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至今,我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会议不下千场,其中不少都是为了开会而开的低效会议。没解决实质问题,还浪费时间。“下班之后咱们开个会”这种轻描淡写的话也成了不少职场人最痛的领悟。
所以我把之前在企业中关于「如何组织一场高质量的会议」的实践总结出来,面对低效会议开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之后也能给你一些启示。
开始前首先明确两个定义:
狭义的会议概念指发生在工作场景内,两人以上参与的非公开讨论。所以那种只接收不讨论的(如:领导讲话,年度战略同步)会议不在讨论范围。
会议不是拿来讨论问题的,会议必须拿来解决问题。你有了方案,希望团队提意见可以开;方案确定后要同步给团队也可以开;事情做完需要复盘可以开;除此之外不需要开会。开会是达成共识,而不是讨论找灵感。希望通过开会讨论是不会有结果的。
之前我们写过一篇关于有效沟通的文章。会议是沟通的一个子集,会议也是所有沟通形式中最正式的。我会按照时间进程将会议分为会议前,会议中,会议后三个部分,直接说结论。
会议前
提前准备计划

-
明确会议目标(核心 | 会议为什么开 ) -
拆解会议议题(操作步骤 | 会议具体要讨论哪些事项) -
背景信息搜集(最大化共识 | 为了达成目标要提前做的功课) -
参会人员确认(利益相关 | 知道谁是你的队友)
提前预约时间
提前预约会议室
-
使用便利帖进行预定 -
贴纸上描述会议主题,组织者,预定时间 -
在会议室门口粘贴便利贴 -
多条预定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信息告知
-
请将会议邀请发送给被邀请人(邮件,企业微信,具有协作功能的reminder等) -
当面/电话告知,起报备提醒之用 -
确认邀约结果
会议中
-
时刻牢记会议目标,掌控方向 -
按照会议体验逐条发问,有效主导 -
主体氛围要开放,任务分配要坚决 -
坚决制止开小会的行为,无论他是谁 -
对抗是难免的,用智慧柔化它 -
结束前快速整理并复述一遍会议重点
会议后
-
完整的会议纪要发出 -
新一轮的工作按计划开始
整理会议纪要
-
基本信息 | 时间,地点,人物 -
结论 | 会议目标的完成情况,是整个会议重点中的重点 -
会议过程 | 整个会议过程的浓缩,完整但不要事无巨细 -
后续任务 | 谁?负责什么事?何时完成?
-
会议纪要是一套完整的说服逻辑,服务你的会议结论 -
基于事实书写,可查询,可复盘 -
合理使用文本编辑器,提高阅读体验
同步信息
-
所有参会者 -
参会者的直接上级 -
能支持你工作的人
跟进任务形成计划
其他
-
所有会议提前5min到场 -
大部分会议必须在一个小时内结束 -
避开时间雷区(饭点,午睡,下班后) -
离开会议室,带走杂物,清理白板,关灯
写给管理者
-
明确会议目标 -
拆解会议议题 -
背景信息搜集 -
参会人员确认 -
预约会议室
-
会议室内务整理恢复 -
发送会议纪要 -
与相关人完成同步并获得确认 -
形成新的工作计划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认真实验室马曦文)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认真实验室马曦文),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