这样的性能车。 总之就是一句话:他们凭啥买你小米SU7?就这一句话,经常就能噎住雷军。 甚至,最夸张的一位媒体朋友,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能卖3000辆就要烧高香了。 这可怎么办?辛辛苦苦干了三年多,花了一两百亿人民币,难道最后做出来的产品卖不动?当时,整个团队都笼罩在焦虑之中。 那时候正是今年年初,如果你还有印象,那段时间,“雷军憔悴了”甚至一度登上热搜,照片实在有些不堪回首,这里就不再贴出,你可以自己去网上搜索。 然而,真正的强者,可以被敌人打败,却绝不能尚未开战,就先被自己打败。 雷军说,那天,他想起来他试驾过同事的一辆车,那是一辆福特野马,价值40多万元的性能车。 同事对他说,这是他工作10年之后,用积蓄买给自己的。他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辆车:Dream Car。 每天早晨一上班,坐到车里踏下油门的一刹那,他就热血沸腾;每天晚上回家了,还在车里再坐一会儿再上来。 雷军说,他此时此刻,都能回想起他当时听到这些话时的震撼感。 这个故事,让他无比坚信一件事:人生值得被奖励,这就是一辆Dream Car的意义。 他相信人们内心深处对Dream Car的向往,更相信小米SU7就是为他这样的奋斗者设计的。 这种自信、这种梦想,或者说,这种勇气。帮他做出了许多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非常大胆且冒险的决策。 举个例子,上市前的最后几步,首先是确定产能。汽车的供应链极其漫长,今年2月份,小米就必须确定下来全年的产能。他内心极其矛盾:定多了,担心卖不掉。定少了,担心不够卖,大家又骂他饥饿营销。 团队里很多人,都建议他定3万辆,稳妥些好。但这份自信,让他下定决心,定了76000辆。 雷军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扣掉爬坡时间,就是月销1万辆。整个中国市场,纯电轿车能够月销1万辆的只有一款车:特斯拉的Model 3。 我不知道现在回想起来,雷军会不会为这个决定吸一口凉气。这真是个太冒险的决定。 你看小米汽车的工厂,看着很大,但其实只能放3天的汽车。想想看,停下1000辆汽车,得要多大的仓库?如果有1万辆汽车卖不掉,你得租多少个足球场去摆放? 总之,车一旦开始库存,那就是漫山遍野,对小米这样的汽车新手,很可能是灭顶之灾。 除了产量,还有定价。 雷军说,纯电车的成本很高,目前除了特斯拉,几乎所有纯电车都在巨额亏损。因此合理定价才能健康增长,超低定价只是饮鸩止渴。 这团队内部,很多销售同事对纯电车同样信心不足,在定价环节争论激烈。 雷军说,离谱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网上甚至有谣传说,小米SU7要定价14.9万,甚至还有人说9.9万。这不纯属捣乱吗? 但同样是这份自信,让雷军最终坚持认为,SU7的配置和体验,都远超Model 3,他们一定有勇气、也有底气定到21.59万。比Model 3便宜3万,已经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 然而,内部争议还是非常大。直到现场一位高管说: 就定21.59万这个价,无论卖多少量,我们小米都认了。 终于,3月28号发布会到了。雷军说,那一天,他就像寒窗苦读12年的学生,走上高考考场一样。 这三年来的种种经历,像放电影一样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在说到小米SU7为谁而作时,这样一句话,从他嘴里脱口而出: 他们不甘于平庸,还在为梦想奋斗;他们向往先进的科技,渴望幸福的生活;他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浑身都闪耀着乐观与自信的光芒。 雷军说,他的汽车,就是为这群人而做。 发布会后,他接受媒体采访时,一位同事激动的跑进来告诉他:4分钟破1万!27分钟破5万! 终于,这三年来的所有痛苦、委屈、不被理解,在那一刻,全部烟消云散。 那一刻,雷军终于可以自豪的说,小米汽车,挤上了新能源汽车的牌桌。 在演讲的最后,雷军说,他很清楚,他们离真正的成功还差很远。但过去三年,对他、对小米,都是一段脱胎换骨般的经历。 勇气并非没有恐惧,而是面对恐惧的时候依然坚定不移。勇气来自于坚定的信念,奔涌不息的热情,还有每一步的脚踏实地。勇气就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 面对这样的雷军、这样的小米、这样的演讲、这样的传奇经历。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普通人对生活,注入的是感情。而高手对生活,注入的永远是梦想。 雷军的年度演讲结束了,但他和小米汽车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 我们何其有幸,能生活在一个这样的时代,这样一个创新永不停歇、梦想从不止步的时代。 我们或许无法达到雷军的成就。但他的精神、他的品格,甚至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每个人无尽的激励。不是吗? 朋友们,祝你,也在任何时刻,都能像雷军一样,对生活保持无尽的勇气,守住你一直向往的梦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刘润)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刘润),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 演讲雷军雷军2024年度演讲 赞 (0) 爱运营管理员 0 0 生成海报 赵太祖救驾汤品牌全案 上一篇 2024年7月20日 上午11:22 人在烟草局,月薪1万多,年终奖7万多,想离职了! 下一篇 2024年7月21日 上午11:08 推荐资讯 互联网新闻 有雷军周鸿祎 湖北为何消失在中国互联网版图 974 爱运营 2015年4月17日 互联网新闻 雷军2024年度演讲:人生不能后退 1.4K 爱运营 2024年7月21日 互联网新闻 雷军:农村互联网是10年大机会 796 爱运营 2015年11月7日 互联网新闻 雷军上时尚杂志,丁磊养猪,这些大佬们令人窒息的操作你看懂了么? 1.3K woxiangcaifu 2017年12月1日 互联网新闻 互联网30年,从零到伟大,雷军、程维、张小龙有一个共同点 1.0K 爱运营 2018年1月3日 杂项 胡泳:精彩演讲《媒体与时间》 664 爱运营 2014年7月7日 互联网新闻 运营技巧:演讲中怎样用数据说话 747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5年9月2日 互联网新闻 雷军:在空中飞的猪都经过苦练 不是机会主义者 654 爱运营 2015年6月5日 免费资源下载 2024年雷军年度演讲PPT抢鲜版 1.4K 爱运营 2024年7月22日 营销知识 雷军:最好的销售就是销售自己 1.3K 爱运营 2018年8月1日 互联网新闻 雷军vs周鸿祎,20年的"天地对决" 836 爱运营 2015年3月23日 互联网新闻 雷军3小时演讲感受 412 卢松松 2022年8月13日 互联网新闻 雷军 | 评估创业项目的十大标准 436 爱运营 2023年5月29日 网站运营 雷军:如何5步沉淀用户? 971 爱运营 2015年7月24日 互联网新闻 乔布斯的演讲都遵循了这5个原则,看完你也可以轻松掌握 710 爱运营 2015年9月28日 杂项 这种思考方式是写文章,做PPT,演讲的基础(图文干货) 1.7K 爱运营 2016年7月5日 互联网新闻 盘点雷军、刘强东这些大佬们最失败的项目 696 爱运营 2015年4月13日 付费资源 雷军2023年度演讲知识地图 1.3K 爱运营 2023年9月6日 互联网新闻 小米、阿里赚不够,雷军推崇Costco,马云喊出新零售,国内的零售业应该怎么活 862 爱运营 2016年11月15日 免费资源下载 雷军2024年度演讲PDF(144页完整版) 1.3K 爱运营 2024年7月25日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