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这些「学生思维」,离职业达人更进一步

这几年的工作中,我观察到一个现象。

很多刚入职的应届生,其实能力一点都不差,但是,却总会觉得,他们还是欠缺了一些东西。虽然能够很完美地执行你的指令,但进步却始终有限。

同样,不少工作了2、3年的人,在经验上没什么问题,但总是显得有点「青涩」,导致你始终无法放心地把项目交给他。

究其原因,是这些人身上,存在着一些比较典型的「学生思维」。

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学生思维」,以及如何克服它们。

一、「我只是个XX而已」

许多带过实习生的同事,都跟我提过,他们最不乐意听到的,就是「我只是个实习生啊」。

为什么呢?因为这句话意味着,你给你自己设了限。

「因为我只是个实习生,所以我做好实习生应该做的事情就行了。把上级分配的任务做完,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的。别人的工作与我无关,最好也别让我加班,反正一个月才给那么点工资。」

简而言之:拿着2k的月薪,做4k的活,这不是傻么?

这样的思维模式,不能说有错,但是,如果你希望在职业上有所发展,而不是单纯把它当做一份工作的话,我希望你能转变一下心态。

原因很简单:我们为什么能够升职加薪呢?是因为我们拿着2k的月薪,做着2k的活,突然间就从天上掉下一个新的职位,砸到我们身上吗?

不是的。我们能够升职加薪,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职位上,做出了超越这个职位本身的业绩和表现

所以,「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它只不过说明你配得上到手的薪水而已。如果你希望有所突破,你一定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去接触团队里面其他人的工作,去了解你工作范围之外的东西,去从更高的高度审视整个项目和环节

如果你每天工作8小时,但是上级分配给你的任务你4个小时就搞定了,剩下4个小时里,不要无所事事、消磨时间,我希望你去找你的上级,对他说:你布置的事情我已经做好了,还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我能帮忙的?有没有其他同事的工作我能够参与一下

如果团队状态比较闲,真的没有工作可以给你,那你可以与同事交流一下,问问他们日常的工作是什么,项目的进度是什么,其他人或者其他团队在做什么……诸如此类。

要多问。

相信我,没有人会反感别人向他请教问题的,包括你的上级。只要你情商合格,不要在别人特别忙的时候去问。

这样的思维其实可以推广到所有的职位。「我只是个文案」「我只是个设计师」「我只是个运营」……如果你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文案,只愿意把手头的文案写好,那你做5年、10年,你还是一个文案,做的还是一成不变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工作了很久,却一直在做基础的执行工作,有些人年纪轻轻却能带项目、带团队的原因。前者只是一直在重复已经会了的工作,后者则是在不断突破自己。

如果你是设计师,请多跟文案聊聊;如果你是开发,请多跟运营聊聊;如果你是销售、BD,你一定要懂运营;如果你是产品,那不用说了,什么东西你都必须懂一点。因为,不同的位置,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一个设计,哪里要突出,设计师可能会从视觉的平衡来考虑,文案则可能从文案的联想和调性来考虑;同样一个需求,比如说响应速度提高0.5秒,产品可能觉得很重要,但在运营看来,可能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

只有把思维从「任务」上升到「项目」的高度,你为团队做出来的东西才不会跑偏。

同样,无论任何职位,你一定要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他人的工作有所了解,能够进行沟通,甚至能从项目的高度进行协作、指导,这样,才有向上升迁的可能性。

二、「可我已经很努力了啊」

这是另一个极其常见的通病。

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努力」「勤奋」「笨鸟先飞」……但其实到了社会,你会发现,努力很多时候并不怎么重要。这个社会看重的,是你做成了什么,而不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努力。

如果努力有用的话,我们还要KPI干嘛?

在学校里,我们有老师、家长,层层保护,给予我们足够多的宽容,帮我们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考试考得不好,他们会说:没关系,你已经努力了,下次考好就行。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会帮我们出面,把我们护在后面。但是在社会上,没有这回事。

没有人会去帮我们承担,一切责任都要自己去背。没做好就是没做好,就算再努力,也改变不了没做好的事实。

这很残酷,但确实如此。

这是一个结果导向的时代。大家只关注结果,并不关注你付出了什么。

所以,一定要尽早抛弃那些陈旧的思维。诸如「虽然没有成功,可是他已经很努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能力一般,但是他很愿意吃苦」……这样的想法,不但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因为它们会成为你发展路上的障碍。你会觉得,虽然事情没有做好,但好歹努力了嘛,从而心安理得。

但其实,一件事情,努力了却没有做好,其实有时还不如「不够努力」。因为,前者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你的能力有问题,二是你的方向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无论哪种可能性,都比「不努力」严重得多。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可以不用努力,而是说,你必须转变思维:从「努力完成目标」转变为「高效完成目标」

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努力更多的是把时间精力花在执行的过程上,高效则是把时间精力花在「挑选最佳路径」上。

很多时候,多花一点时间去思考,寻找最合适的方法和渠道来完成目标,效果会更好,花费的总时长也会更少。

相较之下,「努力」反而是最偷懒的做法。因为它往往意味着不动脑子,使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只是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而已。

其实,工作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随着负责的事务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复杂,个人的勤奋能起到的作用已经相当有限,你必须更多依靠外力,协调各种不同的资源,学会说服、统筹和合适的分配来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简而言之,你需要做的是提高单位时间和资源的效果,而不是大量的加班。

这对于刚入职的我们,有什么启迪呢?

最简单的一点,你可以去接触大量的方法,学习大量的软件,了解不同的渠道,不需要非常精深,能够触类旁通,应用它们的特点去分步解决问题就好。比起努力和勤奋,更重要的,是要有运用工具的意识。

另外一点,是要有协调资源的意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统筹能力,很多时候比你自身的执行能力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

三、「我有一个很棒的点子」

这是很多新人喜欢说的话。

他们这样说的时候,通常带着一丝炫耀、自豪、沾沾自得,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但是很可惜,大多数时候,这一点用处都没有。

创业圈里面有一个共识:点子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把它实现的过程。

这推广到任何一个领域都适用。

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你能够想到的点子,其实别人都已经想到了。所以,能想到一个点子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你只是跟别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你能够把它做出来,那才有意义。

而如果你想到的,是一个别人从来没有想到的点子,那么,你应该更慎重地审视它:你的点子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基于你的经验,抑或是基于行业和用户调研数据?

一般来说,拍脑袋想到的点子都没有意义,因为通常都不具备可行性,而且绝大多数的基础和前提都是想当然,完全经不起推敲。

当然,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提出点子」只是一个开始,它并不能说明任何东西,也不能影响任何东西。如果你能够继续做出评估、判断可行性、完成调研、进行分析、选择路径、优化步骤、统筹时间、协调资源……到最终把它做出来——如果你能参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并发挥你的能力,那你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要做一个落地页(就是所谓的H5),你想到一个非常赞的点子,很好,但这只是第一步。你得去做用户研究和分析,收集案例,研究可行性;你得做出策划,说服负责人,为什么要把资源放在这个项目上;你得去说服设计、开发、文案,传达你的想法,下达清晰的需求;你得时时刻刻把握进度、结果;你甚至可能面对各种质疑和意见,等等。

很有可能,经过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累积,等它做出来的时候,跟你一开始的想法已经大相径庭了。

所以,很多看似「垃圾」的产品,很有可能一开始的点子也非常完美,只是经过一系列的过程,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累积,最终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

因此,在职场上,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想法,而是,当你产生一个想法之后,你有没有能力把它坚持做下去,直到做出一些成效?

同样,很多职业新人喜欢对现状提出批判,说得也很精准,但是当你问他们有什么解决的方法,他们又说不上来,这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大多数你能发现的问题,别人也都发现得了,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解决罢了。什么叫「建设性意见」?就是你不但要指出「这样不对」,还要讲清楚「为什么不对」,以及「我们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才会更好一些」。

一个简单的建议:如果你要向上级提点子(或者指出问题),不要只是把你的想法讲出来,你要同时给他几套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可行的,切合实际的,以及你能够参与其中的。简而言之,不要给上级做论述题(嗨,问题摆在这里了,怎么解决你自己想),而是要给他做判断题(要不要采用这套方案),或者选择题(采用方案1、2还是3?)

简而言之,培养「结果导向」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你才能真正从学生转变为一个职业人。

作者:Lachel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1479274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4:  优化招聘策略:5条提升招聘效果的秘诀(0)
  2. 2024:  吸引优秀人才:改善招聘策略的实用建议(0)
  3. 2024:  任务管理革新!积分体系引擎,提振员工激励,全方位促进目标完成率的提升!(0)
  4. 2024:  人力资源中的人工智能:你应该知道的一切(0)
  5. 2024:  年互动量破亿,小红书流量新风口趋势研究(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zha/68638.html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6年7月4日 上午11:50
下一篇 2016年7月4日 下午2: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