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副总裁孙良:我眼中的互联网行业之道

所有的单点事件都是大趋势下的必然。
TCL副总裁孙良:我眼中的互联网行业之道
很多公司或团队在创业的时候会犯一些认识性的错误,往往刚开始不知道,一段时间的试错后才发现,产品的方向与互联网的准则相违背。
 
我们古人有一句话叫‘道是自然’,自然维护良性的生态依靠规律,而我们则依靠了解其规律去认识自然。
互联网行业也一样:所有的单点事件都是大趋势下的必然,现象即规律,规律即准则。
 
通过观察互联网行业中的事件分解出规律,可以增长自身认识,形成高效的价值判断,以避免公司或团队犯认识性的错误。
那么,如何在互联网行业里判断产品的价值?
在这里,我分享几条判断标准:
 
1、高频需求还是低频需求?
 
在做产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产品的受众规模和使用频次。一个行业里面,高频的应用往往能够打击或打败低频的应用。
以滴滴为例。
2012年,滴滴成立并从出租车起家。滴滴只做出租车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用户在空闲时候并不用软件叫车,而早晚高峰期用滴滴却要加价才能叫到车,并且每个人都加钱,一样打不到车,因为车不够用。
 
为什么滴滴从错误的出发点出发,却是胜出者?因为它教育了市场,而出租车行业本身就是个高频市场。
 
反观2010年就成立的易到用车,最早做专车业务,最后的独角兽却不是它?
 
易到从专车切入,专车在当时属于低频甚至还没形成的市场,易到教育市场难度很大,因为它得教育市场的两端:让司机开专车,让乘客坐专车。而滴滴从出租车入手,只用教育乘客。
 
滴滴从一个高频的入口出发后来居上,慢慢迭代出专车、顺风车、代驾等业务,彻底掌握了整个出行轴的人群。这个人群每天能产生1400W的订单量,二三十个亿的GMV。
所以说,在一个行业轴内,往往是高频打败低频。用户常常只会打开行业轴内最常用的一个应用,忽略其它同类应用,不信查查你的电量消耗,估计50%-60%都是被微信消耗的。

TCL副总裁孙良:我眼中的互联网行业之道

2、服务是一对多还是一对一?
如何判断你的产品或服务是一对多还是一对一的关系?
以饿了么和e袋洗两个O2O企业为例。饿了么融资十亿美金,e袋洗拿了百度一亿美金,两个企业起得都很快,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
 
仔细观察就知道,不管是饿了么还是e袋洗,它们并不做上游的餐饮或洗衣店,它们做的是公司和用户间的快送平台。
 
如果说快餐店养一个人,结果那个人出去送餐就送一两个用户,效率太差。现在有了饿了么,N多的上游快餐店和下游用户建立起了联系,平台通过路径规划和订单调度,使一个人出去送餐可以送十几份,相当于五个人的效率。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之为多对多或一对多的关系。洗衣也是如此。
 
至于一对一的生意,强调的往往是个性化服务,而不是效率。
 
在很多行业里面,如果是一对一的话,纯的低价服务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单位时间只能做那么多,效率就是个伪命题。美容美甲行业就是这样。
 
河狸家上的美甲师,她们的服务讲究的不是效率,而是极致的个性化体验,因此她们对一个小时挣的钱有着非常高的预期。你让她上门服务只做五十块的美甲,不可能,不是说五十块的美甲不存在,而是五十块的美甲就应该是客人来找她。
因此,从整体上来说,一对多是追求效率的提升,追求规模的最大化才能赚到钱, 而一对一是追求个性化的匹配,高ARPU值。

TCL副总裁孙良:我眼中的互联网行业之道

3、平台是B2C还是C2C?
平台到底要建成B2C还是C2C,取决于产品是标品还是非标品。
京东卖的是什么?京东大部分卖的是标品,从3C产品起家,现在又做一些家居家装类产品,这些都是品类相对少但出货量特别大的。
举个例子,你打开京东APP买个iphone,如果说上海没有货,北京有货,而你人在上海,京东也不会跨界调货,把北京的iphone卖给你。为什么?京东的玩法是B2C,追求极致效率,把货老远的从北京仓发给你就消灭了它的长尾SKU。
 
淘宝就不一样。淘宝是一个完全个性化的非标品平台,连接着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小商小贩和海量用户,为了匹配需求,它就需要去重新调度。
 
比如远在千里的湖南老奶奶把一个月串的五个门帘子放在淘宝上卖,即便发货需要好几天,淘宝也会做个性化匹配。淘宝的玩法是C2C,C2C的本质是无限SKU,通过不断增加SKU对接无数小商家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做产品的时候,如果你的产品不能做到标准化,那就必须做到极致的个性化;相反,如果你要做到标准化,就必须提高效率,否则就会掉入价格战的诅咒。
 

TCL副总裁孙良:我眼中的互联网行业之道

 
关于互联网行业规律的内容,今天先分享这么多,主要都是围绕产品和用户的角度思考的。
 
作者:孙良Jedi
来源:孙良Jedi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项目方案规划.doc(0)
  2. 2023:  8个你必须知道的消费者决策营销模型,你了解⼏个?(0)
  3. 2023:  以“分享红包”为例,讲解如何拆解业务与设计产品(0)
  4. 2023:  产品分析 | 喜马拉雅FM——无愧于名的王者姿态(0)
  5. 2023:  模型化背后的思维:类思维(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news/104768.html

(0)
爱运营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7年5月17日 下午4:09
下一篇 2017年5月17日 下午4:12

推荐资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