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走到现在,绝大多数的流量仍然是冲着几个 “ 直播标配” 的:游戏、网红、猎奇。偶尔还会有一些综艺。尽管人人都明白,基于秀场的直播业态,实际上把直播限制到了一个不论是操作还是想象空间都很低的层面。
上半年,人人都在谈“网红”,如今,人人都在谈“直播”。根据艾瑞的数据,在 2015 年底,“ 我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 200 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 90 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 2 亿人,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 400 万人,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 3000 个。” ,而在 2016 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又大幅攀升:仅网络直播平台用户就增长了 60 % ,达到 3.25 亿。而上半年出现的新的直播平台更是数不胜数(据掌门直播创始人兼 CEO 毛启华称:每过 6 分钟就有一个新的直播平台)。教育直播、品牌直播、VR 直播纷纷登场,认为 “ 直播是下一个微信公众号 ” 的呼声,数不胜数。
然而人们心知肚明:直播走到现在,绝大多数的流量仍然是冲着几个 “ 直播标配” 的:游戏、网红、猎奇。偶尔还会有一些综艺。尽管人人都明白,基于秀场的直播业态,实际上把直播限制到了一个不论是操作还是想象空间都很低的层面。但是除了这些以外的直播形式,从流量看,实际上罕有成功的案例。
不过,即使如此,仍然有人做出对直播的新探索。在上周末,我参加了一场在北京举办的“ 直播+ ”全球产业大会暨直播行业高峰论坛。会议由掌门直播、中国网、《财经》(博客,微博)和互联网直播+产业联盟主办,宣称要“旨在正本清源、加强行业自律,让直播回归价值本质,推动互联网“直播+”产业健康发展;发展共享经济、助力创新创业和供给侧改革。” 在会议中,毛启华不仅对现存的秀场直播乱象提出质疑,还提出了 “ 绿色直播 ” 的概念 。这一概念,即会议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却引发我的思考:直播的未来是什么?
“ 直播 ” 出了什么问题?
在毛启华看来,之所以提出“绿色直播”,正是因为直播行业正在一个拐点,而具体体现的,则是频出的种种乱象。
第一:直播的是同质化经营,同质化频次,同质化内容。具体而言,同质化非常严重,基本 99% 以秀场类直播为主;
第二:内容很多是低俗化的,同时数据造假。“一个平台上如果每天是那样的数据量,发起量的话,如果所有的数据平台数据加起来的话可能超过中国人口总数,甚至于还要翻几倍。”。毛启华举了一个例子,他在 8 月 25 号的一个会议上看到,直播间是 618 人,宣称却是 54 万人 ,差距在 873 倍。
第三:政策风险。文化部、公安部从 7 月底到 10 月把整个直播平台内容整顿了一遍,按他的说法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毛启华看来,这一类的直播模式实际上歪曲了直播应该有的价值。他更愿将直播看做一种方便、真实的连接。“直播是一种连接方式,也是一种内容生产方式,这一切我们大家已经熟悉了。未来直播一定会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一种标配。”
具体而言,他举了一个例子:“餐饮行业场景直播首先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解决直播后厨跟用户,解决来吃饭人的对于安全的顾虑。还有人用它做了整个店的巡店管理。”除此之外,直播+医疗的时候可以实现什么,直播+教育可以实现什么,直播+展会可以实现什么,直播+农业实现什么,直播+制造业等等。这也就是所谓的 “ 直播+ ”。
毛启华希望通过这一方式,来创造出迥异于秀场模式之外的另外一种直播。其结果就是他发布的掌门直播,“掌门直播”从一开始就定位于价值直播、商业直播、社群直播和知识分享的平台,掌门直播一开始就做了严格的实名认证,直播发布者对自己的内容负责,对自己的内容价值负责,当然掌门直播也会对内容严格审核。
直播的未来不应仅是做人肉和眼球生意,但“绿色直播”不仅仅是换个思维方式的事
必须承认,参加这次大会中,有一些观点确实对我有所触动,在跟一些在场的直播号所有者聊天之后,这一印象对我较为加深。
其原因在于,我们认识直播,或许从一开始就有所局限。
语言本质而言会影响人的思维,我们谈论一个抽象概念的时候,脑海中往往是映射出这个概念最著名的实体。回顾直播的热潮,直播的热潮起源于 YY 秀场,兴起于游戏直播,导火索是 “ 17 ” 的风靡。这三种工具在直播历史上发挥巨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也让人产生了另一种感受:将直播不由自主的与这三者建立联系。
实际上,直播确实应当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如果我用一个词来描述,其实它是一种与微信、微博类似的自主的视频流服务,在与移动端结合之后,它最大的特征是,允许每个人随时,随地,向外界输出自己的视频流。
视频为载体:视频是直播最基本的对外输出工具,它的优势是明显的,它拥有无法企及的生动和可感知力。
随时随地:只要有手机,直播可以无视任何障碍,可以出现在生活中的任何时间,更重要的是它不是打断你的生活,而是可以伴随生活而存在。
真实和不可控:直播可能是目前最直接的一种媒体,无法剪辑与没有遮掩,直播就是监视。一个人可能之前有所准备,但是开始之后他是不可控的。他无法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通过分享这种不可控性,它象征着把一个人对未来的掌控交给了你。所以直播能给人最亲密的关系。但也会让人陷入最矛盾的尴尬。
互动:直播的互动较微信更强,它有文字和多种互动方式。更重要的是互动的是感官,你在互动时,影响到的是这个人和世界本身。你非常明确的意识到这一点
诉诸身体和现实世界:这是我认为直播最重要突出的一点。为什么人们为直播上的女性着迷?其本质原因在于,感受到了一个人的身体,身体性实际上是互联网最弱的一部分。人们在互联网上是一个虚幻的主体镜像,甚至短视频也是修饰好的,虚幻的状态。但是直播不同,直播呈现的是活生生的肉体存在。这是它最重要的,但是被人以“ 色情 ” 给忽视掉的一点。
正因为这些点,实际上我赞同毛启华所说的,直播是一种连接。如果用在人与人的连接上,例如社群,这种连接比起其他渠道更能刺激人的感官,触动人的感情,进而产生更好的效果。而除了人际以外,直播提供的这种真实样态也有利于其他人进行观察世界。通过直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食品是否放心,可以和微信群主进行更密切的互动,可以远程学习如何进行产后护理,它会真正成为我们了解真实的彼此,了解远方的一部分。
或许,这是“ 全民直播 ” 真正的意义,是全民利用直播互相了解,延伸视野,进而寻找商业价值。而不是全民都要当网红,全民都要作秀。
然而,这样理想中的 “ 直播 ” 尽管让人憧憬,但是商业模式而言,恐怕目前并不乐观。
其原因是,秀场模式虽然庸俗,但是它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流量红利与打赏获取利润(实际上这就是媒体两千年以来一直在干的事情)。它贩卖的东西也非常明确:优质资源(无论是美女还是敢于自虐的人)的稀缺性。它的主播不普及,也不可能普及。但是,它能够为平台和最优质的个人获得可观的利润,也能够支持可观的带宽费用。
全民互动的 “ 直播 + ” 比秀场模式会有更多的参与度,也会有更多的公益价值。毛启华跟我聊天时认为,每个人除了对于娱乐的需求以外,还有别的需求,包括高尚的需求,这可能是他直播模式变现的基础。但问题在于,如果走媒体模式,这些需求所提供的资源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否像午夜还愿意陪你聊天的美好青年们一样稀缺?
我现场采访了一些传统企业的商户,他们非常希望利用直播平台制作自己的内容,完成自己的 “ 直播 + ” ,让受众了解自己,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问题可能是,他们提供的内容大部分并不稀缺(尽管或许有一部分真正稀缺的内容),有些精彩但较为专业。真正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或许绝大多数还是他们原有的用户,而且是重度用户,但他们进行直播的本意是吸引更多的陌生用户,这又成为了矛盾。在微信公号时期,还可以通过剪辑,编辑来改善,但是如果用来直播,恐怕大部分的内容都吸引不到多少观众。
(如果第一天看装修,看摊煎饼,看手术的确很有意思,但是连看三天呢?)
当然,还有一部分直播,与科技、文化、教育相关的优质内容,看起来可以与目前的内容创业相互结合,也是目前很火热的概念之一。但这些内容本身实际上已经过剩,而视频有时反而会成为深度内容传达的障碍。在摸索出直播的优势(例如互动性强)与这些内容的结合点之前,直播的优势相对于文字甚至语音等暂时还不明显。
如果运用社交和微信群,做社交产品的延伸,这当然好,但又是国内社交巨头已经瓜分的领域。
看上去,“ 直播+ ” 并不是内容,而且是产品和思维方式。不能从单一的流量红利中赚取利润,而要面向分散用户、垂直内容,设计更可靠的沟通方式,与消费达到无痕接入,这实际上是未来更新颖的直播产品要做的。“ 掌门 ” 开始了尝试,但是要像 “ 17 ” 那样成为现象级产品,恐怕还要相当时间。
政策控制与直播产品变革或许是决定直播未来走向的重要因素
不过,除了模式的变革外,确实还有两个因素,是我认为会影响直播未来的:
其一是政策问题。直播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可控。谁也不知道直播会发生什么,如果加上它的潜在受众,就会变成令任何监管者头疼不已的事情。在媒体上,一般会有事前和事后的管理机制。但是直播实际上很难界定事前事后,因为它实时发生,即使删除,问题也会出现。作为内容的不可控,意味着实际上即便传播者无意,也可能会涉及到与国家法律相违背的内容,这时候,应该如何控制,如何监督?对这些内容的处理,都会直接影响直播未来的政策空间和经济形态。除此之外,部分直播可能涉及到版权问题,这些如何处理?
其二是产品问题。正如上文提到的,直播如果要打破 “ 秀场模式 ” ,乃至于真正发挥出直播的最大潜力,恐怕不仅仅是对内容进行严控这么简单。而必须重新对直播产品,乃至内部商业模式进行设计。那么这一设计会是什么样?是否可以与其他垂直或重度平台相结合?未来的直播是大而全的直播平台还是几个垂直的,集中不同领域内容的直播?这些产品变革,也会拓展我们对直播的新的认识。
不过,虽然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我还是对直播充满期待。无论是 “ 绿色直播 ” ,还是什么样的直播,我真心希望能够打破现有的这样的模式,让直播真正走到每个人身边。毕竟,我身为记者,但是偶尔也想客串一下男主播的。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 2022: 稻盛和夫,88条智慧(0)
- 2022: 《幕后产品》读书笔记+思维导图(0)
- 2021: 什么是指标体系?(0)
- 2021: 喜马拉雅产品分析报告(0)
- 2020: 每个运营都做过的用户访谈,却只有1%的人能做好!(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news/7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