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推广和国内一样吗?

引语:国内的很多产品原型都是抄袭国外产品,鲜有创新。对于产品运营和推广方面就目前个人看来已经完全沦为无节操的资本游戏,比如打车类应用,无非比谁更土豪而已,比如SNS推广,无非比谁砸钱更多而已。国外也这样吗?国外的产品怎么运营和推广呢?
相同的地方是外国的互联网产品推广的时候确实也烧钱,这波互联网热潮烧到今天,基本上已经进入高潮了,题主说的没错,好多产品的原型都是抄袭国外产品—主要是美国的嘛,这点随然不怎么光彩,但也无可厚非,这世界从来都是一人一家领先的提出个概念和模式,然后被后人模仿,中国天然有语言壁垒和防火墙壁垒,美国的网站要么进不来,要么进来了水土不服,少数能进来的等适应好了,也发现国内的模仿品已经很成熟了。
扯远了,谈推广。其实国外的网站推广的时候也烧钱,而且烧的还不少,不光是前期在烧,很多网站需要一直在推广上烧钱,烧钱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Google和其他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这是很大一部分开销,Singapore Property, Property for Sale/Rent, Singapore Real Estate 这个网站,东南亚最大的房地产门户,每个月花在Google推广上的钱在30-50万新币左右,主要是确保用户在搜索关键字,比如“买房”,“租房”,“公寓”,等关键字,或者具体楼盘名称的时候,自己的网站内容能拍到前面,这部分是持续性的,雨得一直下,钱得一直烧。2.传统广告,比如电视,广播,报纸,车体广告,户外广告,楼宇广告,等等,这部分推广看年度预算,而且一般是配合公司业务性质的事件:比如新产品上线,开发了新品牌等等。有新一轮投资进来之前可能要推广,因为要冲指标拉升估值,新一轮投资进来之后也要推广,毕竟拿了投资人的钱得花,不能去买理财产品吧(我啥也没说),很无奈的是,如果你知道你的主要竞争对手在谈投资或者刚拿了投资,不好意思,他要烧钱,你也得陪着烧。3.事件(event)推广,比如说展会—房展会,旅游展,婚纱展之类的大规模展览,各个玩儿家都参加,你不能落下吧。也可能由自己的展会,新品宣传发布会,自己办的房展会等等。有些不针对mass market的专业领域产品,也会经常搞巡回性质的全球conference,邀请客户和用户,预热新产品和推销。
国外和国内烧钱区别在哪儿呢,在于狂热的程度,国外的互联网公司确实也存在着一定时期不求盈利,但求扩张。但是不会像国内那样这么普遍,在每个垂直领域细分战场上都你死我活的烧钱互撕,但求活到一家独大然后winner take all,这种玩儿法在国内基本上已经是固定模式了。再者,国外互联网也有贴钱补贴用户买活跃度的营销,但绝对没有国内这么疯狂,尤其是向之前团购,打车软件,O2O等领域,几家同质公司比着补贴抢用户的情况。这种恶劣的竞争方式,将全行业的利润率压榨到最低,将用户习惯培养的格外刁钻,在国内很常见但国外很少见。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疯狂的P2P,国内的P2P理财从最开始拍拍贷的不担保,到后来的人人都保底保息,别人保底你不保,就留不住客户(其实谁都没本事保,但不好意思,用户宁可听好听的谎言,也不听难听的实话),回报率越来越高,投资门槛越来越低,最终疯狂到破灭,都是一家家烧钱互相攀比,恶性竞争的产物。总的来讲,国外资本相对比较理性,毕竟VC也好PE也罢,人家都玩儿了多少年了,互联网泡沫人家在2001年已经疯狂过一次了,现在互联网从企业从孵化到融资再到上市,这一过程应该遵守一个成熟产业的成长模式,而不是野蛮成长了。国内现在还是把互联网行业当成风口,追求高回报暴富,而非稳健增长,循序渐进的良性市场。我不否认其中会有人赌对了盘口暴富,但也一定会有人为疯狂买单,可能是投资人的资本,可能是创业者的心血和时间。
大趋势来看,任何疯狂的产业和玩儿法都会回归理性,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高薪,投资人高回报,高融资,拼命烧钱的玩儿法也会越来越少。最终从资本到个人,都会认识到,互联网是个好行业,但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如此疯狂的行业,它和金融产业,制造业,海运,旅游,矿产等其他行业一样,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和规律,不可能产生高过社会平均资本收益率太多的回报。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实际功效,注重用户体验而非纯粹的靠营销靠烧钱来维持增长。这是个我们都能感受得到的好的进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比较一下早起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看出来进步明显。你比较一下搜房的页面和链家的页面,你比较一下智联招聘的页面和拉勾的页面,你比较一下百度知道的界面和知乎的页面(我真不是高级黑)……
像搜房,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种老一辈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称为christmas tree,就是把自己的网站做成五颜六色的圣诞树,能放广告的地方都放广告,能贴横幅的地方都贴横幅,恨不得每个像素都卖钱,管你娘的美感,去他妈的用户体验……
这种公司已经基本走完了他们的生命周期,现在还没死只是因为惯性,最终会被越来越多的像拉勾,知乎,链家这样新颖,清爽,尊重用户体验的公司所取代。
另一个趋势就是烧钱的方式会越来越有技巧,越来越讲求性价比,ROI,纯无脑烧,恶性的竞争性补贴买用户的烧钱行为将越来越少,对于广告投放的内容质量的要求,广告形式的要求和标准会越来越高。简单来说,从前可能看到大量的,铺天盖地的,洗脑式的,脑白金式的不怕恶心你但求记住我式的广告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高品质的,更能激发二次传播的,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广告内容。网剧,植入式广告等新兴式烧钱模式也会越来越多。
还有一点就是烧钱营销也要借势而为,小到当日话题热点,大到这几年的互联网形式和风向,都叫“势”,跟对了趋势,营销效果事半功倍,这一点做的最好的品牌之一就是杜蕾斯。每逢什么热点事件,关键时刻,逢年过节的,都会别出心裁的来一个很接地气的广告,可以预见以后越来越多的品牌会走这种段子手式的广告方式,烧钱主要烧在创意上。
要接地气,要借势,除了烧钱的方式要调整以外,产品定位也得跟得上,比方说大趋势是O2O,产品方向就要联通线上线下,这样你的产品才有独特性。比如有搜房了,其他房地产网站就不能定位是房地产广告平台,得是在线中介,直接让买卖租双方通过平台对话,这不O2O了么,同理,拉勾主打“在线HR”,新功能让雇聘双方直接对话。

国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推广和国内一样吗?

类似的还有简单心理,在行等……总是就是烧钱要烧的效率高,掷地有声,必有回响,那就要用心的烧,机智的烧,良性的烧……
最后说点题外话,随着这波互联网热潮渐渐走出狂热,回归理性,大家烧钱的疯狂劲儿退去之后,流露出一个让我深感欣慰的趋势,就是高质量原创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毕竟花里胡哨的bannerbanner 转瞬即逝,即便吸引了点击量,也不过是一锤子一瞬间的买卖,而真正长期的,能够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环境里累积下来的“传世”内容才是真正的宝贝。从知乎开始一系列版权保护动作,微信公众平台保护原创内容,民间有维权骑士这样的机构兴起,到IP遭热捧,屡屡拍出天价( 很可能是另一个狂热的泡沫),都能感受到,文字作者熬了这么多年,被欺负了这么多年,可能终于要盼到春天了。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详解现象级ChatGPT发展历程、原理、技术架构详解和产业未来(0)
  2. 2023:  微信视频号知识地图(0)
  3. 2022:  数字决策力:从商业分析中挖掘利润(0)
  4. 2022:  抖音直播营销实战经验手册(0)
  5. 2021:  三步走,让活动设计和运营更简单!(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yunying/yyjc/45383.html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6年2月12日
下一篇 2016年2月13日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