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被互联网公司技术歧视,如何摆脱?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用手机叫车的时候,只要加价过后,就越来越需要靠加价才能叫到车。环顾四周,身边的人居然不需要加价就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地点叫到同样的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使用手机软件订火车票的时候,你习惯付费加急不用排队,可是久而久之,不用加急服务连普通票都排不到,当你下狠心不再苦等而决定取消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票在最后一秒钟出现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互联网公司像看透你了,总是在关键时刻,笑盈盈地浮现在你的面前,甜美地跟你说“亲,我能解决你急需,可是要多加钱哦”。

虽然你感谢他们的体贴的服务,可是回头仔细一想,又好像哪里不对。我们的“急需”是自然产生,还是互联网公司“创造”出来的局?  这额外加价支付的费用是一视同仁没有偏见的规定,还是根据用户的能力“坐地起价”?如果答案都是后者,那就说明你被技术歧视了。

技术歧视,指的是企业通过自己在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地位,创造出对用户来说不公平和不公正的产品,以满足企业利润最大化。

技术虽然是中性客观,但是使用这些技术的决策人,却可能不遵循主流核心价值观,有意或者无意助长技术偏见,产生技术歧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讽刺的是,这些决策人,很多都是海归派。技术是学回来了,却把使用技术的道德,留在海外。

如今互联网公司无不大规模布局生态圈,纷纷涉入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移动手机,物联网,互联网公司几乎无处不加、无孔不入、无时不刻地收集客户的全方位信息。在这数据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级分析等等一系列强大的技术,互联网公司对每个客户进行深度分析和整理。对用户来说 ,互联网企业对自己了解的程度,甚至比亲妈还亲。从广度和深度上, 互联网公司对个人信息的掌握不亚于政府相关部门。

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以这种隐蔽的方式实施技术歧视,我们怎么办?靠企业自我觉醒?靠监管机构?

美国关于这方面的防备做的比较早,一百年前《反托拉斯法》、《消费者保护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里面有专门强调政府有权干预企业“采取不公正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2017年初美国总统办公室发布《金融科技框架》,在10大原则里专列一条论述“认识和克服潜在技术偏见”。

可是时过境迁,技术跃进让这些法规显得特别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尤其是监管的手段和人才,和如今大互联网公司比,比较欠缺和落后。就像一个靠双腿的裁判,如何管得住开着跑车的玩家?

Google是一家号称“不作恶”,为了原则放弃某块大市场的公司。苹果是一间坚守保护客户隐私底线,即使抗拒联邦政府也不交出犯罪分子数据密码的有操守的公司。面对这样的楷模公司,美国消费者依然担心美国政府没监管好他们, 导致他们为了商业利益而推行技术歧视。

而中国的互联网领军企业,要么忙着摆脱医药类广告恢复声誉,要么忙打平台上假货摆脱毒瘤,要么看着让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成为其最大的利润来源。就凭这些,期望他们自我觉醒变成德才兼备还需要一段时日。而监管机构,重点放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一时也顾不上这么隐蔽的不犯法的事。即使有时间有精力,可是如何去管,也是个世界性大难题,需要时间摸索。

所以,摆脱技术歧视,只能靠自己

首先,对于任何互联网产品,能不注册就不注册。即使需要注册,在不影响服务下,尽量填非真实,或者备用的信息(比如备用邮箱,备用手机号等)。比如说,出入大厦,门卫提出填写身份证外加手机号这种毫无必要无理要求,都可以随机填身份证和手机号。

其次,坚决不使用统一账号登陆,比如很多人图个省事,任何账号都用几个大品牌登入,殊不知这可是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收集你的数据开了大门通了绿灯。难道还嫌数据被掌握的不够吗?

最后,同一产品和服务,多用几家,别全部集中一个App或者一个品牌,  多扶持弱者和超强者的竞争对手。要知道,只有竞争才能让企业有不歧视的压力和动力。想想以前滴滴和快的抢占市场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多么欢乐,再对比一下现在合并以后各方的抱怨吧。同时多呼吁监管行使反垄断法不能再内宽外严,搞不好哪天BAT联合,出现个蝙蝠帝国,真是让人细思极恐,到了那时候,想摆脱技术歧视只剩移民了。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给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也带来新的挑战。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其实是“以德服人”。中国互联网企业不缺市场和资金,甚至技术都能够媲美欧美,可是在如何使用技术上,德行欠缺。

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觉得企业创造利润才是唯一目标,“以利服人”。 他们反驳的时候经常援引诺贝尔奖得奖人、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1970年9月13日刊登题为《商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的文章,指出“企业的一项、也是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在比赛规则范围内增加利润”。

可是这些人都没耐心把弗里德曼前辈的话看完整。他老人家下一句话是:“在没有诡计与欺诈的情况下,从事公开的、且自由的竞争”。

来源:微信公众号:凯龙看金融与科技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3:  《非线性成长》xmind思维导图下载(0)
  2. 2023:  SWOT 分析模型(0)
  3. 2023:  广告文案人值得收藏的35个实用网站(0)
  4. 2023:  《幕后产品》读书笔记——网易云音乐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0)
  5. 2023:  单日GMV突增近千万,60万粉的黑马主播竟靠这个技巧卖爆了!(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yunying/cpyy/98305.html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7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17年3月23日

推荐资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