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猎头的评价里,我们多少会感受到当前职场环境的恶化。
被裁员,这件事并非直接和能力挂钩,而猎头直接定义成瑕疵更给人感觉是被裁的人犯了什么污点一样,有点莫名其妙。
一条业务线因为公司整体决策,被砍掉是常有的事,只是大环境好的时候,大厂会安排被裁业务线人员并入其他业务线,相当于去岗不去人。但现在整体下行,所有的公司都强调降本增效,不挣钱的业务线是成本,砍掉,在这时的公司眼中,不挣钱业务线上的人也连同成了成本,也就一同跟着遭殃。
有人建议说既然有大厂光环,那跳到小厂做管理岂不是美事。这里有个误区,认为从大跳小过去,升职是很容易的事情,殊不知在大厂的体系中,即使是P6+,年包达到70w,也大概率干的是执行层面的活,而让一个一直执行,0管理经验的人去做管理岗,背负业绩带团队,又谈何容易?
换句话说,这个职级的这个薪资,其实是其所在平台决定的,并非是传统行业所理解的因为上到了管理层所以达到了高工资,这是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一大差别。

到了35岁没有在体制内混到正科就是失败的;
到了35岁没有年入百万就是失败的;
到了35岁还没有房和车就是失败的。
所有的成功门槛不知为何统统指向了35岁!
环顾周围,我们被这一条条看似正确的价值标准绑定着,做一件事就必须怎么怎么样,没有达到就被认定是失败的焦虑声此起彼伏。
可是是谁去做了这样的定义,这样的定义真的合理么?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news/32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