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全文:4563字

阅读需要12分钟

 文章目录

常见的用户增长模型框架

    用户增长模型——AARRR        模型背景和内容        如何使用AARRR        模型应用    用户增长模型 ——RARRA        RARRA框架内容&与AARRR框架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在「成熟移动互联网」时代,留存变得更加重要?    用户增长模型——增长循环Growth Loops        模型内容        与AARRR / RARRA框架不同的地方    用户增长模型——HEART        模型背景和内容    用户增长模型——AIDMA        框架背景和内容        与AARRR框架不同的地方    用户增长模型误区    常见拉新获客手段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常见的用户增长模型框架

  • AARRR:以漏斗形式呈现的用户增长框架。
  • RARRA:按优先级重新排序AARRR,强调留存的重要性。
  • Growth Loops:以Loop 形式取代漏斗形式,Sustainable & Compounding 是这个框架的核心。
  • HEART:源自于UX,更加重视产品/服务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 AIDMA:最早的增长框架,更加重视Top funnel 环节。

用户增长模型——AARRR

模型背景和内容

AARRR是目前在用户增长里最常被提及和使用的框架,由Dave McClure于2007年提出,目前仍被广泛作为用户增长的思考框架。AARRR代表着:

  • A(Acquisition,任何形式的获取用户)
  • A(Activation,透过用户了解到你产品的aha moment来激活用户)
  • R(Retention,提高留存)
  • R(Referral,用户自传播)
  • R(Revenue,获取收入)。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AARRR模型

如何使用AARRR

AARRR是以「漏斗」的形式,把用户从开始到成功转化的行为路径归结成几个关键核心步骤— 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ferral、Revenue。在制定指标时,可以按照AARRR 框架里的每个关键核心步骤再往下拆解去制定KPI / KR (Key Result),进而优化每个关键核心步骤为目标,提升漏斗间的每一步转化,达到整体增长目的。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AARRR模型(扫文末二维码获得PDF文件)

每个关键核心步骤阶段的原则、主要方法、参考指标如下:

  • 获取用户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获取用户模型
  • 用户激活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用户激活
  • 提高留存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提高留存
  • 用户自传播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用户自传播

五种病毒传播的分类

  1. Word-of-mouth virality (口碑传播)
  2. Incentivized word-of-mouth (激励式口碑传播)
  3. Demonstration virality (示范效应传播 )
  4. Infectious virality (传染式传播)
  5. Outbreak virality(爆发式传播)
  • 获取收入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获取收入

模型应用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用户增长AARRR示例

用户增长模型 ——RARRA

RARRA是由Thomas Petit和Gabor Papp在2017年提出的概念。Gabor Papp在提出RARRA的同时,也对当下的「成熟移动互联网」背景做了下面的归结:「移动app市场趋于饱和,红利时代结束,获客也不如以往容易、便宜。」亦即,移动互联网已经从一个「增量」的时代来到一个「存量」的时代了,因此在获得流量后的「用户留存」显得更加重要。

RARRA框架内容&与AARRR框架不同的地方

RARRA的步骤组成与AARRR相同,主要的差异在不同的优先级考量而重新排序各步骤,强调R(Retention)留存的重要性。RARRA的框架逻辑来源于:为了达到留存(R,Retention),需努力让用户体会产品/服务的核心价值(A,Activation);这样同时也能达到让用户自主分享(Referral),邀请身边好友一起使用该服务/产品;最后就能顺其自然地获利(R,Revenue)并且获取到新的用户(A,Acquisition)!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增长AARRR模型与RARRA模型的差别

为什么在「成熟移动互联网」时代,留存变得更加重要?

当获取流量变昂贵,又不能有效地把流量转成产品的用户群,便让企业负担且浪费了「看似拥有的流量」的高额成本。

2017–2018年中国互联网讲「增长骇客」,到了2019年开始则是强调「私域流量」,这个词的出现与行业内开始重视留存为正相关,「私域流量」便是将「公域流量」进行留存成为自己用户群。因此,此框架的核心精神是顺应「存量时代」的来临,把留存作为最高优先级目标,调整框架步骤顺序为RARRA,亦即强调产品对用户的价值能自然带来更多用户的增长动能。

用户增长模型——增长循环Growth Loops

模型内容

光是提高留存的优先级还是不够的!2018年由四个知名的矽谷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创投提出了一个全新增长框架— Growth Loops。常见的几个Growth Loops:病毒式裂变(Viral loop)、补贴增长(Paid loop)、UGC内容循环(User-generated content loop )。Growth Loops的步骤组成主要有三个:输入Input (拉新/激活)、行动/步骤Action/Step、输出Output (转化/收益)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增长循环模型

Growth Loops 的核心理念在于:让三步骤流程建立一个系统而非断裂的模块。以病毒式裂变为例:使用产品->推荐给好友>好友使用产品>推荐给另一个好友->如此循环往复。例如:邀请好友使用滴滴,双方均获得10元乘车体验金。

有关病毒传播的一些容易被忽略的事实

  • 人们对于社交网络的传播作用过于乐观
  • 口头传播比广告更精准,转化率极高
  • 重要的是传播的内容,而非传播者
  • 传播的素材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刻意创造的

以前行销、产品、业务跨三个部门独立运作产生了断层问题,造成转化效率不佳,例如将获客(Acquisition)、留存(Retention) 与营收(Revenue) 切为三个目标后分给三个小组去负责优化。而前述的漏斗式框架思维(AARRR / RARRA)依旧造成在「 增长」团队中的三个子团队分离运作,导致在制定策略、部门分工时是呈现断裂。

这也是为什么增长项目依旧时常被人怀疑,项目都是单点、不可延续的,但其实好的增长策略应该要能够把这些看似单点的项目串起来,点连成线甚至变成面。而Growth Loops 这个框架,不只是把整个环节串起来变成可持续性,更能达到「复利」 的效果,在使用时候能够更全面性、系统性的去考虑而非只是单阶段的考虑。

Pinterest 的核心增长动能,就是来源于网站上UGC 的内容。种子用户输入(input)了内容,其他用户因为内容而在平台上产生了更多的engagement,而后因为这些UGC 内容持续从外部为Pinterest 带来更多的新老用户而形成了Loop。

知名的Amazon飞轮理论(flywheel model),其实也是Growth Loop的概念。Amazon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么成功,归功于他所做的事情能够推动飞轮持续不断的滚动!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飞轮效应-亚马逊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飞轮效应-B站

与AARRR / RARRA框架不同的地方

前面提到的AARRR / RARRA若以更抽象的概念来看,其实也是Input (top funnel)、Action/Step、Output (Conversion/Revenue)。不过漏斗形式的框架,有以下两个特色:

  1. 每个环节依旧还是断裂的。
  2. 从流量的进入到获利的终结。

因此,虽然漏斗式框架(AARRR/RARRA)与Loop式框架(Growth Loops)都有input与output,而之中最大的差异在于output是否能够再回到input。一旦output的结果能回流进input里,这个增长将是「可持续性且复利的增长」。

增长循环与AARRR&RARRA两处最大的不同

  1. 从linear growth 变成了compounding growth。
  2. 从断裂的漏斗式变成了连续性的Loop。

用户增长模型——HEART

模型背景和内容

HEART是和产品开发息息相关的增长模型,HEART是由Google的Quantitative UX Researchers团队提出的,最初是用来做Data-informed design使用。他们提出了HEART作为衡量UX指标的框架。HEART代表着H(愉悦感Happiness)E(参与度Engagement)A(采用率Adoption)R(留存率Retention)T(成功率Task success)。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用户增长模型-HEART

而HEART 是发源于产品开发流程作为UX数据化衡量的框架,因此更着重在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单纯地看有多少人使用了,而是更近一步的去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Happiness)、使用深度(Engagement)、采用率(Adoption)、留存率(Retention)、成功率( Task success)。

用户增长模型——AIDMA

框架背景和内容

早在19世纪,美国广告学家E. St. Elmo Lewis就已经以消费者行动模式提出了AIDMA框架,AIDMA法则的含义为:

  • A(Attention)引起注意;
  • I (Interest)产生兴趣;
  • D(Desire)培养欲望;
  • M(Memory)形成记忆;
  • A(Action)促成行动。

所谓AIDMA法则,是指在消费者]从看到广告,到发生购物行为之间,动态式地引导其心理过程,并将其顺序模式化的一种法则。其过程是首先消费者,注意到(attention)该广告,其次感到兴趣(in-terest)而阅读下去,再者产生想买来试一试的欲望(desire)。然后记住 (memory)该广告的内容最后产生购买行为(action)。这种广告发生功效而引导消费者产生的心理变化,就称为AIDMA法则。

与AARRR框架不同的地方

AIDA和前面提到的知名增长框架AARRR一样都是以漏斗形式作为框架,同时都是著重在top funnel — Acquisition环节。两者的差异在于,AIDA 更讲究「宽泛」的Acquisition。仔细看这四个步骤就会发现,AIDA 只涵括了AARRR中的A(Acquisition)、A(Activation)、R(Revenue),并没有提及Retention 及Referral 的部分。

AIDA 更讲究「宽泛」的Acquisition 和当下背景有很大的相关。19世纪,互联网尚未出现,更没有digital marketing。要做到这么精细化的追踪、分析与运营都是不可能的!

用户增长模型误区

  1. 误区一:增长=AARRR模型
  • 第一,AARRR模型从用户获取到用户推荐的5个环节呈漏斗状,通过螺旋式的方式来完成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闭环。也就是说,进入一层漏斗的人,才有资格进入下一层漏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里面的所有环节都可以相互作用。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和业务场景,各个环节还可以相互调换,有的环节甚至可以被舍弃。
  • 第二,AARRR模型只分析了需求侧,没讲供给侧。它告诉我们在用户端怎么获取用户、激活用户、留存用户等,但是没有告诉我们企业应该怎么做,也就是我们在供给侧应该如何实现增长。增长的本质其实就是生意的本质,可持续的增长更需要关注供需关系,供需平衡才能产生持续的收益。
  1. 误区二:非互联网公司不能做增长

    所有增长工作最终都该是数据驱动的,但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公司的数据颗粒度很粗,数据人才也跟不上,更没有程序员,达不到极致状态。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非互联网公司不能做增长。事实上,如果非互联网公司理解了增长的底层思维,掌握了实操的方法,它们在现有的数据颗粒度和技术能力的基础上,一样能够做增长,并且可以边做边增强公司的数据能力。可口可乐就是典型的快速消费品公司、非互联网公司。

  2. 误区三:增长就是裂变

    裂变是一个指代用法,它泛指我们在朋友圈里经常看到的拼团、助力、分销、砍价等病毒式传播的方式。裂变只是整个增长体系的一部分,它主要出现在获客的环节。裂变会带来增长,但它远非增长的全部。增长还需要关注用户的全生命周期。

常见拉新获客手段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常见拉新获客手段(扫下方二维码获得PDF文件)

五种用户增长模型详解

文章思维导图识别二维码下载

参考资料:

[1] 一次弄懂五个常见的用户增长框架(https://medium.com/3pm-lab/growth-101-introduction-to-5-popular-growth-frameworks-aarrr-rarra-growthloops-heart-aida-13296ba7dcbc)

[2] 增长黑客笔记 (https://www.imooc.com/article/256684

[3] 《引爆用户增长》 黄天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Kris产品成长之路)

本文转载于Kris产品成长之路,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5年2月12日 上午10:26
下一篇 2025年2月12日 下午5:57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