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芯笼:什么是匿名社交

匿名社交在国内火起来,应该是无密,借助行业基本的薪水普调事件,在互联网圈内先火了一把,随后就有无数个产品跟风而起了。想来离自己做树洞也有一年了,这应该是提升自己对人性的把握、对社交的理解的一次最好机会了。谈谈这段经历以及自己对匿名社交的理解吧

从两个维度:吐槽对象和内容公开性,先简单把匿名社交分类

  • 朋友间内容开放的匿名社交
  • 朋友间内容私密的匿名社交
  • 陌生人之间内容开放的匿名
  • 陌生人之间内容私密的匿名

为什么会这样来划分呢,说说我理解的社交
每个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出的声音,都有目标听众,他希望说给某些人听。哪怕自说自话的日记本,有时也会有一种期待被人发现的渴望。每个人在社交平台上的所有行为,不过是为了在那个平台上构建一个自我。不管是实名也好,匿名也好,都需要一个听众。

如果说听众是对象,那内容是否公开就是场景了。举个小例子来说明开放和私密之间的差异,现在很多的QQ群、微信群,活跃的群员经常就那几个人,有时候经常出现2个人在那聊天,而这种在群里,哪怕是1对1的聊天,也和私密1对1聊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在匿名之下,用户不需要为他人眼中的自我来负责。在实名之下,用户满足自己的嗔,采取的方式是更多的展露自己风光的一面,不想自己的比别人的差。那在匿名之下,每个人都成为了无名氏,特别是内容还在公开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容易成为了乌合之众所描述的“群体”。不必承担责任,隐藏在人性里的本能:野蛮、破坏性、欲望,能够被释放出来。这种群体的效应可以有积极正面的情绪,但是更容易成为负面情绪倾泻的出口。用户满足自己的嗔,采取的方式就可以是通过贬低、辱骂的方式。

朋友间内容开放的匿名社交

无密的模式基本属于这种形式,大部分的内容都会与你有关系,可能是朋友(朋友的朋友)发的或是赞过的

从需求的层面来看

当潜在的受众是身边的朋友(包括朋友的朋友)时,用户能吐槽的内容和频率都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平淡的,可以设想一下,朋友之间匿名可能的情况

  • 首先不想被猜中身份,吐槽的内容就不会太具体,可能会吐槽行业、公司内的事件,或者某个大家公认不nice的人(也可以是领导);
  • 会有一些有趣性的玩法,不管是恶作剧、表白等等
  • 另一种形式的炫耀,有点像游戏虚拟世界里的豪侠,在匿名社区里,也能满足自己是个稳拿的幻想

可以看出,朋友间的匿名,天然就不是一个很强且有持续性的需求,不足以单独支撑起整个产品,很容易成为低频产品而逐渐遗忘,只会在某一两个特定时期被大家记起。更为重要的是,匿名模式下展现人性恶的一面,借此来发泄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满,而且用户能够意识到,是身边朋友之间的负面情绪,特别是在与自己相关的情况下,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是无法得到释放的。很有可能会造成话题用户的流失,如果匿名吐槽的对象都看不到了,吐槽者得到的快感也会小很多。

这也是朋友间内容开放的匿名社交,很少会在成熟的SNS上成为一种功能,在在熟人社区里,彼此还是在带着面具的交往,更多的也是正向形式的释放人性,我会通过展现我的好来满足优越感,而不会说别人的差(试想一下在朋友圈有匿名发布的情景,晒娃党、自拍党被骂惨?);匿名,释放出来的负面情绪,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预估的。

朋友间内容私密的匿名社交

首先想说的是,这种匿名,不是双向的,一般是收信人在明处,发信人在暗处。比如偷偷写封情书,但是不敢署名;偷偷用马甲加了朋友,不管是谩骂还是表白……

这种形式对于不匿名的一方,体验是很不好的。单独撑不起一个产品,而且对现有的产品也是弊大于利,因为讨好了一小部分用户,但是很惹恼更多的用户;况且,马甲也能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就不再多说了。

之前谈到过朋友间匿名机制的情况,如果潜在的受众变成陌生人呢?

往大了说,人天然就有好奇心,希望交流和探索,渴望和更多的人交流和分享,不管背后是因为饥饿还是性,人类就是这么延续下来的

细化到具体交流的场景,受众变成陌生人之后

吐槽的内容就不会那么局限了,没有了暴露身份的风险,每个人在家庭生活都可能有情感的困扰,不管是情侣之间的争吵,婆媳之间的矛盾,亲戚之间的相互攀比,很多琐碎的事情憋屈在心理都需要出口,需要抱怨、倾诉;在职场工作中也会有业绩带来的压力,同事之间的争执,上司刁难带来的痛苦,无疑也是需要一个减压的出口,需要发泄、释放。最最重要的是,这些不仅是有需求的,还都是对用户有益的,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对于阅读、与吐槽者互动的读者来说,如果把环境从朋友转移到陌生人之间,心理会有微弱的变化。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对身边亲近的人发脾气,但是对陌生人会更有礼貌;而我们对身边的朋友、同事、亲人之间的攀比心会更重,而对于陌生人,反而能够心平气和下来,肯定对方的优点,甚至还想虚心学习。虽然在匿名环境下,但是我们知道是朋友在抱怨、炫耀,会将平时安慰的态度收起来,去嘲讽等等;反而是完全陌生的人,更有可能去安慰、理解和交流。

更何况,陌生人之间能够更直接的发生“性”关系的可能,就是约炮

内容私密的匿名——漂流瓶

漂流瓶,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将讯息(可以是一封信、一张名片,更可以是古灵精怪的物品)放入密封的容器(通常是一瓶玻璃瓶,塑胶制也有),投入海中、洋中,或收藏在隐蔽的地方(类似时间囊)藉以将讯息传到未知的对像。流瓶的讯息接收者并没有一个特定对象。

这种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大海另外一边、不知道是谁的陌生人交流,是符合人的这种本能和天性的。

而且可以诉说的内容相比于内容公开的形式,“正能量会更强”。如果说1对多的时候,会抱怨、就算匿名也要炫耀,那么在1V1交流的时候,会更倾向于诉说、求助(关于约炮的除外。。)。

在互联网上被大家所熟知应该是QQ邮箱出的漂流瓶应用,规则很简单,玩法也和原来的漂流瓶一样,每个人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装在“瓶子”里扔出去,同样继承了不确定性,任何人都可以捞起你瓶子,无论男女。通过互联网玩漂流瓶,还有一个优势,交流的时间是大大缩短的,甚至可以是即时的。

多聊几句QQ邮箱,可能和匿名社交不太相关的。邮箱市场上,网易邮箱的先发优势已经很大了,对于一名追赶者,不是仅仅能够依靠QQ的邮箱tips提醒就能搞定的。不仅是体验,邮箱ID已经是人的社交化的一环。而漂流瓶能够给QQ邮箱的是什么呢?

  • 使用频次高于邮箱的应用,特别是在中国,邮箱的使用频次相对更低,高频带动低频产品,让用户能够想起QQ邮箱
  • 邮箱和漂流瓶很像,都是线下已有的、满足人们之间交流的方式,都是帮助人们突破线下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人们交流的“工具”
  • 漂流瓶本身的玩法也和邮箱的模式很契合,个人针对个人的交流
  • 漂流瓶的模式可扩展性很强,因为是内容私密,对于垃圾内容的处理过滤等等,能够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处理了

内容公开的匿名——树洞

树洞,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难以启齿的话写下来,大家能够看到内容。

和菜头曾经开通一个树洞网站,大家把自己的经历、故事、或者想说的任何东西发给他,再由和菜头经过挑选之后发布出来,比较典型的web 1.0,运营者来筛选内容,其他人消费内容,这种筛选过得内容,“质量”会更高,可读性很强,弊端当然也很明显,曝光的内容少,用户消费的内容受限制。

后来有了微博,微博的机制(在我看来)特别美,请允许用美这个字:

  • 用户关系是简单的follow关系
  • 内容140字
  • 信息之间的流动靠用户的转发
  • ……

简单的机制下,会自发的有很多有意思的玩法。如果玩微博比较多的用户,其实会发现有人就在运营树洞,用户可以给该账号发私信,账号管理人员将私信通过微博发出来,达到匿名的目的。不会对内容做任何处理,所有人的内容均有机会得到曝光,“质量”高的内容自然会被更多的人来转发,形成滚雪球的效应。不管是对于吐槽者还是看客,都是很好的选择。

说说我做树洞的一些感悟,出发点其实是为腾讯微博,为了服务微博的用户。QQ邮箱在大用户数量基础上,做轻SNS类应用,尤其是陌生人交友,能够获得成功。但是微博的这种关系链形式不太适合漂流瓶,微博是公开的,而用私信没法匿名。匿名的陌生人交友,就是树洞了。

在一个公开的广场上,你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说着五颜六色的话,每一秒都有几十条微博发出。有人约炮,有人抱怨,有人求祝福,有人在讲故事,有人在骂人,有人发广告,也有人在炫耀。

我觉得这个产品是成功的,不管是从数据上来看,还是从产品的口碑来看(种种原因,只在手机网页端有树洞,很多人都想在其他终端使用,腾讯微博事业部裁撤之后,树洞被关闭了,很多人都在问树洞哪里去了)。就不太多说做树洞的过程了,这种公开内容的模式,天然就比漂流瓶的模式要差,因为漂流瓶轻松能够容纳千万人、上亿的人使用,而公开的不行,1秒几十条已经让内容有些“过载”,加上需要对垃圾内容的过滤而导致的各种“误伤”。(树洞没有任何一个运营和编辑在审核,全靠算法规则过滤,不可避免的误伤用户,如果是漂流瓶,误伤用户只会以为没人回复瓶子罢了,而树洞这种公开的形式会让用户愤怒)

总结点啥吧,匿名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功能,一种玩法,人终究还是更多的生活在真实的环境里,就算在线下,匿名可以当成一种小把戏和小乐子,不会成为生活中的主角,映射到互联网,其实也是一样,会是一种轻的SNS形态,也更应该在陌生人之间。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腾讯云+宝塔面板 SSL 证书安装部署流程(1)
  2. 2023:  37个视频号运营必备工具(0)
  3. 2023:  做好人生选择的四大底层逻辑(0)
  4. 2023:  直通车是否会压制搜索流量(0)
  5. 2023:  企业私域流量的两个基本原则(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pm/6019.html

(0)
爱运营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5年2月2日
下一篇 2015年2月3日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