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

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

什么是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是指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所提出的一种见解,他认为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这个见解后来被指认成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或政治学定律,它指一个社会机构(或组织或部门等)一旦失去社会公信力,那么它无论办什么事情或表达什么言论,都不会引起人们的相信,相反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塔西佗陷阱的起源

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在塔西佗的著作《塔西佗历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罗马皇帝尼禄死后,继任的新皇帝迦尔巴下令捕杀了一个制造叛乱的将领和一个“可能”发动叛乱的将领。而那位“可能叛乱的将领”卡皮托是在捕杀命令未达之前就已经被处决了。很多人认为卡皮托并没有叛乱的野心,故此对迦尔巴的做法产生不满。塔西佗因此总结到:……外界对这两次的处决的反应很不好,而且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约A.D.55~120年)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塔西佗曾出任过古罗马最高领导人——执政官,此外还先后干过保民官、营造官、财务官、行政长官和外省总督等,他曾经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的得罪人民”。这个卓越的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里的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现今也适用于经济领域。通俗地讲,可以解读为:“当一个部门(企业)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塔西佗陷阱现象的特点

一是归责惯性。民众认为政府是万能的,当公众利益受到损害时,都惯性的归因于政府,
认为这一切后果的都是政府的不作为造成的。

二是意见集合性。“老不信”现象不是个别人、少数人的意见,而是相当多的社会成员的意见集合,并且这种集合在不断扩大,扩大到一种共识大于共识的对立面。

三是弱势群体集群。弱势群体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周围人的目光、同情;当周围的同情被其吸引过去后,再将其同化,使弱势群体逐渐增大。现代社会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四是刻板成见。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对这种刻板成见起推动作用,当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最近印象的好坏,并在一定时期内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直接影响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塔西佗陷阱的应对策略

一些公共事件由于政府部门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滑向“塔西佗陷阱”。所谓“塔西佗陷阱”,就是政府部门在遭遇公信力危机之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对此,政府简单的“选择性发布”,不仅不能让民众信服,而且会让质疑更加密集。在网络时代,这种轨迹更加明显。若政府稍微处理不慎,或出现些许疏漏,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社会事件,都有可能落入“塔西佗陷阱”,导致政府公信的“二次危机”。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如何警惕“塔西佗陷阱”?首先就是要真实。唯有真实,才能加固诚信体系,才能令民众信服。质疑并不可怕,事实真相能经得住一切质疑。即使是谣言,在真相面前也会烟消云散。有关部门应对公共事件时,更应该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在网络时代,政府部门还应提高与公众沟通的技巧与能力,逐步将信息发布机制与网络公共舆论前台对接,改善表达方式,拿出更诚恳、更耐心的姿态。对于事情的关键部分,应展示出充分的证据,并对推导过程进行详尽的解说。在政府部门与公众互动的过程中,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对话姿态的主动性、调查结果的专业性,都可以为政府的公信力加分,修复此前的“信任故障”。避免落入“塔西佗陷阱”,我们的政府部门需要变得更主动、更有智慧[1]

从另一个角度看,“塔西佗陷阱”的背面,隐含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契机。很多网络事件都在推动着政府部门的自我改变。在网络时代,出现“塔西佗陷阱”的几率增大,政府工作的优化显得更加迫切。网络有效激发了政府部门的神经,倒逼政府部门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反应速度,拉近与民众的距离。网络的存在,迫使政府部门变得耳聪目明、反应敏捷。[1]

应对“塔西佗陷阱”的策略可包括:

1.掌握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主动权

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政府部门就应当启动相应的媒介预警机制,迅速前往现场获得第一手消息,迅速发布以解除公众的疑虑。

2.强化舆情预警系统

政府部门应当把握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在事件发生之前建立全方位的舆情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在事件发生之时密切监视网络舆情的波动和公众的信息诉求,关注网民讨论的议题变化,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向外界迅速、透明、及时地公开相关信息。

3.信息发布紧贴群众需求

政府部门应当实时监测网民的评论态度,根据公众的诉求设置议程,及时发布公众最想知道的事实真相,正视网络舆论对政府部门的倒逼作用。

4.化解刻板印象

地方政府官员应当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避免使用重复无意义的官话套话,充分体恤民情了解民意,不卑不亢地向公众传达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决心,最大限度地缓解公众面对突发事件的恐惧心理。

5.培养意见领袖

注重与网络意见领袖的关系维护以及政府“大V”的培养,协调与既有网络意见领袖的关系,使他们能够配合政府积极回应公众的信息诉求,从而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网络时代为什么会再次出现塔西佗陷阱

在网络时代,“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在新媒体领域,网民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如此庞杂的信息发布主体深刻影响了舆论环境的生成,传统媒体不再拥有绝对发言权。

有些事件通过网络放大,会有远远超出事件本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当这些孤立的事件在网上此起彼伏,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公众的判断趋向,互联网就有可能发酵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形成“塔西佗陷阱”的舆论土壤。

“塔西佗陷阱”并非网络时代的特有现象,只是网络的传播规律会从正反两个方面都对此产生巨大影响。网络舆论事件频发,已成为民意聚散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渠道。“塔西佗陷阱”有可能因漠视民意,信息淤塞而急速放大,也会在及时合理的应对中逐渐消弭。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正是网络语境中社会管理的一项指导原则。


« Back to the Knowledgebase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视频号直播裂变/视频裂变4大玩法上线,行业最全!(0)
  2. 2023:  所有知识付费都可以用 ChatGPT 再割一次?(0)
  3. 2023:  能够录声音的免费备忘录APP(0)
  4. 2023:  高效管理企业新媒体矩阵账号,提升运营效率,监管内容风险!(0)
  5. 2023:  10分钟搞懂AARRR(附案例&指标)(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knowledgebase/yunyinglilun/tacitus-trap

(2)
爱运营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20年7月20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5日

推荐资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