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书笔记

有时候读过很多书,有时候来不及全部消化,读书时候的想法就像碎片一样,无法系统的组织起来,以致于不能形成有效的知识,所以才有想法要把读过的书逐步整理,以供自己日后再次消化。也在此声明:个人读书笔记不代表作者观点(因为可能我理解偏颇),个人在这里的写的所有东西希望不会侵犯作者版权等问题,如有,请提前告知以整改内容。


初入产品管理岗位时读的这本书,当时觉得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次借着梳理读书笔记的机会,再次把此书读一遍,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内容部分摘自原文,部分为自己所思所想的读书笔记,如果错误还请指正。个人,个人,个人读书笔记,不喜勿喷,谢谢!


作者在一开始以数据的形式来描述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从而引出自己对互联网的结构化理解:

互联网是一种新技术。

互联网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互联网是一种思维。

对于很多人来讲,互联网具体是什么,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经历和理解,大同小异,有人认为门户是互联网,网上购物是互联网,万维网是互联网等等。随着社会发展,大数据的出现,区块链的出现,很多人会拿一种应用去定义某种东西。互联网也好,大数据也好,区块链也罢,不单单是一个应用或一项技术、一种思维,而应该从多方面去认识它。

资讯内容、购物、社交等等东西,在没有出现互联网之前就有了,而有了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它们的形式,不能说它们就是互联网了。互联网是一种新技术/工具,是一种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所有行业的强大力量。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互联网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1、用户:互联网的源头。羊毛出在羊身上,没有用户,没有需求,利用互联网去改变当前的行业将毫无意义。

2、终端:用户的入口。用户接入互联网的载体,从PC到移动端,都作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入口。

3、应用:从用户需求出发。应用是指用户为了满足需求,通过终端获取的服务或产品。根据用户不同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应用也随之不断变化。

4、公司:永远在抢用户。上面讲到,应用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的,这些应用是由互联网公司开发运营的,互联网公司是服务的提供商,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和变化,决定了互联网的发展和变化方向。(个人认为是相互的)

5、收入:有海量用户才有收入。和传统企业不同,企业的收入不仅仅限于一种或几种,而是基于海量的用户,就能探索出不同的盈利模式。

6、理念:概念解决不了用户需求。再正确的概念也解决不了用户需求,不要因为概念而去做互联网,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概念都应回归“用户需求”。

互联网不止是一种技术、一种商业模式,不是拿着互联网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往传统业务上套就可以的,互联网是一种思维,尽管大家对互联网思维的讨论很多,不同角度和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思维作为企业的思维方式指引着互联网前进。作者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追求用户使用的方便和愉悦,简单定义就是:用户需求驱动。


作者认为:互联网公司天生是“用户型”的公司,必须真正尊重用户,真正掌握用户需求,才能利用新技术获得用户认可,实现提升或颠覆传统技术和产品,因此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驱动”应该成为每个人和每个企业的基因。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掌握需求:

1、发现用户需求:发现真实需求和发现粉丝用户。

(1)互联网用户的真实需求是4个“更”:更快、更多、更便宜、更好玩;

(2)互联网产品不是满足用户需求,而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根据需求确定用户,关键是找到“粉丝用户”,粉丝用户就是对产品最有需求的用户,并且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户。粉丝用户时从大范围的普通用户缩小到目标用户,在进一步缩小到更典型、更高频的粉丝用户。发现真实需求和发现粉丝用户结合,才能更加准确地发现用户需求。

2、分析用户需求:目的、行为和原因。需求分析包括:

(1)需求采集:通过用户访谈、调查问卷、可用性测试和数据分析,要验证需求是否存在,量化用户需求的目的、行为和原因;

(2)需求提取:梳理用户需求,对需求进行过滤、排序,对用户进行分级。

3、描述用户需求:通过需求文档、用户画像、用一个故事的方式,将典型用户的额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描述,通过以上三种形式清楚的描述用户需求和传达用户需求。


明确用户需求后,以什么样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产品又以什么样的功能服务呈现,产品设计就有了一定的根据,因为产品设计的核心就是用户需求驱动。

从产品一开始,用户需求确定的产品定位,会决定产品的主要功能、服务的用户以及后续发展的目标。产品定位三要素具体包括:做什么、做给谁、做啥样。

而哪些需求要做,哪些需求不做,就必须进行产品决策,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1、需求的大小:需求的大小是根据用户和需求优先级进行判断的,决策方法为先满足普通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大需求,再满足粉丝用户的大需求;当基础大需求满足后,更要几种满足忠实粉丝用户的大需求,从而突出产品竞争力。

2、需求的全过程:考虑用户需求的全过程是否能够满足(是否形成闭环,是否解决用户的问题还是只是某个环节),如可以满足,那就做出决策;如果不能满足,就要慎重决策。(这一段笔者不是很理解,各位要是读完有想法的可以分享一下)

3、需求的一致性:产品的竞争力来自需求的主线功能的强大,而非产品功能的堆砌。根据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主线,新产品/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向与公司能力和优势是否一致,来进行决策。

竞争分析:领先者的致命的弱点。这是产品决策要考虑的第二个人因素,分析领先者是否存在弱点(没有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而面对比较大的市场时,进行决策要考虑是否有潜在的进入者。

产品决策的第三个考虑因素就是内部资源(和其他),包括了技术、政策环境,内部技术、团队、资金情况,还有其他的社会、地域、法律等问题的考虑。

产品定位解决做什么,产品决策解决了哪些要做的问题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做,也就是解决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

根据用户需求驱动,确定产品所需要的功能,产品功能分为基础功能与核心功能。产品设计关键在于找到更好满足用户需求,让你的产品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功能,然后不断强化核心功能。而找到核心功能的步骤包括找到“功能重点”(通过功能分解与用户流程,找到用户需求的难点,或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好产品不仅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而且还要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觉很好很爽。作者介绍了5个重要的用户体验原则:

1、不强迫用户:让用户自己做决定;

2、不要让用户思考:减少用户的思考成本,提高用户使用的积极性;

3、简单易操作:减少用户学习成本,提高用户完成目标的效率;

4、不破坏用户习惯:在大部分情况下不要改变用户习惯,如果必须改变,使用用户感知不明显,小步快跑,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用户;

5、超出用户预期:这点也是最大魔力,让用户感到爽,amazing,surprise…


网络运营:只有好产品才能运营成功。

抓住用户需求和做好产品设计不一定就能成功,产品运营(作者在书中称为网络运营)很重要,作者这样对运营定义: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及完善产品的基础上,以持续获取用户和提升用户活跃度为目标的一系列工作。注意,这里讲到是在不断…的基础上,产品是不断发展的,针对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运营的重点和策略也有所不同,但主要的目的是围绕用户量和活跃度而展开的一些列目标。

产品、技术、运营、市场等部门,共同构成运营体系。根据获取用户的驱动力不同,可以分为运营型驱动、产品型驱动和市场型驱动,其中产品型启动运营效率最高,越贴近用户、越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运营效率和商业价值越高。

而运营的关键指标包括:

来源量:每天来的用户人数。(这是作者原文,个人认为这里作者讲的应该是拉新,新用户量/访问量)

转化率:成为真正用户的比例。

活跃度:用户使用产品的程度。

留存率:转化成老用户的比例。(一般按一定周期计算)

其实运营涉及很多指标,其实也是从这几个延伸出来的,因为本书内容是各方面讲一些,我觉得想深入了解某一块的朋友可以在找其他途径进行深入。

产品运营周期:

种子期:新产品上线,第一批用户形成阶段。目标是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并让用户留下来,生根发芽带动。主要找对用户,不在于用户量,关键关注自然留存率,沉淀种子用户,形成用户口碑。

爆发期:产品的用户快速增长阶段。种子期的成功是爆发期如约而至的前提,当发现种子用户自生性增长加速,说明进入爆发期,所以爆发期是自然形成的。爆发期形成后,再通过多种运营手段进一步扩大用户入口,增加用户进入。爆发期产品要集中在核心功能上的快速迭代,持续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让大量涌入的新用户认可产品价值。

平台期:快速增长后用户发展放缓阶段。平台期出现分两种情况:

1、在产品自然发展、用户开始衰减是出现平台期,说明产品核心功能还不够强,运营的关键是解决产品的根本问题,同时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维持用户活跃度;

2、由运营主导进入平台期,此时产品发展趋势很好,可有意放缓用户拓展,运营重点是产品稳定性与用户体验的改善,不断加强运营手段的拉动。

然后作者也介绍了一些运营手段和方式,这里就不累赘了。

总结:没有烂产品靠运营成功的,只有好产品才能运营成功,所以网络运营工作需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产品为基础,各部门目标一致,紧密协作,共同努力。


商业模式:等于用户价值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与产品、运营相关,是以获得用户为核心再将用户价值商业变现的模式。

3个步骤:用户是收入的前提。好的产品、获取用户、产生收入,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主线是用户需求驱动,只有“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才能“获得海量用户”,从而“产生规模收入”。

2种收入:广告和电商。(如今不止这两种)

3类结构:产品决定结构。在商业价值变现过程中,产品与用户或客户的不同关系,就构成了商业模式的结构类型,分别是:

单边型:卖方和买方。

平台型:平台和买卖双方。

增值型:核心产品和多业务方。


后边写着写着又偷懒了,越往后章节笔记越少。其实整理完,发现真的每个时期看同一本书都有不同看法,现在来看,这本书适合初级产品、运营人员看,而且面对发展如此之快的互联网,部分内容也有些滞后了,但想快速对互联网产品设计运营和商业模式进行了解的朋友还是值得一看的。


最后,再次声明:个人读书笔记不代表作者观点(因为可能我理解偏颇),个人在这里的写的所有东西希望不会侵犯作者版权等问题,如有,请提前告知以整改内容。

个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始发于简书:Shawshank_Chen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7月第1周榜单丨飞瓜数据B站UP主排行榜(哔哩哔哩)发布!(0)
  2. 2023:  低粉高播放!30万粉竟打造900万播放的B站恰饭(0)
  3. 2023:  2023国货美妆社媒营销分析报告「果集·行研」(0)
  4. 2023:  MobPush 工作台操作指南:查看推送数据(0)
  5. 2023:  叮咚!回访客户客服话术,请查收!(0)

本文转载于Shawshank_Chen,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运营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运营处理。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8年7月12日 上午1:12
下一篇 2018年7月12日 上午1:13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