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一、移动互联网是“观众”的主要入口

观众是买票进电影院消费的人群,而观众入口就是购票渠道。近年来,移动支付技术逐渐成熟,用户支付习惯也已经养成,票务业务爆发性增长势在必得。

移动互联网关于票务的 App 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电影资讯、评分评论为主,兼顾售票的 App;第二类是互联网购票平台;第三类是院线自有 App。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二、三大入口汇集亿万潜在观众

自2015年以来,电影 App、票务 App 和院线 App 积累了大规模用户。根据数据统计和测算,2015年5月以来,三类 App 的月均用户数最多时超过1亿。2016年1-8月,三类 App 的月均活跃设备保持在7,800万至9,300万之间。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三、各入口“吞吐”规模差异明显

三类 App 中,电影 App 起步较早,在电影方面的信息和资料积累较多,加之在口碑、社区方面深耕细作,日均活跃设备数具有较稳定的规模;票务类 App 在资本运作下发展迅速,日均活跃设备是电影 App 的3.4倍;院线 App 属于专业电影消费服务产品,受院线资源影响,不及票务 App 灵活。

设备平均使用时长方面,电影 App 由于影评较多,用户使用时长较长,票务 App 和院线 App 的评价使用时长相当。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四、各入口作用和用户习惯有差异

差异一

电影 App 以电影资料、影评为主,兼带购票功能。

从活跃设备时段趋势可以看出,用户高峰集中在12时、21时;同时,晚间用户活跃度高。

假日的活跃设备比例高于工作日。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差异二

票务 App 以购票为主,兼带评分、评论功能。

这类 App 的活跃时段为上午9时至下午19时,以10时为高峰,假日表现尤为明显,这主要与票务平台的促销活动(一般为10点抢票)有关。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差异三

院线以影院为主体面向客户提供票务服务以及会员服务。从院线 App 的小时趋势可以看出,10时至19时的用户活跃度高,且持续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同的是,工作日有11时、15时和18时三个小峰值,假日有12时、13时和15时三个小高峰,三个时段较工作日更加集中。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五、一线、二线城市争夺激烈

电影 App 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用户比重大;票务 App 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院线 App 用户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结合用户规模来看,票务 App 在一线城市的优势地位已成定局;二线城市将成为三类 App 竞争的主要领地。

结合2015年票房产出来看,一线城市影院数量占比11%,贡献了24%的票房,二线城市影院数量占比28%,贡献了41%的票房,而影院数量最多的三线及以下城市贡献票房35%。这说明一线、二线城市的产能已经达到较高状态,短期内竞争将更加激烈。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六、19-40岁是主要用户群

9-40岁用户是三类 App 的主要用户,占比80%以上。

电影 APP 用户中19-30岁比例相对高于票务 App 和院线 App;票务 App 和院线 App 用户中31-40岁用户比例相对高于电影 App。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七、男性爱选择,女性易下单

电影 App 用户男性居多;票务 App 用户女性居多;院线 App 用户男女人数相当。

结合 App 提供的服务来推测,男性用户更青睐在电影资讯和评论中选择影片,女性则更容易为优惠和便利买单。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八、观影决策

期待的未必是选择的

调研数据显示,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类型为喜剧、爱情和动作。从2015年全年、2016年暑期票房分布来看,动作片是最终票房的“吸金利器”,喜剧片虽然在今年暑期档比较突出,但在2015年全年票房比例并不像调研结果那样有“众望所归”般的理想。这一方面与观众自我认知有关,一方面也与当期影片的内容和口碑有关。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预告片和口碑最重要

调研数据显示,预告片和影片口碑是观众决策的主要依据。预告片可以让观众全面感受影片的风格,而口碑则让观众从间接经验中取得信息,来帮助自己的决策。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交通便利的商圈是首选

一般而言观众选择电影院时首要考虑交通便利,因此到达影院的观众要么是附近居民,要么是经常来往该商圈的群体。不同商圈由于位置和规划的区别,客流往往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北京某门店在不同商圈的监测数据为例,可以看出该门店周边客流趋势、客流兴趣和客流画像的区别。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3.以“观众”为中心!

小结:票务服务撬动了影院和观众两端

票务平台的介入,“票补”的出现,撬动了影院和用户两端。对于影院而言,票务平台带来了巨额补贴,增加场次就意味着增加收入;对于观众而言,低票价、便捷的购票服务增加了消费机会。

然而“票补”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观众对低价票的兴趣消失之后,电影营销又该走向何方?

相关阅读:“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1 从“钱”说起

“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Part 2.谁在影响票房?

去年今日运营文章

  1. 2022:  一天卖出17.2万单,连续10天日销百万,销量爆发品牌做对了什么?(0)
  2. 2022:  数字化营销怎么做(企业营销数字化转型)(0)
  3. 2022:  靠家乡特产增长3000万播放,地域性美食还能出哪些爆款?(0)
  4. 2022:  电商行业选品策略有哪些?(0)
  5. 2022:  10月第1周榜单丨飞瓜数据B站UP主排行榜(哔哩哔哩平台)发布!(0)

原创文章,作者:爱运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seo/sjfx/80185.html

(0)
爱运营的头像爱运营管理员
上一篇 2016年10月13日 下午2:40
下一篇 2016年10月13日 下午2:43

推荐资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